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平凤正在马路上捡拾垃圾。逯平一在与妻子相邻的路段清扫路面。每次生日环卫所都会给保洁员买蛋糕。侯兆禄在清理乱贴的小广告。刘功凤每天都在马路上打扫卫生。
时间飞逝,历下区
城管局文东环卫所保洁员逯平一和崔平凤夫妻俩,已经在济南的马路上并肩度过了9个年头。在济南城区1万多个环卫工中,像他们一样的“马路夫妻”超过半数。他们大部分来自外地,当人们还在睡梦中的时候他们就早早起来,为城市梳妆打扮。面对平凡劳累的生活,他们毫无怨言,用满满的正能量感染着这座城市。
请跟随我们的镜头走进夫妻环卫
工的世界,去看一看他们一
天的生活。
夫妻相伴坚守环卫一线
9年前,逯平一夫妻俩还在老家淄博市沂源县务农,繁重的农活和微薄的收入让夫妻二人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在亲戚的介绍下,夫妻俩踏上了来济南打工的路途,当起了环卫工,随后闺女也来到文东环卫所的食堂工作,一家人在济南安定了下来。如今,逯平一老家的兄弟姐妹有12人来到济南从事环卫工作,成了名副其实的环卫之家。
10月18日下午1点,在山大路上,55岁的逯平一手持大扫帚正在清扫路面,这条750米的路段他每天要来回行走数十遍,不断地捡拾地面的垃圾,每个井盖、每块石砖他都十分熟悉,路面和人行道上的每一片垃圾他都会打扫干净。“秋天落叶多,得不间断捡拾才能保证路面干净。干的就是这个活,虽然辛苦,但是看到城市变美,干活也有劲儿。”
提起这几年的生活,逯平一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他告诉记者,一家人都很珍惜环卫工这份工作,时间久了对这个城市也有了感情,一年到头舍不得请一天假。“虽然背井离乡,但生活质量提升不少,一家人生活在一起日子就有奔头,再辛苦也不怕。”
对逯平一夫妻俩来说,这几年日子的确一天比一天好,随着保洁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大大减轻了环卫工的劳动强度。逯平一告诉记者,他和妻子每天早上4点起床,进行第一遍普扫工作,配合机械作业,6点前把路段清扫一遍。“主干道上有机械化清扫车,一次能顶20个保洁员,扫得又快又干净,保洁员轻松多了。”
“擦肩而过”是马路最美的风景
下午3点左右,记者在经十路上见到崔平凤时,她正跟同事交接手头的工作,准备回保洁员公寓休息。“早就跟以前不一样了,现在保洁员基本都是两班倒,我是上午的班。”崔平凤笑着告诉记者,虽然环卫工作起早贪黑、风吹日晒很是辛苦,但为了提高保洁效率,现在每个路段都是两三个人倒班打扫,每天工作时间八九个小时,其余时间保洁员可以自由支配。“现在保洁员早上5点上班,直到晚上9点才能回家休息,但倒班后,白天能多休息四个小时。”
收拾完保洁工具,崔平凤骑着电动车几分钟就回到公寓。与其他上班族一样,崔平凤回到公寓就来到女儿房间帮忙照看外孙子,抱着外孙,仿佛一天的劳累全都烟消云散,尽情享受着天伦之乐。“公寓里有餐厅和水房,也不用自己做饭烧水,每天下班回来休息一会儿,看看电视,很满足。”崔平凤说。
由于不在同一时段工作,逯平一夫妻俩很难凑在一起吃顿饭,几乎每天都擦肩而过,晚上八九点下班回到家中,一家人才能团聚在一起聊聊家常。环卫工作一年365天没有休假,越是节假日越忙,越是雨雪天气越要坚守岗位,但这些朴实又勤劳的环卫工,面对平凡忙碌的生活毫无怨言,用积极阳光的心态生活,让我们体会到满满的正能量。
社会尊重让他们感受到城市温度
同样来自沂源县的侯兆禄和刘功凤夫妻俩也是历下区城管局文东环卫所的保洁员,两人来济南干环卫工作已经有11个年头,这几年夫妻俩感触最深的就是社会对环卫工群体的尊重。“昨天还有人为我们送来牛奶,心里暖暖的。现在大家都把环卫工称作城市的美容师,政府也我们为我们生活提供保障,觉得再辛苦也值了。”
侯兆禄告诉记者,假期环卫所组织了环卫工一起看杂技,还为六十岁的环卫工送上蛋糕祝寿,社会上的爱心人士也多次组织环卫工去饭店吃饭,生活十分丰富多彩。“现在环卫工待遇也高了,还能攒点钱给孙子上学用,每天心情都很好。”
据了解,文东环卫所125名保洁员中40%以上都是马路夫妻,95%以上来自外地,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任劳任怨,勤劳的他们,通过勤奋的双手,为城市带来整洁的同时,在马路上演绎着不一样的“相濡以沫”。(文/图 本报记者 李娜)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王傈通讯员韦夫芝报道本报讯淄博市2016年启动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市工作,确定张店区、高新区、文昌湖旅游度假区争创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市,博山、临淄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区,...
沂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沂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