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蚌埠 今日五河 今日固镇 今日怀远
地方网 > 安徽 > 蚌埠市 > 今日固镇 > 正文

火车繁荣一座城

来源:蚌埠日报 2021-06-18 08:12   https://www.yybnet.net/

调转促——高铁拐弯阅读提示

110年前,随着津浦铁路通车,汽笛一声长鸣,蚌埠这片沉睡的土地顿时热闹起来:人口聚增,商贾云集,商业繁盛,工业兴起。从此,这个淮河岸边的小渔村因为一条铁路,开始了城市起步和发展的华丽转身。作为火车拉来的城市,百余年间,蚌埠城市命运总是与铁路建设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铁路建设提速,蚌埠城市发展加快;铁路运行速度提升,蚌埠站旅客吞吐量大幅增加;京沪高铁、合蚌客专、京福高铁建成运营,蚌埠走进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目前,蚌埠正依托现有铁路线,积极谋划构建“米”字型铁路网。皖北城际铁路、沿淮铁路正向我们走来……

一口水塘,一段记忆

【典型回访】

打卡地:津浦大塘

绿叶扶疏,花儿飘香,一汪塘水在阳光的照耀下,像洒下一层细碎的金子闪着耀眼的光芒……6月13日上午,记者到来到位于市中心的城市公园——津浦大塘,但见这里游人如织,热闹非常。长廊下,一群老人围坐在一起吹拉弹唱;大塘中,游客们驾着小船在水中悠闲地漂荡;一棵棵高大的梧桐树下,老人们或坐着聊天,或打牌下棋,尽情享受着悠闲自在的退休生活。

“每次来到这个公园,都会感叹沧海桑田城市巨变”,85岁的陈志华老人告诉记者,他家住附近的喻义巷小区,小时候整天在津浦大塘玩,津浦大塘留下了他童年时的欢笑,年轻时的浪漫。

他深情地告诉记者,蚌埠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如果没有上世纪初建成通车的津浦铁路,就没有如今蚌埠这个熠熠生辉的现代化新城。津浦大塘最早源于津浦铁路建设,由于路基需要大量土方,为方便取土,小南山脚下被挖出一口大坑,因为这个大坑的出现源于修建津浦铁路,所以老百姓就称之为津浦大塘。儿时的记忆中,津浦大塘一遇夏日积水,这里便成为蚊蝇孳生地,解放后,人民政府将昔日的臭水塘与小南山一道,改造成蚌埠史上最早的景观公园。

这个公园共历经了三次更名:1909年百姓称它为“津浦大塘”,1966年改为延安公园,1999年改造后更名为珠园,2016年市政府又对公园进行了景观提升,开放前,向市民公开征集公园名,津浦大塘这个承载着城市记忆的名称呼声最高,因而“津浦大塘”名称回归。这是一次蚌埠人的集体“怀旧”,这个名字传承着蚌埠的城市基因,保存了一份珍贵的城市记忆。

【史料数说】

《百年蚌埠》记载:1909年津浦铁路蚌埠段和淮河大铁桥相继开工建设,蚌埠这个偏僻的渔村骤然繁盛起来,人口剧增,商贾沓至,为城市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津浦铁路蚌埠段北起任桥站(固镇县境内),南至长淮卫站(今蚌埠火车东站),全长65公里,占津浦铁路全长的6.4%。淮河大铁桥系津浦线上的重要桥梁,1909年12月,大铁桥动工兴建,设计桥梁9孔,跨度62.9米,桥全长586.23米,为津浦线上仅次于济南黄河大铁桥的第二大桥。1911年5月15日,历时18个月淮河大铁桥落成。

【人物讲述】

袁明云(原上海铁道报蚌埠记者站站长)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津浦铁路担负着繁忙的运输重任,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及快速发展,津浦铁路已不堪重负。尤其是徐州至浦口区间,因远不能满足客货运输持续增长的需求,曾为全国铁路最繁忙的区段,蚌埠火车站是当时有名的“瓶颈”。为此国家多次对津浦铁路及蚌埠火车站进行大规模改造。其中较大的有:1958年在“全民大办铁路”的口号下,济南铁路局(当时蚌埠站属济南局管辖)先后调集了8个工程队的20余万民工,对津浦铁路蚌埠以北段进行全方位的改造扩能,工程完成土石方1700万立方米,正线铺轨392公里,建大小桥涵503座;1968年,随着南京长江大桥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津浦铁路延伸至北京,向南延伸至上海,并由此更名为京沪铁路,蚌埠站也因此成为连接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与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两座特大城市之间的一等区段站;1975年6月1日,作为当时安徽境内最大的铁路车站——蚌埠东站在市郊的长淮卫镇落成并投入运营,以货运及货车编组为主,老站则主要从事客运业务,至此,蚌埠站实现了客货分工。

2006年7月1日,经过电气化改造的京沪铁路全线正式投入运营,蚌埠站的客货运能也得到进一步扩充和提升。2010年8月,铁路部门又耗资亿元,对蚌埠火车站站场设施进行改造,新建无柱雨棚、人行天桥及站台加高,为广大旅客营造了更加舒适的出行环境。

