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新闻 华州新闻 韩城新闻 华阴新闻 蒲城新闻 富平新闻 潼关新闻 大荔新闻 合阳新闻 澄城新闻 白水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渭南市 > 渭南新闻 > 正文

官员必备小抄本 本报记者颜伟

来源:渭南日报 2018-05-18 01:15   https://www.yybnet.net/

象牙笏板

  每个人一生中都会参加无数个大大小小的会议,不重要的听过就忘了,重要的会议少不了要用本本记下来。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下来才不会出错。若是要陪一国之君召开商讨国家大事的重要会议,这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碰上议题繁多,措施复杂,真是恨不得多长几个脑袋。在古代,聪明的大臣们借礼制之便堂而皇之地在朝堂上拿出了“小抄本”。

  收藏在渭南博物馆的一件明代象牙笏(hu)板,长54.5厘米,上宽7厘米,下宽5厘米,品相保存完好,属于国家三级文物,这又是一件馆藏之宝。它的表面经过细腻地抛光处理,整体光滑并有微微上翘的弧度,体表有类似木纹的纹样,肌理清晰,形制古雅。象牙质地缜密,包浆油亮,颜色泛黄。细细观赏,令人沉迷。

  说到笏板,很多人可能反应不上来是什么东西。但是说到古装剧里文武百官上朝时,大家手持的那一块长条白板,应该都会恍然大悟。这块板就是笏板,又名手板或朝板,这是古代臣子上殿面君时所用的工具。

  上朝时拿这块板有什么用呢?看似累赘,其实还大有用处。这块板就相当于一个小抄本。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持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

  在纸张尚未发明的年代,人们把所思所想写在竹木片上。写字用的狭长的竹片、木片叫作简;宽厚的竹片叫作牍;随身携带的竹、木牍则转称为笏,官员们在朝廷上使用的笏则称为朝笏。

  朝笏在秦汉之前就已经出现,当时要以玉作为制作材料,称之为“圭”。西周时期,玉圭成为朝廷祭祀的一种礼器,后来又成为一种权利的象征。朝廷在分封诸侯时,常常赐以玉圭,作为统治地方的权杖。获得玉圭的诸侯在封地内掌握有生杀大权。通过不同尺寸的圭,显示了上至天子、下到诸侯的不同等级;同时不同尺寸的圭加以不同的名称,赋予持有者专属的权力,如珍圭专门召外派守臣回朝,派出传达这个使命的人必须手持珍圭作为凭证;遇自然灾害,周天子派去抚恤百姓的大臣所持的信物也用珍圭;谷圭的持有者行使和解或婚娶的职能;琬圭的持有者行使嘉奖的职能;琰圭的持有者行使处罚的职能。

  秦汉之后又改变形式,依官阶大小分别用象牙或竹片制成笏。

  东汉时期造纸技术不断改进,纸张已逐步成为主要记录载体,但是笏板并未因此退出历史舞台,由于官员们长期使用,使得笏板逐渐成为官员官阶和地位的象征。

  明朝时规定,四品官以上执象笏,五品官及以下执竹、木笏。可以说在这个阶段笏板基本只是官阶礼仪之用,记录的实用价值已经没有了。倘若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大臣朝见天子时,要用笏板挡住自己的脸,眼睛不能乱转,更不能直视皇帝启奏事情,双眼只能望着笏板,以表达对天子的敬意。

  在历代笏板中,象牙笏一直为较高官阶所用,象牙之所以如此受到尊崇,除了象牙本身光洁如玉的物理特性外,还源于古人对象的认识。

  据说象为“瑶光之星”,只有在国泰民安的时候才会出现。象又是富贵、地位的象征,因为象体大力壮,性情温顺,行为端正,知恩必报,故而被称为“兽中之德者”,备受人们的喜爱,它象征了政通人和、太平盛世、吉祥富贵。因此,象牙也就成为了笏板的重要材质之一。

  在笏板的使用原则上一位官员只用一个,但是,官员公务繁忙时,就可以多用几个。笏板多了又拿不下,就得备一个袋子装着,这个袋子被称为“笏囊”。一个大臣背个口袋,到处走也不甚雅观,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随从背着一起上朝,于是秘书应运而生。唐朝名相张九龄开了这条先河。

  唐朝律法规定,官员都把笏板别在腰带上,然后骑马上朝。但大文学家张九龄为相时年事已高,笏板插在腰带后再上马很困难,于是他命人专门缝制了一个放笏的袋子让随从背着跟他上朝。一时间,官员们纷纷效仿,都想显得自己劳苦功高。

  笏板从产生到消亡,经历了从实用到礼仪的转变,随着清朝的建立,满汉礼法大不相同,笏板最终与人们告别,成为历史发展的宝贵见证之一。

  收藏在渭南博物馆的这件明代象牙笏板,整器做工精细,线条流畅,用刀粗狂洒脱又不失细腻柔和,是一件颇为难得的艺术精品。

  相关链接:

  笏板,东汉末年刘熙写的《释名》一书中解释说:“笏,忽也,备忽忘也”,就是备忘录,大臣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录在笏板上防止遗忘,皇帝提问时大臣看着板子就能对答如流。西汉戴圣编纂的《礼记·玉藻》中进一步阐释,“凡有指画于君前,用笏;造受命于君前,则书于笏。”凡是要在国君面前指指画画说明问题时,要用笏板去指;凡是要近到国君面前接受命令时,要写在笏板上。

  玉圭,古代帝王、诸侯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玉制礼器。长条形,上尖下方,也作“珪”。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异。《周礼春官典瑞》有大圭、镇圭、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四圭、裸圭之别。周代墓中常有发现。

新闻推荐

兑现向人民作出的“承诺书” 全市召开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专题汇报会

  本报讯(记者牛纲)昨日,全市召开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专题汇报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建军主持会...

渭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渭南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官员必备小抄本 本报记者颜伟)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