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西安 今日长安 今日高陵 今日蓝田 今日周至 今日户县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今日西安 > 正文

追寻红色经典手稿背后的故事

来源:天水日报 2019-11-15 14:04   https://www.yybnet.net/

不久前,中国现代文学馆筹备并举办了以“初心与手迹”为主题的馆藏红色经典文学作品手稿展。在展厅中,我们看到了《上甘岭》《创业史》《李自成》《平原游击队》《上海的早晨》《保卫延安》《玉门诗抄》《红岩》等21部具有文学史价值、历史意义与时代精神高度的红色手稿。

70年在历史长河中或许只是弹指一瞬,但那些在重要历史转折中写就的宏大叙事,一定会在民族精神图谱上留下深深的烙印。《红岩》《青春之歌》《保卫延安》《小兵张嘎》《小英雄雨来》等作品在文学史上光芒闪耀,江姐、林道静、周大勇、小兵张嘎、小英雄雨来等形象受到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喜爱。这些文学经典犹如鼓舞斗志、蓬勃激昂的华彩乐章,在浩瀚的历史时空中回荡。这次展览能够让观展的人们重温一段段红色历史与革命往事,引领读者深刻感受到作家创作红色文学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进一步了解珍贵手稿背后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改”出来的“英雄史诗”

在这次参展的手稿作品中,我们非常幸运地看到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首次大规模正面描写解放战争的长篇小说《保卫延安》的手稿。这套手稿不仅包含写作大纲和人物表,而且包含一至九稿的修改本。90年代初,杜鹏程夫人从西安来到北京,她告诉舒乙,已将《保卫延安》手稿清理出来,欲送给文学馆保存。但这部手稿足足有两尺多高、十几斤重,共36万字,体量之庞大,实为罕见。她一个人实在背不动,希望文学馆能派两位同志前往西安取回。这部作品数易其稿才得以出版,出版后又进行过3次修改,出了4个不同的版本,目前可考的总共有16稿之多。舒乙曾经在文章中回忆道:“《保卫延安》是手稿多的冠军,修改次数多的冠军。”

在因年代久远而微微泛黄的第一页手稿纸上,我们可以看到红色、浅蓝色、墨蓝色和灰色4种颜色的笔迹,纸张上写满了错综复杂的修改符号、密密麻麻的增补文字。透过满溢着作家心血的薄薄纸张,我们仿佛能看到战地记者杜鹏程伏在膝头,用蘸水笔记录着延安保卫战每一个难忘的战斗场面。比较小说的内容不难发现,经历这几种笔迹的修改以后,原版的文字表述基本上所剩无几,如同重新创作了一遍。更有意思的是,这页手稿上有一个用铅笔划过的大大的“×”,似乎在最后一版的修改中将这一页全部删掉了。实际上,《保卫延安》的第一章第一段就有六种不同的写法。作家杜鹏程也曾经回忆过这部战争年代的“英雄史诗”数易其稿的艰难过程:最初,他白天骑马出去采访,到晚上坐下来写这部作品。经历9个多月的时间,创作出近百万字的报告文学书稿。稿子大都是使用缴获的国民党粗劣报纸和宣传品的背面来抄写的。在此后4年的时间里,作者将报告文学改为6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又把60多万字精简到17万字,把17万字增补为40万字,再把40万字简化为30多万字。今天看来,在4年多的漫长岁月里,这部作品几乎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这深深浅浅的笔迹背后,是对新中国发展历史进程重要节点的生动记录,是作家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精神的执著追求,更是对在战争中流血、流汗甚至牺牲的人民战士的敬畏和尊重。

“我一定要捐给国家、回报国家”

作家姚雪垠的儿子、中国青年出版社编审姚海天回忆到,“父亲生前有一个心愿,就是要把著作手稿、友人书信、史料卡片、藏书、作品版本、音像资料乃至字画等全部无偿捐赠给国家。为了这个心愿,他用工整的小楷字写了《捐赠书》”。1999年4月29日,姚雪垠以89岁高龄辞世,4个月后,姚海天遵照父亲遗愿,代表母亲和家人向新建的中国现代文学馆捐出一万余册藏书以及书房的全部用品,文学馆在C座一层展厅复原了姚雪垠的书房。

2010年10月9日,姚雪垠诞辰100周年之际,“姚雪垠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在文学馆举行。会上,姚海天向中国现代文学馆捐出了珍贵的《李自成》第四、五卷手稿。这些手稿一部分包括姚雪垠口述录音的整理稿,一部分则是姚雪垠晚年在身体日衰、精力不济的情况下,仍然每天凌晨两三点钟起床,用蝇头小楷字一笔一画地“爬格子”写出来的,手稿工整干净、弥足珍贵。

