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新闻 洛南新闻 丹凤新闻 商南新闻 山阳新闻 镇安新闻 柞水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商洛市 > 丹凤新闻 > 正文

共创幸福生活 喜谈奋进成果

来源:商洛日报 2018-02-13 08:52   https://www.yybnet.net/

 春节的脚步一天天临近,我们又站在新的起跑线上。过去的一年,全市广大普通劳动者,为了梦想和希望,或步伐矫健,或步履蹒跚,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近日,本报记者深入基层,走访了几位普通劳动者和基层干部,共同分享他们一年来的成就和喜悦。新春伊始,向他们致敬!

贫困村里的贴心人

2017年,屈进的工作是扶贫,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一年365天200多天他都是在村上度过的。帮村民解决各种生活困难,为他们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出谋划策,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在这个过程中,屈进和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也成了贫困户最信赖的人。

37岁的屈进是丹凤县政府办督察室的一名普通干部,他在基层乡镇工作多年,对农村生活非常了解,在与基层百姓打交道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基于这些因素,2016年7月,丹凤县政府办派屈进去距离县城18公里的龙驹寨何家店村做了一名驻村第一书记。

何家店村有147户贫困户,刚下去时屈进就一户挨一户走访调查,根据每户的实际情况帮他们制定脱贫计划。年沟组有位老人叫陈安喜,一辈子没结婚,他有些口吃,听力也不好,早年收养了一个女儿,现在要供养女上大学,生活十分困难,屈进经常去看望他。有一次,屈进无意中发现陈安喜睡觉的床是一个麦草堆成的地铺,连个像样的被褥都没有。他感到一阵心酸,数九寒天,老人是怎么熬过那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寒夜的?屈进立即给领导汇报,四五天后,两个舒服的新床和几床新被褥送到陈安喜家。国家针对贫困户有5万元的特惠贷,县政府办、何家店村委会组织牵线,联系了当地的一个国企,贫困户可以将这5万元入股企业,每年由企业给贫困户分红,屈进第一个想到了陈安喜,年沟组收不到手机信号,他就自己开车去,把政策做了一番讲解,陈安喜很信任他,立马同意签订协议,如今他已拿到了两次分红4250元钱。

同村的另一名贫困户名叫田书花,以前在金矿放炮时出现意外导致双目失明,后来田书花学会按摩,还开过店,但因为经营不善关门了。屈进一直把他的事记在心里,觉得有个手艺闲置着挺可惜的,打听到棣花有个养生馆,就介绍田书花去当推拿师,现在每月能挣2000多元钱的工资。为了扶贫,屈进把家里的事都撂开了,驻村之后,他把孩子送去托管班,一心扑在村上,数据清洗时整整在村上住了半个月,经常凌晨1点多休息。令人遗憾的是,年初父亲查出了恶性肿瘤,他还没来得及抽空尽几天孝心,10月份就离开了人世,每想起这件事,他就觉得对父亲对家人有无限的愧疚。

现在的何家店村,主干道修成了水泥路,90%的通组路硬化,200盏路灯安装到位,143户村民免费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同时,在屈进等驻村干部的争取下,绿缘牧业公司还给21户贫困户免费发放了105头小猪仔。“这一年虽然辛苦,但村里的变化也使我很有成就感,开年了我们想联络有关部门看能不能给些优惠政策,何家店村有种植天麻的历史和优势,我想动员更多的贫困户种植天麻。”看着焕然一新的村子,屈进畅想着来年的扶贫计划,脸上自信满满。

酒香四溢话丰年

冬日的午后,阳光洒在丹凤县棣花古镇清风街上,冰雪尚未消融,房檐的青瓦上滴下一串串水珠砸在脚下的青石板上。

1月30日,在古朴的清风街上,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郁的粮食发酵的香味,晒太阳的老乡指着对面不远的一户人家说道,这家做酒哩!推开雕花木门,酒香更浓,循着香味穿过中庭来到后院,只见一个一人高的大木桶旁,几个工人正忙着吃午饭。桶上引出的一根水管,一股细细的白酒流进一个加了过滤网的塑料桶里。

此时,酿酒坊的老板周群良走了出来,说这两天他们正在烧苞谷酒。坐在小院中,他向记者讲起了小酒坊的发展历程。2014年周群良遇到一件喜事,棣花镇开发景区,清风街刚好从自家门前经过,周群良寻思着,要好好地利用镇上开发旅游的契机,在门店里搞出点花样。