从“拨算盘”到“数字化”

【典型回访】

打卡地:蚌埠火车站

巨大的电子显示屏上,不停滚动着车次信息,候车大厅里自动扶手电梯载着旅客平稳地上上下下,检票口道闸前,乘客手拿身份证,只需轻轻一刷,闸门随即打开,旅客依次通过检票口……

“过去使用的是手工卡片票,旅客在售票窗口购票时,我们需要当场用算盘计算里程,再核定票价,人工填写后,售出车票。所以过去的售票员还经常进行算盘比赛呢!”年过八旬的吴敏侠曾经是蚌埠火车站的一名售票员,说到火车站的变迁,她拿出一张已经泛黄的老照片,不住在发出感慨:“过去旅客进站候车不容易,不仅要排队购票,还要在候车室等上几个小时,需要中转时,甚至要在火车站过夜等车。”

翻开一本厚厚的相册,记者看到了老火车站的模样:那是一座拱形建筑,上面写着“蚌埠站”三个大字,据说这座建筑当年就是蚌埠的标志性建筑。站房很朴素,没贴瓷砖,也没有刷彩色涂料,一间灰蒙蒙的大平房,就是当年的候车室。一开始只能容纳600人,后来由于场地太小,无法满足需要,又在原来的候车室西侧加盖了一个候车室,加盖后,可容纳1000多人候车。

候车室里设施十分简单,旅客导向系统主要靠广播和人工举牌引导。当时东边为售票房和行李托运处,也很简陋,一间黑乎乎的小平房里,每天都是挤在窗口办理托运的人。

现在乘车环境宽敞明亮,站房从东到西分布有软席候车室、候车室、售票大厅、行李托运处,旅客出行可以享受“一站式“服务。最令人想不到的是现在旅客购票实在是太方便了,年轻人可以随时随地在智能手机上购票、改签或退票,售票大厅里摆了一大排自动售票机,有了智能设备,旅客再也不用通宵排队买票了。

【史料数说】

《百年蚌埠》记载:蚌埠地处津浦铁路南段浦口到徐州的中点,当时列车速度每小时仅40公里,不管南北哪头发车,当晚只能到达蚌埠,火车均需在蚌埠加煤加水,旅客在这里住宿休息。这样,蚌埠就自然地形成了“宿站”。1911年淮河大铁桥竣工后,津浦路局遂正式成立了蚌埠车站,蚌埠车站的设立,促进了蚌埠城市和航运的发展。

历史上,各方统治者虽然都对蚌埠车站十分青睐,但都没有进行过重大修整,国民党留下了的是个千疮百孔、近于瘫痪的车站。据有关资料记载,站场股道仅有16条,计长6000米,信号和闭塞方式都是沿用英国、日本留下来的老设备,占用区间的行车凭证,还是电气路牌和电气路签。

站场的客运设施简陋,旅客候车室只是一个大席棚,客运量每年40多万人次,货运仓库2101平方米,年货运量也不足30万吨。

【人物讲述】

郭学东(安徽文史馆馆员、《蚌埠城市史话》编者

作为京沪铁路大动脉上的重要枢纽站,新中国成立后,多次对蚌埠站进行改建、扩建和提升改造。

1952年6月13日,蚌埠站旅客候车室动工建设,1954年5月建成投入使用。同年,蚌埠站站线由原来的6条增加至7条,并延长了股道长度。1973年6月,蚌埠站售票厅建成并交付使用。1996年7月,蚌埠站实施站房改造,经两期工程,至2000年1月正式启动。改造后站房呈“一”字型,东西长93.9米,南北宽43米,占地1.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4万平方米。

2006年,原上海铁路局对蚌埠站软席候车室、贵宾室、候车厅卫生间、站房设施等局部区域进行改造。2018年12月,蚌埠站综合改造工程启动,次年12月30日改造工程竣工。综合改造后,蚌埠站建筑面积达17800平方米。目前,蚌埠站站台规模为4台24线,设有到发车线11条,调车线4条。货场设有货物线11条,专用线22条,途经该站的线路为京沪铁路、淮南铁路。2020年1月,蚌埠站售票处设有人工窗口,同时设有自助售取票机,方便旅客购票。至此蚌埠站各检票口均设有自动检票闸机,旅客可以快速地检票、验票。2020年6月20日起,蚌埠站实施电子客票,旅客无需取票刷身份证即可通过验证闸机。

构建“米”字型铁路网

【典型回访】

打卡地:高铁蚌埠南站站台

没有汽笛的轰鸣,没有车轮撞击铁轨的声响,如同一阵疾风,匆匆地来又快速离去。每隔几分钟,高铁蚌埠南站就会迎来一列高速列车。

“高铁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如果有需要,每天都可以回蚌埠睡觉”。正在等车的李晓岸告诉记者,他在南京工作,妻子带着孩子在蚌埠生活,高铁没开通前,蚌埠到南京要两个小时左右,而现在仅需要40多分钟。40多分钟是什么概念?在南京开车可能都出不了一个行政区。高铁开通后,每周都回来两三次,朋友家孩子办喜事,下了班坐高铁回来都不耽误喝喜酒。

