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新闻 马尔康新闻 金川新闻 小金新闻 阿坝县新闻 若尔盖新闻 红原新闻 壤塘新闻 汶川新闻 理县新闻 茂县新闻 松潘新闻 九寨沟新闻 黑水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阿坝州 > 九寨沟新闻 > 正文

我“读”汪海峰 □ 冯永波

来源:定西日报 2017-06-18 09:14   https://www.yybnet.net/

汪海峰长我几岁,我俩的关系可以回游至三十年前。在西北师大已经拆毁的旧楼里,我们同窗而读,同屋而住,虽非割脖子的交情,但同啜膏汤、拥被抱日、夜相与析的情景至今难忘。他的秉赋与我相异,放到人堆里看,他比我儒雅清秀;从喜好上讲,又比我持重守中。现在回想这多半生的时光,汪海峰一直是简淡唯美的。他写诗作文,书法摄影,仰慕高古,疏淡时尚,天地虽不高远雄阔,但述历之久,沉迷之醇,也非常人所及,且陶情相忘有加。峰兄固不可以名家论之,然字既可观,文颇可品,于摄影等其他爱好常令人拍案称奇。应该说他的人生在精神层面多有溢出,生活虽然归于简淡朴拙,但视事之忠、遇友之厚皆为人称道。

此前零星读过一点海峰兄写的诗文,这次算是山岭上看见了全豹。他的诗作有唐人的韵致,文章多雅士的风骨;虽不属于追风时尚派,但吟咏之间足见其典雅唯美的格调与风范。自从自由诗流行以后,旧的格律已不占居主流了,但海峰兄是喜欢传统的人,对文学道统历来比较沉迷,也因此在旧诗里显尽风华,读他的诗作色彩感极好且画面跃然。海峰兄对于文字是十分认真的,若不经过细心的推敲和打磨,他的文字就不会如此洗练见骨,更不会如此记写传神。德国的汉学家顾彬先生十分鄙薄中国文化人通晓的语种单一,但汉语如果说玄妙精致,正在于文字里的意味和情韵,有的人终其一生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说到底是汉语的拼接连缀常有出人意表处,不倾心于此便不能意味深长和情趣浓蔚。这不能不使人想起中国菜里的小火煨文火炖,虽然从营养学上讲未必滋补,但从舌牙的感觉说则妙趣无穷。现在有许多人毕其一生写不出隽永绝妙的语句,说白了追求速率自然殊少韵致。一个能将母语炼至精纯的人,一个擅化腐朽为神奇的人,即使笔下皆为断瓦路石,不见江河湖海,照样能让人心领神会,拍案称奇。我们读他的诗感受是如此,读他的文感受还是如此。峰兄的散文,味道醇厚,应该说他把古代散文的韵味儿把握得十分好,重意味尤重格调。语言上力求简淡,叙写时追求完美,而能在语言和情景外独求于内心的彻悟与灵动,这应该是古代文章的旨趣核心,而峰兄深得其味。说老实话,我不了解今天散文的评价标准,也不知道这样略显古拙的作文方法是不是受人推崇和尊重,但我认为缺乏留白与殊少韵味的文章永远成不了汉语的典范,这是确定无疑的。

在汪海峰所有的诗文中,《瘦诗人》的题目是我最喜欢的,概括之精只一个“瘦”字,就将天下的诗魂收束在一粒药囊中。特别是在今天经济与商品的时代,诗歌的寂寥与诗人的落寞,一个“瘦”字已经足够了,此外再找不出更好的字句能够顶替。诗人何止是身瘦啊,其家亦瘦,其亲亦瘦,其诗亦瘦,唯思绪牵扯翻滚,似老大一件斗篷,宽宽广广罩在诗人的脑顶身上。诗人自己摆脱不开,周围人更是讪笑不止,这就是过去与今天诗人诗歌的情状吧。“诗是英雄穷途末路的长哭,书生生不逢时的感喟,官宦流放贬谪的不平,明哲退居山水的寄托,情人望断归帆的伤痛……诗是壮志难酬的惆怅,浪迹天涯的彷徨,想望而不得的苦闷,相思而难遇的忧伤。”这是《瘦诗人》一文中的一段话,对诗歌及诗人概括之精、感喟之深,若非自己同时也作诗行文,焉得如此深沉痛彻。

读峰兄文,一定要品味他的语言,不仅隽雅秀致,而且清新夺目,描画之细与用意之深、下笔之狠和练字之精,我常疑心他会在月下摆出推敲姿势,或者真的像古人那样“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不然哪里弄来那么多令人拍案叫绝的文句。且看《威远楼下看燕子》:“人常说春天里南燕北飞,我总怀疑是燕子给故乡衔来了春天。”一个“衔”字,把燕子在人心中的份量全拈出来了。“燕子们勤奋地挥动锋利如镰的双翅,在寥廓的天空刈割着自己的庄稼。苍穹是燕子们宽舒的餐厅……傍晚的天地间就流动着黑色的音乐。”这些比喻不仅恰当而且生动,全没有吃人剩饭的感觉,非常清新别致。“雨燕的飞翔是最值得观赏的空中芭蕾,好像它们总能处理好生存的功利和生活的情趣之间的关系,似乎它们并不急于做什么,一天的功课就是在天空翩翩起舞。”在峰兄的文章中,无疑更倾心于雨燕,但他同样知道,在现代化的都市里,即使楼燕也已经成了天空的绝唱,因此才这样倾心替燕子描画。

