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合肥 今日巢湖 今日肥东 今日肥西 今日长丰 今日庐江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今日庐江 > 正文

轻涛拍浪观澜处 庐州咀上有风光

来源:合肥晚报 2020-09-18 00:31   https://www.yybnet.net/

○槐林咀盛近摄

○鱼石崖盛近摄

○乱石咀杨钧摄

○唐咀水下遗址方华摄

○齐咀村

○黄林头杨钧摄

○夏家古井

“咀”和“头”,为合肥地理上一大特征,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朝霞或落日,大湖有波涛、礁石立,观澜有景。细沙漫水或砂砾浅滩,湖咀多不同。在合肥聚力打造“五高地一示范”的今天,靓丽出彩,光芒耀眼。

槐林咀:靓丽出彩的巢南明珠

历史上,巢湖有九头十八咀之说。“咀”和“头”,也是巢湖周边对深入湖中的三面环水地貌的一个俗称,“头”相对于“咀”面积要小许多。

在巢湖市槐林镇西北,有一半岛伸入巢湖,称槐林咀。这是环巢湖“九头十八咀”中的一个大咀。

槐林咀得名缘自岛上曾生长大片槐树。槐林镇之名也是缘此而来。宋代罗愿在《新安志》中记载:槐林咀,在十字河上,有槐林宫,临湖。

远眺槐林咀,临湖凌波,其上一庙宇飞檐峭壁,凌空欲飞,颇有气势。在临湖绝壁前,一寺如禅静默打坐,山门上竖书:巢湖寺。

在巢湖,几乎无人不知中庙,可知道巢湖寺的人却很少。其实,隅据一方的巢湖寺和中庙曾是“姐妹庙”,她们隔湖相望,已近两千年。

巢湖寺原名圣姥庙,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由于魏、吴连年征战,加之巢湖水患不断,乡民为祈求平安祥和、风调雨顺,仿效中庙在槐林咀上临湖修建圣姥庙。圣姥庙后又更名为圆照寺等。它屡毁屡修,屹立至今。最近一次比较大的修缮是在2000年前后,并改名巢湖寺。

据传,古时一位风水先生云游此地,看出槐林是一处“凤凰地”:槐林咀是凤凰的头,槐林咀西南方的青龙咀和小魏村是凤凰的左翅膀,黄墩头咀和黄墩头圩堤是凤凰的右翅膀;九龙山(又名羌山、武山)是凤凰的尾巴。此传说与中庙的凤凰台传说几乎一个版本。

与中庙凤凰台相似的,还有巢湖寺后的绝壁鱼石崖。鱼石崖临湖壁立,其色赤红,艳若朝霞,其中一块红石似鱼头、如龟首,探入湖中,应是鱼石崖之名的由来。

槐林咀的鱼石崖与巢湖北岸中庙的凤凰台红石矶“一脉相承”,从一个侧面佐证“陷巢州”传说的真实存在。

从崖上下到湖滩,回头仰望,崖壁陡立,满眼赤红,凹凸起伏。走近细看,发现崖壁的肌理似石非石、似土非土,被湖水浸润的表层很有黏度。崖顶树木以及崖壁上稀疏的藤蔓在赤壁和蓝天的映衬下显出生命的力量与生机。

攀崖而上,在巢湖寺的西边,一座白墙灰瓦的魏氏宗祠映入眼帘,与巢湖寺侧立相应。寺宇的香火梵音,宗祠的万千气象,形成槐林咀上一个宏大的气场。

槐林咀两边,分别是槐林湿地和马尾河湿地。湿地柳林如烟,芦苇葱茏,水牛成群,白鹭飞翔。登寺环顾,湖面上渔船荡波,原野上村庄散落,真是好一片巢南风光。

乱石咀:独树巢湖南岸风光

巢湖岸畔十八咀中,咀咀多有不同。乱石聚滩唯一处,名也其然,就称乱石咀。

三面环山一面湖,巢湖城外,亲水之地,湖天胜境,举步可见,大湖中,湿地与湖咀互为交错,湖滩上尽显生机。曾经去乱石咀需经过黄窑前的巢湖茶场,在山岗之间迂回,方可到达乱石咀村。如今随着环湖防汛干道贯通,交通方便快捷,也让一处岗后临湖的村落豁然于眼前。顺着巢湖南岸行走,过东庵脚下,上环湖的防汛通道,在天灯村前有着指示路牌——乱石咀。

