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推进医改服务患者实录
纵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走过的70年风雨历程,如今她正迎来一个快速、良性发展的时期,如果用图标表示,人们可以清晰地读出,这是一个急速上扬的红箭头。“永远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既是医院70年坚守的宗旨,也是医院能够快速发展的核心动力”。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赵聪掷地有声地说。
近年来,在公立医院改革的大潮中,成都三医院“改为民而动、利为民所用”,围绕患者利益的一项项改革举措频出,广大患者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石小宏图片由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提供
真诚优质的服务
让患者感到的是温馨
今年4月25日,前来就诊的患者发现,在成都三医院眼科门诊和病区墙上,有一张白内障手术耗材公示表,上面详细介绍了手术耗材的种类、品规、材质、价格、生产厂家,从这一天起,患者手术时需要什么耗材,完全由自己决定,从而告别了过去那种只靠医生推荐的办法。这是成都三医院亲民温馨服务的一个新举措,是提升医疗服务品质,提高患者对医院信任度的有效措施,这在四川省公立医院中尚属首次。
2011年,成都市医管局首次开展了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第三方调查,在服务对象满意度上,成都三医院获得了第一。在2012年成都市卫生局的 “三好一满意”评比中,成都三医院位居综合评比首位,并荣获卫生部2011年 “改革创新奖”。
2012年4月17日,在全国医疗卫生系统“三好一满意”工作会上,成都三医院推出的联合专家门诊和中西药房合并等便民措施受到卫生部肯定。
“患者是医院的根本,医院的改革与发展都要围绕患者的利益。”赵聪如是说。
为减轻患者的负担,医院多次调研、反复论证,从管理入手,加强合理用药、合理检查的考核,并将管理指标控制情况纳入科室绩效考核,使药品比例逐年下降。优化服务流程,开展了几十个病种的临床路径,探索单病种质量和费用控制模式,降低患者的费用。并采取每季医疗质量点评、合理用药点评以及强力推行单病种质量和费用指标控制、信息公示等督导手段,有效提高医疗质量和降低患者人均费用。
据了解,在医院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后,住院病员人均费用下降2.99%、人均药费下降1.46%、药品比例同比下降6.18%。
宁肯自己辛苦,也要让患者方便,在成都三医院的员工心里,患者是两个大写的字。
每天医院都要接待众多的患者,为减少患者等待时间,他们在推行无假日门诊的同时,组合式出台了双卡通,使医疗流程最优化,先诊疗后结算服务,合并临床检验多个部门,减少了患者的跑路和排队时间。专门引进的10套智能排号系统,让患者可以根据该系统预知等待就诊时间。
只要有利于患者的就去做,在这个前提下,医院不少的传统被打破。医院的结账处增设了午间服务,并为患者提供“床旁办理缴费、结账”服务,让患者在病房里就能办完所有的手续,医院还打破常规,在全省率先推出了药品开零的服务。过去患者到医院检查后,需要往返医院看结果,而医院推出的手机短信通知检查结果,节省了患者的时间。
公立医院改革两年多来,医院围绕服务患者先后推出了中西药房合并、联合专家门诊、门诊诚信预付制、全国首家手机预付挂号、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日间手术、免费营养咨询门诊等无一不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方便,让患者感受到温馨和亲切。
超强的人才与技术让患者感到的是信任
“不仅要让患者看得起病,还要让患者看得好病。而看得好病的首要条件就是医院的高端人才和先进技术。”赵聪的一席话道出了成都三医院迈向现代化医疗的决心和现实。
作为成都地区医疗龙头,医院把目光锁定在西部一流医疗中心,围绕这个目标,吸引高端人才、开展高端技术、引进高端设备已成为医院快速发展的发动机。
宽松的政策、良好的环境与优厚的待遇,医院如一棵巨大的梧桐树吸引着各地的高端人才纷至沓来。2009年医院的博士仅有几名、硕士130名,而现在博士已经有了33名,硕士已有190多名。脑外科的苑玉清博士、乳腺外科的吴剑博士、放射科的周瀚博士以及实验医学研究部的郭元彪博士等等,他们带动着各个科室迈向医学的前沿,医院也因此从过去以临床为主,发展到现在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
人才的聚集,在医院引起的是强烈的化学反应,一些国内乃至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在这里扎根开花,众多身患疑难杂症的成都患者,由此停下了四处求医的脚步。
今年3月中旬,一名患严重冠心病的75岁老人在医院心研所成功地完成Hybrid手术,这项技术只需在患者左胸开一个6厘米的小切口,采用联合心脏外科的胸腔镜辅助小切口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和心内科介入支架技术的优势,使患者在受到很小创伤的同时获得更优化的治疗。该项技术是在成都首次开展,标志着成都三医院在冠心病治疗上已走在了成都乃至全省前列。老人出院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这样的医院让我感到放心。”
能完成复杂而高端的手术,为重症患者带去康复的希望,在成都三医院不仅只有心内科。
