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新闻 桓台新闻 高青新闻 沂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淄博市 > 沂源新闻 > 正文

沂源猿人:发现东夷之祖

来源:齐鲁晚报 2017-12-22 14:04   https://www.yybnet.net/

“沂源猿人”被称作是“山东第一人”,它是东夷文化的创始者。 □本报记者张九龙

东夷文化很古老,古老到比齐鲁文化更悠久;东夷文化很神秘,神秘到要通过考古发现和传世神话来解读。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东夷文化从距今8300年的后李文化起,历经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

东夷文化又离我们很近,它深深地融入了齐鲁大地,流淌在山东人的文化血脉之中:从鸟图腾的崇拜,到各种手工艺、建筑工艺的发展,到文字、八卦、医学的创造,再到礼制的出现、聚落和城市的分化乃至早期国家的形成,伴随部族迁徙而将海岱文化传播到中华大地各个角落。人文齐鲁从今日起推出“话说东夷”专题,与读者一起走进古老的东夷文化。

乡间道路施工

挖出原始人头骨

1981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正在神州大地如火如荼地展开,人们很期待,咱国家的文物“家底”究竟啥状况。

这年的9月16日,沂源县文物普查小组进驻到该县土门公社(今土门镇)。当地驻军战士提供了一条线索:附近一个崖洞里,好像有一些像化石的东西。

听闻此事,普查小组如获至宝,成员徐淑彬马上赶到了战士所说的现场,果然发现了一些残破的哺乳动物的肢骨化石。徐淑彬不敢怠慢,取样后立刻启程返回沂源县城汇报。途中,他遇到了公社建筑队的徐希贵,徐希贵瞅见了那化石,想起自己前两天在修路施工中也发现了类似的东西,便热情地领着徐淑彬赶到施工现场。

现场是个浅坑,大约有十来平方米。徐淑彬随即展开清理,果然发现了许多动物化石碎片。由于天色已晚,他只能第二天又组织人员清理。

地下有宝的消息不胫而走,路边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正在此时,一个陈姓的驻军战士跑了过来,告诉正在忙活“挖宝”的工作人员,部队在施工中曾挖出块有点像人头骨模样的骨头。徐淑彬等人敏锐地感觉到这有可能是个重大发现,立即寻迹找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清晨的雾霭刚刚散去,土堆里,一块碗口粗的化石露了出来。经过几个小时细致的清理,这块瓢形的化石渐露真容。徐淑彬等人大喜过望:果然是一件人类头骨化石,年头虽然古老,但是头骨内壁的脑动脉切沟依稀可辨。

随后,他们向上级汇报了情况,山东省文物局当即联系鉴定专家。这件化石经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吕遵谔鉴定,确系旧石器时代古人类头骨化石,保存至今非常难得。同年11月,山东省文物局组织得力人手,对化石发现点及相邻的两处化石堆积进行了抢救性清理。1982年5月,山东省文物局又开展了一次“捡漏式”发掘。虽然没再发现头骨化石,但发现了7枚直立人牙齿和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可谓收获颇丰。

活在40万年前的

典型“山东大汉”

沂源发现的这块头骨化石属于旧石器时代,距今有40多万年,与著名的周口店“北京猿人”处于同时代,这可是达尔文关于人类起源于古猿理论活生生的证据。众所周知,人类的骨骼多为有机物,历经岁月侵蚀,最终会化为灰烬,40余万年前的骨骼化石保存至今的寥寥无几。

根据考古学惯例,这块化石的主人被命名为“沂源猿人”。“沂源猿人”是目前山东地区已知最早的古人类,甚至是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最早的古人类。

换句话说,“沂源猿人”是最早的山东人,40多万年前,人家就在鲁中地区扎下根,这片区域则是山东重要的文明起源地。论起来,今天许多人都要对着这块化石叫声老祖宗了。如今,被誉为“山东第一人”的这块珍贵化石收藏于山东博物馆,当年的出土地也被列为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除了时间断代以外,看似冷冰冰的化石其实可以还原出原始人许多有趣的生活细节。

他们有着强大的基因。通过与“北京猿人”进行对比,古人类学专家发现“沂源猿人”的牙齿和骨骼更粗大一些,因此推测他们体格比较粗壮,个子比较高,肩膀比较宽,这与今天的山东人很相近,“山东大汉”终于找到了出处。

他们有着团结的族群。考古专家发现,出土的牙齿化石中有两颗完全一样的前臼齿,在磨损程度上却不一样,有一颗明显比另外一颗磨损要重。种种迹象表明,已发现的“沂源猿人”绝对不止一个,而是存在族群。他们聚族而居,以穴为家,过着简单质朴的生活。

他们有着强壮的体魄。口腔学专家惊奇地发现,“沂源猿人”的牙齿很健康,没有蛀牙,吃吗吗香,并分析有可能和“沂源猿人”喜欢剔牙的习惯有关。从磨损程度看,其中一个40多岁,这在猿人的“朋友圈”里已经算是高寿的。

最早的山东人

住在鲁中洞穴里

略有遗憾的是,与“北京猿人”不同,“沂源猿人”化石发现地并非居住地,应该是遭遇泥石流之类灾害冲积而来,两者相距不远,因此考古学家一直在寻找“沂源猿人”真正的家。

沂源是山东海拔最高的县,有“山东屋脊”之称,境内低山连绵,河流纵横,有数不清的石灰岩山洞。尤其是“沂源猿人”化石发现地土门镇有“北方溶洞之乡”的美誉,在以土门镇为中心的方圆5平方公里范围内,陆续发现了大小洞穴40多个,是江北最大的喀斯特地貌溶洞群。

当地有句民谚,“沂水绕山转,山洞一串串,房前屋后绿一片”。可老百姓并不知道,这些见怪不怪的山洞,藏着不少秘密。就在化石发现地不远处,有个“千人洞”,早在1965年,洞中已发现了旧石器文化遗址。该洞因洞厅宽阔可容千余人而得名,是个适合原始人族群生活的好地方。由于千人洞是山东首次发现的旧石器文化遗存,因此被考古学界称为“山东1号洞”。从距离分析,这里很有可能就是“沂源猿人”真正的居所。

我们可以闭上眼睛,脑补这样一幅画面。时光倒退几十万年,那时的沂源属于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如春,有山洞、有河流,有漫山遍野的花草野果,还有肿骨鹿、棕熊、三门马、李氏野猪等野兽出没。夜幕降临,“沂源猿人”就居住在既能遮风挡雨,又能躲避野兽袭击的天然洞穴里。

当然,这种诗意的生活恐怕也只是看起来很美。千年万年里,一代又一代的原始人与气候、野兽、疾病等进行了持久的博弈,在物竞天择的过程中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进入新石器时代,“沂源猿人”的后裔先后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这些文化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山东地区的本土文化,统称为东夷文化。而正是“沂源猿人”,给山东大地带来了文明曙光。

新闻推荐

走近科学为了让孩子们感受科学的神奇

走近科学为了让孩子们感受科学的神奇与生活的相互关系。日前沂源县鲁山路幼儿园组织开展了以“走进科学”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张宗叶)...

沂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沂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沂源猿人:发现东夷之祖)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