湖滩上,湖浪拍岸,不同其他湖咀地貌,乱石咀岸滩上散见岩石,水下也集中分布。湖滩岩石甚多,旧时,许多岩石被转到外地用作园林基石。乱石咀滩上,曾经有个体积最大的岩石,大而平坦,被村人用来冬晒棉被,夏来躺石纳凉。

乱石咀湖面为重要航道,是巢湖连通裕溪河的走廊,通江达海,是皖中物资重要航线。因礁石众多,乱石咀是处险滩,过去附近渔民行船从这里出发,逢到恶劣天气,风大浪急,晚间时有触礁,发生事故。解放前,附近天灯村商人柳善培听闻家乡触礁屡屡伤人,于是回乡在湖中立起马灯航标。后来,柳善培在上海经商地发起倡议,举善款在乱石咀前立起桐油航灯,每日去湖中点亮维护。解放后政府接管,重新升级了航标灯。柳善培义举多年,守护一方航运平安,终老于巢湖南岸。

大湖波涛,滚滚流水多少载,乱石咀独树巢湖南岸风光。坐石上,湖风拂面,湖浪拍岸有声,远眺西方,夕阳落水,晚霞染天,是巢湖南岸绝佳观景地。

天灯咀:“灯光”航标带来温暖和希望

九头十八咀之天灯咀位于巢湖市南郊巢湖南岸,隔S316省道,与东庵公园比邻。

天灯咀与乱石咀等咀洼相连,湖岸线蜿蜒,仿佛长蛇盘踞,它与湖对面的龟山隔水相望,形成“龟蛇锁长湖”之势。碧波浩渺的巢湖到了这里,湖面陡然收缩,湖水磅礴之势仿佛被龟蛇锁住,舒缓东向入裕溪河,连江达海。

天灯咀上自古有大院子、小院子、张户等村路,日落天黑之时,这些村庄上亦渔亦耕庄户人家的灯光,便成为夜行船的一个航标。看到天灯咀上的灯光,船家便知一段辛苦的航程将告结束。船家或在巢城附近的港湾抛锚卸货,或是稍作一两日的歇息补给,然后入裕溪河继续航行。

因天灯咀上灯光给辛苦航行的船家带来温暖和希望,被船家喻为天灯,故此得名。

唐咀村:沉默的水下古城露峥嵘

唐咀村,原名唐家咀,现隶属巢湖市烔炀镇,位于巢湖北岸,东距巢湖市20公里,西距烔炀镇7.5公里。

唐咀最早叫做“沙石咀”,为古巢湖“九头十八咀”之一。后因唐姓先人迁居此处,才改名为“唐咀”。今人将唐咀书写为唐嘴。沧海桑田,经过历史的变迁,地理环境的变化,现在的唐咀已不存“咀”的形态了。环湖大堤将自然状态的唐咀切割,既起着防洪之效,也成为现今休闲、健身和观光之处。沿湖滩涂上,芦苇茂盛,生机盎然。