新成立的功能神经病区也同样开展着各种前沿手术。长期以来,复杂性癫痫和帕金森氏综合症的治疗都是横亘在当前医学的一大难关,而这样的难关,在成都三医院已获得了突破。2011年底,一位患颅内斜坡区脑膜瘤的患者来医院求治,他的肿瘤在脑干最深处的中枢位置,直径有6厘米,最终这名走遍了国内不少大型医院的患者,在这里获得救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近年来,成都三医院引进了各种高端设备,成为完成高难手术的好帮手。在医院的功能神经病区,有国内最高端的设备,这种设备可以对病灶进行精准定位,还能实现24小时的视频监控并通过电脑采集病情变化数据。西南地区最为先进的血管内超声为心血管患者提供了一个治疗的精标准,一改过去医生只能依靠血管造影来判断患者的血管破坏历史。
今年2月,医院启用了世界最先进的飞秒激光,这台耗资千万元的高科技设备是目前全省公立医院中唯一的一台,它能使近视眼手术风险降至最低。该院特聘教授——美国密歇根州Wayne大学医学院的施殿雄教授说,飞秒激光不仅在国内是最先进的,目前在国际上也是高端设备。
医院还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美国加州阿诺医学中心、美国洛杉矶河畔医学中心、美国西部医科大学以及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际顶尖科研院所紧密合作,不断提高医院的整体学术技术水平。
倾力的帮扶与支持让基层医院获得的是动力
2011年1月11日,一项在全省首创的对口帮扶新模式在成都蒲江县人民医院开启。从这天起,成都三医院通过构建现代医院管理体系、选派优秀管理与技术人才入驻和加强设备设施投入等综合措施,对蒲江县医院进行全面无偿托管。把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让当地群众也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医疗服务。
大医院的手牵住小医院的手。牵手一年,如今走进蒲江县人民医院,迎面而来的是另一番景象。
2011年8月,蒲江医院门诊大楼正式投入使用,崭新的大楼分区更合理,流程更优化,服务功能更齐备,为患者提供的是更舒心的就医环境。
在成都三医院的帮助下,蒲江医院新成立了重症监护病房 (ICU),开诊以来,共收治危重患者149人,抢救成功率达90.1%。ICU的成立搭建起了蒲江县危急重症患者抢救平台和快速绿色抢救通道。
医院还新建了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和普外科四个亚专业学科,并由成都三医院专家分别担任科室主任。成都三医院还每周定期安排骨科、脑外科、内分泌科、消化科、泌尿科、胸外科专家到蒲江医院坐诊,真正做到了当地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级专家的服务。
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托管后的蒲江县医院已新增了10多个科室,新购了几十套先进设备,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不断提高,部分科室水平已达到三级医院水准。据了解,2010年,蒲江县异地医保资金为200万元。2011年,异地医保资金仅为120万元,患者回流显著。赵聪说,让群众能在家门口看病,既方便又省事,这是我们最大的希望,也是我们帮扶的目的。
公益性是公立医院的根本,把公益服务延伸出去,帮助更多的基层医疗机构,为当地群众带去实实在在的好处。这是成都三医院的另一种精神。
在成都三医院的帮扶对象中,还有像木里县、九寨沟县、德格县这样的边远民族地区医院,在那里他们带去的是技术与爱心,带回的是当地群众的好评。
2010年5月,海拔4000多米的德格县医院迎来了2位来自成都三医院的专家——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刘展和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张海涛,2位也成为当地最高学历(硕士)的医生。
2位专家来后,克服着身体、生活上的困难,在当地举办讲座、下乡巡回医疗、爱心援助贫困小学生,还在县医院建立并实施现代医院管理、绩效考核制度。
2010年9月7日,在德格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下,2位专家在县医院成功实施了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9月14日,又成功实施了首例无张力疝修补术。这也是甘孜州18家县级医院中首家开展该项手术的县级医院。
2位专家在县医院不到4个月的时间内,就成功开展了两项新技术。他们还组织当地医务人员开展慢性病调查和健康教育,并撰写相关学术论文,在四川省级学术大会上交流。这是德格县医院乃至甘孜州县级医院第一次在省级学术大会上交流的文章,提高了德格县医院在全省县级医院中的知名度,为提高藏区群众的健康水平,促进藏区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熊筱伟)九寨沟县“大熊猫之家”生态旅游开发即将开展。4月18日,省政府网站显示,阿坝州林业局《四川勿角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已获省林业厅同意。勿角自然保护区位于九寨沟县东南...
九寨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九寨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