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强2017年8月8日晚9点19分,一场7级地震袭击了九寨沟风景区。举国上下奋起抗震救灾。九寨地震,也震撼了我的心灵,使我情不自禁地回忆起了近20年前的第一次九寨沟之行,深深地陷入了我与黄茂强先生20多年一往情深的莫逆之交的回味中……
我去过九寨沟两次。第一次、也是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1998年12月中旬,时任四川音乐学院研究员、现任中国乐器协会副理事长、中国乐器协会琴行分会会长的黄茂强先生建议并陪同我一起前往九寨沟观光旅游。他怕我嫌路途太远、行车时间长而不想去,便善意地告诉我三四小时就可以到了。他和川音乐器公司的张虹先生轮换开着一辆日本五十铃农用车,后车厢里放着一个大木箱,里面装着为我们准备的棉大衣、矿泉水、食物之类旅行用品,于12月11日中午12点从成都出发,途经都江堰、汶川、若尔盖等地,沿着岷江峡谷的公路逆江而上,一直走到晚上10点多钟才到达九寨沟。由于最险峻的路段是在夜晚通过的,看不清陡峭的高山和万丈岷江峡谷,也就没有感到十分危险可怕,只是觉得路途遥远、道路弯曲狭窄。那时的九寨沟被辟为旅游景点的时间不长,就像刚刚开垦的处女地,各种设施尚不配套完善,连一个星级宾馆和好点儿的饭店都没有。也正因为如此,游客并不太多,所以,景区允许游客的自驾车开到山上山下的任何景点,这也为我们的拍照和观光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便利。
九寨沟的青山、绿水、红叶与蓝天白云交相映衬,就像一幅幅壮美的五彩缤纷的山水油画,美不胜收。
我们饱览了九寨仙境之后,于12月13日早上启程,在返回成都的途中去了离九寨沟120公里的黄龙。上午,五十铃汽车在崇山峻岭中狭窄崎岖的盘山公路上翻山越岭,艰难前行。盘山险道越爬越高,我也越来越害怕。我提心吊胆地坐在车里,向上仰望,是陡峭的高山直插云霄,向下垂望,便是万丈深渊,滔滔的岷江之水奔流而下。真是让人胆颤心惊、毛骨悚然,万一闪失,后果则不堪设想。
中午,我们翻过了海拔5000多米空气稀薄的岷山雪宝顶山脉后,终于到达了平均海拔3300多米的黄龙景区,我才深深地松了一口气。
黄龙位于阿坝自治州松潘县境内的岷山山脉南段,是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总面积700平方公里。
黄龙以彩池、雪山、峡谷、森林著称。巨型的地表钙化坡谷,婉蜒于天然的林海石山冰峰之间,宛若金色的巨龙在腾游天地,海拔3900米的钙化五彩池群,色彩纷呈,目不暇接,真是造化无极,使人心旷神怡!站在黄龙景区的高地上,眺望海拔5588米的岷山最高峰———雪宝顶,只见白雪皑皑的山峰,在蓝天下银光四射,蔚为壮观。
这一次去九寨沟和黄龙,往返成都共用了4天。一路上,我与黄茂强先生从工厂管理、市场营销到为人处事等等,推心置腹地畅所欲言。两人的共鸣共识与志同道合的心灵火花,不停地撞击着,不仅为今后的持久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且,也使我们虽相距遥远却成了莫逆之交。
流年似水,岁月如烟。二十年弹指一挥间。美好的九寨沟之行,虽已成为了往事,却永远定格为我人生旅途中一段无法忘却的经历。九寨沟仙境般的美丽画卷,藏族羌族的风土人情,至今萦绕在我的印记中。九寨行的一路上,黄茂强先生对我的衣食冷暖关怀备至,至今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二十年来,除了黄茂强先生曾多次来烟台相聚外,我几乎每年必赴四川蓉城与其相见、共叙友情。在每次差旅入川的工作之余,黄茂强先生总是在百忙之中,亲自驾车陪我游览四川的名山大川,领略巴山蜀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畅谈天府之国的锦绣前程和伟大祖国的美好未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二十多年来,我们都已从年轻力壮,步入了花甲之年。但我俩在事业的砥砺奋进中,总是心心相印、肝胆相照,我深深地感到,我们不是兄弟,却情同手足。可以说,我们兄弟般的友谊,比青藏高原更高,比岷江之水更长。
在四川阿坝九寨人民奋起抗震救灾之际,我和烟台博斯纳钢琴制造有限公司的全体员工为灾区人民深深而虔诚地祈福求安。地震无情,人有情。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珍惜友情,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吧。
新闻推荐
九寨沟地震发生后,绵阳市红十字中心血站积极参与救援,第一时间将救命血送达灾区,保质保量完成此次抗震救灾工作。抗震救灾期间,市民积极响应,踊跃献血。截至8月16日,绵阳市共有2736人参与无偿献血,献血...
九寨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九寨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