“父亲生前说,他的全部文学资料属于国家,一定要捐给国家、回报国家。父亲生前已经捐出了一部分,他去世后,我代表家人向文学馆捐出了两批文学资料。2020年,在父亲诞辰110周年、《姚雪垠全集》全部编辑出版后,将按计划捐出家存的全部文学资料。这既是落实父亲生前的遗愿和对我的嘱咐,对父亲诞辰110周年也有重要的纪念意义。”姚海天说。

在已捐赠的文学资料中,不乏各类手稿、名家书信、线装书、音像资料、多种著作版本以及名人字画,但最值得一提的是7000张资料卡片。这些卡片是姚雪垠为创作《李自成》,在数十年中研读六七百种历史典籍后用蝇头小楷将有关资料抄录下来的,不少卡片还有批注、按语和创作中的心得感悟等文字。这些卡片是作家处理史学、美学、创作艺术的典范,可以称得上前无先人,是中国文学史、美学史上的一大创新。这些文学历史资料,可谓姚雪垠家中的“镇宅之宝”,记录了他在半生岁月里为创作《李自成》呕心沥血、艰苦长征的足迹,姚雪垠及其家人坚持将这些宝贵的文学财富,无条件捐给文学馆,用以回报国家和社会对他的哺育。

“我们知道管桦心里想的是什么”

许多“80后”“90后”儿时记忆中的英雄——“小英雄雨来”的手稿故事,更为生动曲折。2002年,著名作家管桦辞世。管桦的代表作品《小英雄雨来》的手稿原本藏于管桦家乡、河北省丰润区还乡河畔的管桦陈列馆和雨来纪念园中。

管桦纪念馆建成以后不久,管桦夫人李婉邀请中国现代文学馆工作人员去纪念馆参观。纪念馆虽然藏有《小英雄雨来》的珍贵手稿,但因馆内条件有限,并未配备纸质文物保存所必需的防尘螨、污染、潮湿、干燥等智能系统。中国现代文学馆不仅可以为手稿提供恒温、恒湿的保存条件,而且也能够为各地中国现当代文学爱好者与研究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让手稿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价值。在作家管桦的家人与文学馆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小英雄雨来》这部在抗日战争时期对整个文坛产生巨大影响的重要作品,最终从作者的家乡来到了首都北京,并在此“安家”。2006年4月,李婉女士从老家将《小英雄雨来》的手稿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此外,还有《将军河》等作品手稿、作家的私人日记、珍贵书信、文学创作素材等,以及各种版本著作和作家签名赠书700余册、作家字画作品35幅以及书桌、文房四宝等物品,共900余件。李婉女士在捐赠仪式上饱含深情地说:“虽说这些手稿字画能卖不少钱,但我们从来没有这么做,我们知道管桦心里想的是什么。”

手稿的捐赠是作者及其亲属的“一家之事”,也是文坛发展与文脉留存的“家国大事”。自1985年中国现代文学馆建馆以来,经巴金先生的奔走呼吁及征集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当代文坛诸多著名作家纷纷响应,将个人珍藏的代表作手稿、字画与研究资料慷慨捐出,这是中国现代文学馆手稿收藏的“第一桶金”。到目前为止,中国现代文学馆拥有着20世纪文学数量最丰富、种类最齐全、保存最完好的作家手稿3万余件。手稿作为承载历史文化的文献资料,不仅对作家作品的解读有着重要的文学意义,也具有政治、经济、社会等多面向的研究价值。回溯这一件件文学手稿的保存历史与流传故事,我们可以发现,每一部手稿的征集都凝结着文艺工作者辛勤的汗水,都汇聚了文坛前辈对新中国文艺事业的奉献与热忱。

能够一起走进红色手稿背后的故事,我们何其幸运。这些故事里折叠了多少历史的往昔,破碎的书页中留存了多少时代的风雨,批阅的笔迹如丝丝引线,鲜活的文字似盏盏明灯,必将照亮文学的未来与前行的方向。

(转载自新华网,内容有删减。)

书界大视野

新闻推荐

莲湖区未来三年将新建改扩建校园13所 预计新增 学位8715个

本报讯(记者杨明)日前,记者从莲湖区教育局了解到,未来三年,该区将新建、改扩建校园13所,预计将新增学位8715个,持续扩大学位...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追寻红色经典手稿背后的故事)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