有人建议他做酒,周群良一想,小时候每逢过年大人都要烧一些苞谷酒,这种酒可以作为棣花特产推销。2014年冬,周群良的酒坊开张了。开始两年,生意并没有他想象中的红火,后来受金丝峡景区遭水毁游客减少的影响,酒的销量下降了不少,周群良坐不住了。他去宝鸡、榆林等地酒厂参观学习,发现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不足。经过一番改良,酒的品质有了提升,2017年他家的白酒共销售出五六千斤。然而,只经营一种苞谷酒很难满足不同的消费群体,周群良从棣花发展大量的水果种植上看到了新的路子,他从周边种植葡萄的村子大量收购葡萄,酿造葡萄酒,尝试用猕猴桃来酿酒果酒,受到许多游客的喜爱。

2017年,周群良还在销售上想了不少办法。他让儿子开网店做微商,通过网络进一步推广自家的产品。游客来店里,他会和游客互加微信好友,如果谁有需求,直接通过快递邮寄过去。现在周群良的苞谷酒不仅在本地销售,西安几家饭店也长期采购,作为店里吸引顾客的特色产品。2017年,苞谷酒卖得火,葡萄酒的销量也很大,已卖出了三千多斤。

历经风雨,方知创业的艰难。这一年周群良的事业走上正轨,也给了他创业更多的信心,年末岁初,他计划把自家酿酒的工艺再继续提升,进一步把苞谷酒做好做精。因为他相信,奋斗的人生更有价值。

野生核桃变身工艺品

商州城区一家商场内的一个柜台里,摆满了琳琅满目的核桃工艺品,店主屈建平向我们讲起他与野生核桃的不解之缘。

一个偶然的机会,屈建平和合作伙伴听说东北有人做核桃工艺品。他寻思着商洛核桃多,在商洛做核桃工艺品具有先天的优势。2017年7月,他们的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开始了核桃工艺品的生产。

因为有国家扶贫项目的支持,厂子建成以后他们一直都在腾出部分钱回馈社会。屈建平和合作伙伴把家乡的十多个残疾人找来,让他们做基础工人,这样一来解决了残疾人的生计问题,二来也节省了另请工人多出来的开销。

谈到创业,屈建平经历了很多曲折。最初由于经济、人力、技术等不到位,一直处在摸索阶段。开始时建厂选址在商州,结果因为费用过大,不得已的情况下,将厂子搬去了渭南。核桃工艺品是手工活儿,设备少,简单易做,新搬的厂子两月后投产。然而最让他担心的是技术问题,核桃工艺品需要精雕细磨,制作者技术水平不同,制作出来的产品质量不一,工艺品就很难卖上好价在厂子里盯着,请来老师对工人进行技术培训,然后一个一个地对成品进行质量检验,最终工人的制作手法渐渐娴熟,产品质量过关,他才松了一口气。但相对来说,手工制作费时费力,还不标准,他们又尝试着用机器代替。屈建平请民间木工把木制模具做出来,并根据各种实际情况进行工艺上的调整。经过2017年的不断创新摸索,目前他的核桃工艺品销量不错。在新的一年里,工作细心、有良好管理经验的他,希望能够在自己的努力之下,让核桃工艺品在电商平台上进行销售,走向国际市场。

真心为民办实事

时值隆冬,北风呼啸。在商州区腰市镇的双庙子村,人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群人,他们奔忙在村组的各个角落。“他们呀,真帮了我们的大忙呀!”村民郭景华激动地告诉记者。

周谦是商州区发改局驻村工作队队长,2017年4月他调来该单位不久,就勇挑脱贫重担,主动要求到脱贫攻坚一线工作。刚到村里,他就带领工作队,把全部精力放在摸清底子上,用3个多月时间,对全村274户村民进行了三次以上的走访。根据掌握的一手资料,为他们有针对性地制定脱贫计划,为驻村帮扶工作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饮水时有时无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双庙子村的村民,每到冬季更为严重。“这几年水量越来越少,水越来越难喝。”村民郭黄牛告诉记者。工作队员们与村干部反复上门做工作,劝导村民把地让出来,铺设自来水管道。同时,积极开展灌溉用水项目。“不仅要解决村民吃水问题,而且还要解决他们以后的灌溉用水问题。真情挂在嘴上没用,事实最能打动人。”周谦认为,与村民打成一片,建立真感情,靠的是办实事。