北宋时唐姓先人为保护高宗赵构南逃,从北方一路南下,其中一支扎根于巢湖“沙石咀”,垦田造宅,形成村落。

现在的唐咀村已无一户唐姓,一是源于唐氏人丁不旺,一是因为“糖(唐)化于嘴(咀)”之说,认为不吉不利,后人纷纷搬离。

元朝时,杨姓、施姓先后移居唐咀村;明中期,赵姓先人也来此定居。随着时光流逝,最后迁入唐咀的赵氏人丁兴旺,在村里逐渐占主导地位。

2001年下半年,在唐咀的湖滩上出现大量被潮水冲上来的陶片,经考古人员鉴定,有泥质灰陶、红陶、褐陶和夹砂灰陶、黑陶以及一些烧成温度略高的硬陶等,另外,还发现石器、玉器、银器等物,其中最早的为新石器时代玉斧,最晚的是王莽时期钱币。这些,是一些以废墟为特征的遗址上所没有的,考古价值比较高。

2001年,在唐咀的水下,一座古城遗址被发现。历史上记载的“居巢国”城池隐约浮出水面。唐代诗人罗隐曾写下“借问邑人沉水事,已经秦汉几千年”的诗句,是一个历史的存在。“陷巢州,长庐州”的传说,或许有根可寻。史记:赤乌二年,巢城陷为湖……赤乌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年号,赤乌二年,即公元239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

2003年初,经过数次现场勘察和论证,专家确认唐咀水下遗址是一处汉代遗址,而它可能是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沉没。而2005年4月,一份关于巢湖唐咀水下遗址的考古研究成果通过了国家专家组认证。这项研究成果认定唐咀水下遗址与历史记载的“陷巢州”年代完全吻合,并初步划定古居巢国都城的大体位置及功能、规模与等级。几经辗转,巢湖“水下古城”逐渐“浮出水面”。

2015年,唐咀村即被巢湖市列为美好乡村,并入选安徽省第二批135个传统村落之一。2016年,唐咀村又入选为第二批安徽省十二个千年古村落之一。近几年,巢湖市对唐咀实施美好乡村建设提升工程,主要内容是对唐咀古村落进行保护建设。

黄林头:原生态的凤举之地

巢湖南岸的黄林头,也是巢湖九头十八咀之一,但随着岁月变迁,偏隅一方的黄林头渐不为人所悉。除了周边的村人和渔民,鲜有人至。

环巢湖东南岸,岸线缓和。行到一处,忽有突兀而出的湖咀,探入湖中。从地图上看去,行似飞凤昂首,两端湖滩起伏,又如振翅之状。地理所在,是黄林头。

东向连绵着群山,高林山、大青山、陡石岭、马鞍山、平山、柳山……重峦叠嶂起伏,风车群舞,是巢南有名的风车谷。西向圩田,湖岸堤围拢,广袤一片,四季见色彩。

择个晴日登滩,徒步到湖咀凤首位置,面对大湖,往西眺望,可见湖中姥山、鞋山、姑山三岛。这一凤举之地,与大湖三珠相应。

站在湖咀尽头,有狭窄沙石滩长探湖中,滩涂覆有白螺壳,形似雀舞银沙,地图上,也正是凤嘴所在。

湖咀湿地,农家植上几亩油菜。花黄时节,春意甚浓。夏季,水泽湿地,野花盛开,斑斓如锦。秋色中,天高云淡,与滩外稻谷呼应,一片丰收景象。隆冬为雪覆盖,大湖波涛,尽显苍茫之阔。

也许,是深藏村后,不引人注意,常被赶脚的游人忽视,黄林头滩涂湿地也少了外人的惊扰。沙滩涨水而淹,退水而露,有着属于自己的规律。

相比环巢湖他地,黄林头浅滩平缓,温润大湖风光。浅滩水中,搁浅陈年的渔船,一点点风蚀、褪色。像一位老者,见过了风浪里颠覆与惊险,此时,收敛了,安详时光。周围平静,浪也轻,风也微,天色淡淡一抹蓝。

湾畔,有大片浅水沙滩。晴日里,风和日丽,水波不兴。逢到退水期,穿着凉拖,向湖中走上五十多米湖滩缓缓,不见深。湖水刚没脚腕,一步一行,滩上彳亍着脚印,探入水中,又从湖中折出,颇有乐趣。

