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斌丁胜实习记者肖玄记者袁娜
“今年的李子接得巴适得很,你看这树枝,都快被压弯了。”近日,记者走进九寨沟县郭元乡回龙村脆红李种植基地,果林郁郁葱葱、馥郁飘香。翟永安像往常一样,早早就来到果园帮忙采摘脆红李。望着一颗颗浑圆紫红的脆红李挂满枝头,翟永安黝黑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在回龙村,翟永安可是种植脆红李的先行者。10多年来,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他带领回龙村村民在撂荒地里种起了“致富果”,建起340亩脆红李基地,今年将达300余万元产值,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致富梦。
“以前,村里就种些水稻、土豆等传统作物,不仅经济效益低,还得看‘老天脸色\’。”说起村里原来的样子,翟永安说道。为了挣钱,村里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忙碌一年也只能维持家里的基本生活。
“守着金土地,却过着穷日子”——这一切,让翟永安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好强的他暗下决心:干个样子出来,誓要从土里刨出“金疙瘩”来。
于是,翟永安四处考察,把其他村里的种植经验嫁接在自家田里搞起了“试点”,然而,一次次的尝试均以失败告终。
“时间长了,妻子也感到厌烦,村里的人也说我不务正业。”翟永安坦言。那时候的他压力特别大,不知道该如何坚持下去。
正值一筹莫展之时,县里开始大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经专家考察调研,回龙村的土质、气候很适合脆红李种植,这一消息让翟永安喜上眉梢,顿时脑海里不停翻转着憧憬的画面,“终于找到致富路子,可以好好干一场了。”
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心中的喜悦还未消散,转瞬间,一盆冷水又浇在了翟永安头上。
“村民思想观念落后,种了一辈子的地没什么收入不说,突然搞一个新品种试验,大家都比较抵触。”村委会主任韩忠林回忆,为了打消大伙的顾虑,村里开始动员一部分敢于冒险的人先行尝试,而翟永安就成为“先行者”之一,“只有试一试,才能有出路。然而,没想到的是2006年挂果后就收入了1万多元。”
脆红李带来的第一笔收入,让翟永安兴奋不已,“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好,我要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让乡亲们的腰包都鼓起来。”尝到甜头的翟永安在2013年成立了回龙脆红李种植专业合作社,一户户村民在他的动员下,也纷纷加入脆红李的种植行列。目前,已有107户村民加入了合作社。
村民魏春连说:“多亏了翟永安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剪枝、防病虫害、施肥管理等知识,我们才掌握了种植红脆李的技术,现在,这个‘致富果\’也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
据了解,为不断扩大脆红李的销售渠道,翟永安对全村脆红李种植实行专业化指导、规模化收购和品牌化营销,逐渐形成了回龙村脆红李“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如今,全村种植面积已经达到340亩,今年,预计采果340余吨,产值将达300余万元,平均每户年收入可达7至8万元以上。
当谈及下一步打算,翟永安说:“希望我们脆红李种植基地在扩大规模的同时,还能够走上产业化道路,成为我们回龙村的名片,带领全村走上致富之路。”面对新的一年,翟永安脸上写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新闻推荐
本报讯(方瑞玺赵志强)为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管理,维护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各种涉旅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广大游客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九寨沟县针对旅游市场薄弱环节,9月1日起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旅游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