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淄博 今日桓台 今日高青 今日沂源
地方网 > 山东 > 淄博市 > 今日沂源 > 正文

“时代楷模”朱彦夫讲述与新中国同行的难忘故事 “未来属于年轻人,沂蒙精神不能丢”

来源:大众日报 2019-09-08 09:46   https://www.yybnet.net/

■编者按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大众日报·新锐大众推出融媒报道“我和我的祖国”,讲述与新中国同行的难忘故事,记录奋进脚步,歌颂伟大祖国。

□本报记者刘磊

本报通讯员左效强张琦

山顶松柏戴帽,山间果树环绕,这里是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一个见证时代奇迹的村庄。

豪情战天斗地,创业永不言弃,他是“时代楷模”朱彦夫,一个“特殊材料制成的人”。

与新中国同行,记者走进张家泉村,走近朱彦夫,倾听祖国和时代的心跳。

“朱老,今年咱村的桃子长得好、卖得好,多亏了您当年为群众铺下的致富奔康路。”9月4日,已经86岁高龄的朱彦夫听着张家泉村村委会主任刘文合的电话,满意地一直点头。

张家泉村位于沂蒙山腹地,山高坡陡,缺地少水,自然条件非常恶劣。过去村边的赶牛沟、腊条沟、舍地沟,把农田分得七零八落。“那时候一遇上点灾害,就连年歉收,村民经常填不饱肚子。”朱彦夫回忆。

要脱贫,先改地。1957年春,刚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的朱彦夫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棚沟造地,要让零碎的农田连成片。

朱彦夫拄着拐,拖着近20斤重的假肢,踏遍了张家泉村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走访了街街巷巷、家家户户。为此,他摔进过山沟,磨破了几层皮,咬紧牙头拱地往前冲。

朱彦夫当时说:讲困难,我这个残疾人都不怕,你们还怕啥?

朱彦夫现在说,什么时候都需要这种劲头。

那一个冬春,搬了2万多方土石,张家泉村建成了1500多米长的暗渠,赶牛沟变成了40多亩平展展的良田,当年增产粮食5万多斤。

年年冬春,年年大干,舍地沟、腊条沟也变成了70多亩良田。

解决了口粮问题,“闲不住”的朱彦夫带领林业队,种桃、种苹果,大搞副业,绿化荒山近千亩,让荒山变成了花果山。

从1957年到1978年,朱彦夫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充分发扬战天斗地、永不服输的沂蒙精神,战严寒、斗酷暑,用21年的时间治山、治水、造田、架电,逐渐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改造成为一个山清水秀的富裕村,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超过1.3万元。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城乡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能生活在这个时代真好。我老了,未来属于年轻人,但沂蒙精神不能丢。”朱彦夫语重心长地说。

新闻推荐

淄博师专:党委书记上思政课

近日,淄博师专党委书记赵新法带领40余名师生,驱车来到沂源县参观了朱彦夫事迹展览馆和李振华事迹展览馆,并为师生上了一...

沂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沂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时代楷模”朱彦夫讲述与新中国同行的难忘故事 “未来属于年轻人,沂蒙精神不能丢”)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