军旅生涯炼就铮铮铁骨
柳希祥出生在沂源姚南峪村,小时候,柳希祥与许多农村孩子一样,过着贫苦的生活。
贫穷是一种煎熬也是一笔财富,正是这段艰苦的岁月,为柳希祥今天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说:“可以说没有那段经历,也不会有我今天的成就,那段岁月的磨砺,让我在人生道路上不再惧怕任何困难、任何挫折。”
1985年,柳希祥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军人。走出贫困山村的他,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他默默地告诉自己:到了部队要好好干,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那年他刚满19周岁。
军旅生活是单调和艰苦的,面对这样的生活,柳希祥始终保持高度热情,不怕苦、不怕累,事事抢先带头。他说:“比起原来,部队生活条件要好很多了,我不好好干,怎么对得起国家。”因为表现出色,柳希祥很快就成为一名优秀士兵,并入了党。
雷厉风行,敢说敢干,迎难而上,是四年军旅生涯留给柳希祥的最大收获。
从身无分文下海
到优秀企业家
和所有企业家一样,柳希祥的成功没有太多的传奇色彩,拥有的只是追求、勤奋。1989年柳希祥复员回到了家乡,成为沂源县粮食系统一名职员。他吃苦耐劳、敢干敢想、敢于面对的军人作风继续在这里发扬光大。一年后,因工作出色,调入县委工作。
“邓小平1992年的南巡讲话,让我意识到,发展经济将是国家未来的重点方向,抓住这个机遇,出去闯,才能脱贫致富。”就在柳希祥工作红红火火时,柳希祥出人意料地选择了辞职创业。他说,离开单位下海固然风险很大,但机会也很多,即使失败了也无悔。
“曾经当过兵的人,就是吃得了苦,就是不怕失败。”柳希祥就是带着这股倔强和坚持,在此后十几年时间里,先后创办了山东鑫海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三圣祥和影视文化、山东祥和应急救援促进中心总指挥、山东和圣文化研究院,并取得了骄人业绩。
将回报社会
奉为企业理念
家乡水甜如蜜,十年不改乡音。正是带着这份对家乡父老乡亲的感恩,柳希祥一直努力想为家乡做点什么。即便是事业有成时,柳希祥常常感慨,忘不了哺育自己的那一方水土,那是他的根。
事实上,多年来,柳希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馈着家乡,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建设民生项目,为家乡建设捐资出力。每年春节个人出资5万元举行一系列丰富多彩、村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让群众能够在自家门口尽享精美的“文化大餐”。同时累计出资20万元组织村民修建村里的山路,方便村民出行和农事。时刻关注村里的空巢老人,在节假日探访空巢老人,并尽自己一己之力在物质与精神方面帮助空巢老人,物资支出累计10万元。
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热心肠的人,谁有困难,只要告诉他,他必会尽心尽力去帮助;他更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从成立影视文化公司到构建社会化应急救援体系,他无不怀着一种感恩社会、回馈社会的爱心。
(晚报记者孟书祥)
姓名:柳希祥
军龄:4年
创业领域:影视制作
现任职务:三圣祥和影视文化集团总经理
山东祥和应急救援促进中心总指挥柳希祥,他曾是一名军人,也是一名优秀的企业管理者,部队的生活夯实了他的人生基础。凭借着坚强的毅力和执着,柳希祥从一名普通职员蜕变为优秀企业家,在商海搏击中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新闻推荐
时下,走进青山绿水间的沂源县鲁村镇,处处硕果累累,花香袭人。该镇的刘家坡村,与莱芜市搭界,原先是“散乱穷村”,如今乡间小路干净整洁,鲜花绿树绕村,孩童们在新建的广场上嬉闹,年逾古稀的老人在...
沂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沂源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