“乘坐高铁又舒适又快捷,过去的绿皮车跟现在的高铁比起来那简直太慢了!”刚刚走下厦门开往北京的和谐号列车,陈苏宁就不住地感叹高铁的功勋。

他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他在合肥上大学,每到放假火车站都是人满为患,有一年放寒假,由于人太多上不去车,只好从火车的窗口爬进车厢。虽然乘上了车,但车厢里像“下饺子”,连站的地方都没有,实在没办法,只能一路靠在座椅的靠背上。

大学毕业后,曾去厦门工作,当时乘坐绿皮火车,一路翻山越岭,从蚌埠到厦门需要近40个小时,那时感觉到厦门好像远在“天边”。合福高铁开通后,从蚌埠到厦门仅要7个小时,有时周末都可以过去会朋友。

【史料数说】

蚌埠市志》记载,新中国成立之前,经过蚌埠站的火车都是蒸汽机车,时速只有40至50公里,从蚌埠坐火车到北京需要24小时,从蚌埠到上海也要12个小时以上。

内燃机车出现后,车速提到每小时100公里。上世纪90年代初期,传统的蒸汽机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列车的大提速,给交通运输速度带来了大变革。

1997年4月首次列车提速,京沪线车速由每小时100公里提到120公里,水蚌线由每小时90公里提高到100公里。

1998年10月铁路第二次提速,在境内K831线路所成功安装国内第一组大号码可动心轨道岔,配转辙机9台;道岔长102.4米,重180吨。该道岔安装后,允许列车直向通过时速为200公里,侧向通过时速为140公里。

2000年10月、2001年10月、2004年4月,又分别实现了列车第三、四、五次提速。

《蚌埠日报》载:2010年11月15日,京沪高铁在蚌埠全线铺通,12月3日,在京沪高铁枣庄东至蚌埠南先导段上,新一代高速动车组飙出486.1公里时速,再次刷新世界铁路运营史上车速的最高纪录。

高铁蚌埠南站是京沪高铁与京福高铁联接点,是安徽省境内除合肥南站外,规模最大、辐射最广的高铁枢纽。蚌埠高铁南站2011年建成,站房面积1.2万平方米,到2021年,日发送旅客1.5万人,高峰期达2.8万人。

蚌埠起于交通,兴于交通。交通枢纽是蚌埠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铁路、公路、航运构成为蚌埠现代化交通网。

铁路之于蚌埠,意义更为特别。如果没有津浦铁路设站,可能就没有蚌埠这座现代化产业新城。为进一步强化蚌埠铁路交通优势,目前,正在构建蚌埠“米”字型铁路网。

皖北城际铁路规划建设加快推进。皖北城际铁路作为串联皖北地区五个地市及有关县城的快速铁路网,包括淮北-宿州-蚌埠、淮北-宿州-阜阳、亳州-蚌埠城际,在蒙城交会后进入蚌埠市境内。线路全长约400公里,其中蚌埠境内全长约65公里,皖北城际铁路对巩固和提升蚌埠市交通枢纽和皖北中心城市地位、促进蚌埠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和带动力有着特殊重要意义,事关重大。目前在建的跨区域铁路项目淮宿蚌城际铁路和合新铁路已于2020年12月30日正式开工建设,全线预计2021年下半年开工,争取2024年建成通车。谋划的沿淮铁路正在争取省里尽快启动前期工作;谋划的亳蚌滁宁城际铁路正在争取亳蚌滁宁城际铁路经过蚌埠机场线路方案纳入国家相关规划;谋划的连云港-宿迁-蚌埠铁路正会同沿线地市及设计单位开展前期研究。

积极谋划推进沿淮铁路规划建设。规划沿淮铁路作为淮河生态经济带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线路东起淮安,经五河、蚌埠、淮南、阜阳(阜南)向西至信阳。在蚌埠市境内约100公里,投资约120亿元,需蚌埠市承担建设资本金约24亿元。沿淮铁路走向经沿线省市多次沟通论证,路由相对稳定,已列入《长三角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和省“十四五”规划纲要。已开工建设的合新高铁五河站预留了沿淮铁路接轨条件,根据合新铁路初步设计方案,沿淮铁路接轨工程将与合新铁路同步实施,并预留2台4线沿淮铁路站场。目前蚌埠市正在会同有关方面积极争取沿淮铁路纳入国家中长期及“十四五”铁路网规划,推进项目前期工作,争取省里尽快启动沿淮铁路前期工作。

新闻推荐

铁 流 新四军游击支队进军淮上

新四军淮上办事处旧址。(资料图片)□葛仁娴1938年初,淮北地区各县相继陷落,淮上地区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19...

固镇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固镇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迎接蚌埠解放2021-06-17 08:45
猜你喜欢:
戏曲进乡村2021-06-04 07:48
评论:(火车繁荣一座城)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