在驻村工作队中,还有一位年轻的第一书记。2017年已是尚晨阳扶贫的第2个年头了,村民们亲切地叫他“尚书记”。贫困户郭安柱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认领了食用菌和光伏产业,年底分红4000元,种植了药材和菊芋,可收入3000元,实现了脱贫。他动情地告诉记者:着我们的生活,今天帮着这家收菊芋,明天又到那家察看山羊的养殖情况,种养殖补贴发放他比我们还积极!”。忙了村里的事忘了自己,一年来尚晨阳家里给他安排了好几次相亲,可大都被驻村工作耽误了,家人万分着急,而尚晨阳却不受其影响,依然奔走在扶贫第一线上。5月初,工作队员郭永军的儿子生病住院,当时正值脱贫攻坚工作紧张时期,工作队正在为贫困户反复做通思想工作忙得焦头烂额,抽不开身回家探望。最后村民们的思想通了,工作慢慢铺开,工作队员终于舒了一口气。“每次回家,都会尽力补偿家人和孩子,平时工作太忙了,关键时候总帮不上忙。所幸的是,他们也理解我的工作,给了我们支持和鼓励,这让我们更加坚定信念努力工作。”周谦对记者说。

一年多来,双庙子村出现了让村民意想不到的变化:村里的水泥路修通了,整洁宽敞的村委会院落铺好了,食用菌、木耳种植初见成效,年底村民都领到产业分红了,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带着感情扶真贫、真扶贫,为群众多办实事、多办好事,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这是驻村伊始工作队向全村百姓做出的承诺,如今这个承诺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说到2017年最大的感受,周谦告诉记者:“是充实。与工作队的队员们忙忙碌碌了一整年,看着村民一天天富起来,就觉得我们的努力就没白费。”

勤劳双手富口袋

初见李勇,是在江南世纪城项目的工地上。寒冬腊月,天气异常寒冷,即使是下午两点多,说起话来也能呼出白气。工人们仍不停歇地在现场干着活。李勇从正在搭建的外架上下来,一路小跑过来,脸上带着一丝腼腆,不好意思地搓着双手同我打招呼。长年累月的户外作业使他的脸庞和双手黝黑粗糙,37岁的年纪看着像四十多岁。

李勇是一名普通的建筑工人,安装脚手架是他的主要工作,在这一行已经干了8年。每一年对他来说都是忙碌而辛苦,2017年也不例外,年初刚把上个工程干完,就到了新工地,但是在他心里,这样的忙碌反而感到充实和踏实,即使身体疲乏,生活却有奔头。因为他是繁华城市的建设者,也是城市发展的贡献者。

李勇的家在商州区板桥镇,8年时间,他从一名建筑领域的门外汉变成了脚手架安装的行家里手,其中的辛苦,他不愿多说,只是爽朗地告诉记者,他早已经适应这一行了。每天早上吃完饭,李勇就来到市区西郊的江南世纪城二期项目工地,开始一天工作。他的工作性质属于高空作业,危险系数较高,从脚手架工程准备、材料准备、脚手架搭设以及最后的拆除,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在工作过程中精神必须高度集中,和李勇协同作业的还有其他十二名工人,他们穿着工作服,像悬在外架上的“蜘蛛侠”,一层一层往上攀爬搭设脚手架,如果天气正常,他们每天能搭设一整层悬挑外架,保证了施工进度不受影响。

如今,李勇是家里的主要劳力,妻子没有工作,在家照顾老人和两个孩子。工地上的工友大多是当地人,干完活就能回家,相比外地务工人员好多了,起码回家就能吃上热饭。李勇的两个孩子一个上初中,一个还在上小学,“现在国家政策好了,除了给娃报补习班,高中之前上学基本不用花啥钱。日常开销除外,一年还能攒2万块钱。”李勇笑着道,这样的生活已经让他很满意了。但他环境,恰巧有塔吊运送下来一批钢管,他立刻上前和工友们一起卸货。这个朴实憨厚的城市建设者,没有华丽的辞藻和浮夸的语气,只是一字一句地描述着自己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在工地现场,像李勇一样踏实肯干的建筑工人忙碌在各个角落,他们是最基层的劳动者,靠双手创造出美好生活,也创造着城市的光明未来。

新闻推荐

丹凤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本报讯(特约记者樊利仁)去年,丹凤县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切入点,以建设秦岭生态农业示范县为抓手,扎实开展特色农业攻坚战“八大行动”,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该县着力转变发展方式...

丹凤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丹凤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张灯结彩迎新春2018-02-08 08:26
泉水叮咚响2017-12-21 07:08
猜你喜欢:
评论:(共创幸福生活 喜谈奋进成果)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