只不过,黄林头咀沙滩并不是四季可见。一年中只有从冬后到春末一段时间露面。逢到雨水季节来临或者巢湖涨水期,整个黄林头咀沙滩都隐于水中。

湖湾沙滩地带,一片宁静,这里搁浅的渔船边,有水鸟、渔家,以及季节的风声。“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行走黄林头咀沙滩,在季节里,乱花与浅草,湖东与沙堤,展现着大湖风光。

环巢湖地带,能有这片沙滩之地,当属稀罕。闲逸时光,在沙滩上,漫步、远眺、吹吹湖风,或是坐在泊岸的渔船上发呆聊天,不失生活在大湖边的乐趣。

齐咀村:揽群山之秀色 集巢湖之灵气

驱车从地处合肥滨湖新区的渡江战役纪念馆,沿环巢湖大道一直向西南前行30余公里,先后跨过派河大桥、杭埠河大桥、白石天河大桥,经过袁家山(古为齐山),便来到了一个秀丽的湖滨村落——庐江县白山镇齐咀(嘴)村。

齐咀,乃齐山之咀;咀者,伸在水中之陆地也。齐咀,地处巢湖之滨,东北向有湖中姥山、姑山二岛,北向有袁家山,西北向有双山(蟒龙山、小山)、白石山。独特的地理位置,使齐咀依山傍水,真可谓揽群山之秀色、集巢湖之灵气于一村。

齐咀之厚,厚在历史。现居住在村里的主要是夏、吴两姓,夏有永一夏和盛六夏两宗,现以盛六夏姓村民居多,永一夏只有五六户人家。据光绪三十二年《潜川北乡永一夏氏宗谱》记载:“永一公,字号与,生卒年月俱失考。明洪武初年,均州郡户口,考与胞弟永二、永三,由寿州清水源潭至庐江北乡齐头嘴,爱山水秀丽,因家焉。配高孺人,生二子:孝、友。公妣合葬齐山。”据此推算,齐咀至少有650余年的历史。见证齐咀悠久历史的,还有村里两口古井,夏家井位于村南、紧临村牌坊,吴家井位于村北、毗连官印塘,虽然井圈外侧的文字经风雨侵蚀现已模糊不清,但井口那道道深深的绳痕,仿佛向人们倾诉着昨天的故事。

齐咀村内最大的吴家大塘,亦名“官印塘”,面积三十亩,呈正方形,昔日塘中央突兀一土墩谓之“印把子”,整个塘口看似古代“官印”,故称“官印塘”。官印塘前身为薛家塘,系明洪武年间工部尚书薛祥家之私塘,坐落在官印地上。至明代,夏、吴二姓居此,风水先生对夏、吴二家说,如把薛家塘挖深加大,形成“官印”,定能出人物。自此塘修好使用后,齐咀村“有六朝余习,衣冠言动与他乡迥异,人才辈出,应湖山之秀”。

齐咀夏家古井,建于明代大顺元年(公元1644年),系迁来此村居住的老六夏合族所筑。据史料和传说,此井又叫垂缰井。崇祯年间,张献忠亲率农民起义军势如破竹,破庐州府、舒城县、庐江县,明将史可法与之抗衡,“万余人皆入白石天河为之不流”,史可法陷于重围,幸而大风骤起,飞沙走石,才“与数十骑遁去”。史可法见起义军追来,藏匿于此井,坐骑隐入不远处的齐山仙人洞。追兵过后,坐骑从临湖的齐山洞跑出,将缰绳垂入此井,救出史可法。

(下转04版)

新闻推荐

每一份努力都不会被辜负每一份坚持都将会有收获

大皖阳光助学金已经发放结束,这份爱与祝福也将伴随他们踏上大学的路,阳光学子们励志、坚强的成长故事也将影响和感动更多人...

庐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庐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轻涛拍浪观澜处 庐州咀上有风光)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