《九寨沟:绝版的美丽》一文其实叫散文诗更准确,她脱落了时、地、人的交代,涂抹掉游踪、伴侣和上下文的照应衔接,只一味写心灵与九寨之水的碰触,所思所感十分精妙,所抒所记异常灵动。人类面对碧潭清流,有说不完的话写不完的诗,峰兄围绕九寨那一潭又一潭的清流碧波,一时间思飞情舞,结成妙语,九寨美丽的水神若不邀约峰兄前去作客真枉费了作者的一往情深。

读《走不出镢头山》一文到中段时,心里先起了疑惑,作者开篇说自己脚不好,可怎么不好,能不能坚持下去,他却按下不表。当时自己的心里就在想,是不是应该在后面再提脚的事?或者前面本不该写脚的事?是不是有失照应呢?结果峰兄在文章的后面大段论脚,让我既有释重感更有欣喜感。契科夫论戏剧场景时曾专门提出,不要让可有可无的细节出现在场景中,场景中每样陈设应该都有寓意,在后面都应该发生作用。从这篇文章也可以看出,海峰兄是个精于布局谋篇的人,笔力所及辄无论浅显艰深,都能晓畅胸意,堪为文章写作的高手。

在平时,汪海峰应该是渊静含藏的人,因此写《茶品味外之味》这种看似小道的文章十分了得。茶为一字,饮止一杯,清清淡淡,本不好写。那些号称茶博士的人,专一在各色茶品和饮茶之道上落墨,那又是另外一种文章了,所依仗的完全是所谓的茶道知识。而这篇文章却不是如此,有关茶具、茶道、茶叶,他都忽略不语,唯在喝茶的意味上着色,在“品”字上用力,这就需要对饮茶的感觉和人生的感悟有一番透彻的了悟才行。本来人生的大道理并不像浮云驰纵在天空这种辽阔的地方,应该说小到杯盘沙砾都包含着人生的妙道至理,只有这样看方能理解佛家所谓“一花一世界,一沙一菩提”,峰兄无疑是参透天机的人,因此才能写出这样玄妙深味的文章出来。

我与汪海峰相识既久,平日里相处时并不觉得他十分幽默,只在他的一笑间能瞥见些许的了然。然而到了文章里,峰兄的文笔已然尽知幽默的玄机,尤其是碰到那些他自认为有趣的话题,比如《谁动了我的美梦》,可能别人只是嗤笑两声或者无眠许久,他的幽默之花却完全绽放了。你看他如花的妙笔上下翻飞颠三倒四,非写尽呼噜的前生后世不可,读的人其实早已经前仰后合了。我相信读峰兄文章的人,都有同感,即一旦他写过的内容,再让你提笔,总觉得水缸倒向他那一边,所有的奇思妙语都让他一人一网打尽了,别人再要提笔真是难上加难。我从没觉得写文章有多讨厌,尽管我未必能写出佳句名篇,但现在让我写峰兄写过的文章,我宁可投笔买醉去——写文章就怕遇上把话说尽的人,李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大约也是觉得崔灏这家伙给自己一点剩饭也不留。

海峰兄从气质上说是非常文艺的,因此文章才能写得至真至纯至美,诗作应该说最能体现他的至性:

妙手揎拳浓水墨,骚人舞袖淡词牌。

村烟袅袅虚长笔,鸡唱悠悠绕古槐。

这是《春山》诗中的颈联和颔联。一般人写格律诗苦的就是中间四句,要平仄要对仗要诗境要不晦不涩不呆不硬,委实不好写。我看峰兄写了那么多首七律,不得不佩服他笼中跳舞的功夫。

“漫写天真心满纸,淋漓酣畅任平生。”这是《观王旻极水彩画〈瓶中的野菊花〉而作》的尾联,诗人是观别人的画作有感,所衬托的却是自己的心情与品格。“十载教书不染泥,常青几上一盆诗。”这是《咏茶几上文竹》一诗的首联,我特别喜欢句中的“一盆诗”,文竹这种植物若不藤生蔓长,仅在盆上浮起两片绿云,真如诗一般曼妙。

行人对面迷黄雾,飞雨横空射小泥。

鬼魅遮羞踅闹市,胡笳幽怨绕竹篱。

这是《沙尘暴》一诗的颈联和颔联,可谓道尽了北方民众黄风呼啸天气下的那种艰难与苦涩,尽管语近顽皮,心未免叹息低泣。

何处觅文章,窗前一老桩。

幽香飞大雪,倩影傲苍茫。

生铁曲奇构,逸云点妙妆。

天姿出造化,掩卷笑江郎。

这里先录下峰兄的《咏梅》一诗整首,是格律严整的五言诗。我一直觉得诗人的才情里带唐风古韵,因此写起来才能这样气韵生动,状物若用墨色勾,画形浑似彩线绣,读他的诗画面感与色彩感之所以好,关键还在他的炼字与谋篇功夫上。

集中另有一篇《假牙》,不妨在此提一下。这篇小品文在他的文章中不算上品,但稀奇处是用比较文言的方式呈现。虽然初看之下容易引起白话先生的反感,但如果结合他的文风,我们不难发现海峰兄的写作追求——那就是尽可能让承载内容的文字不要超载肿胀。现在的网络读物因为是分章截节写成的,要赚足点击量,因此许多作者掉书袋的功夫都十分了得,且故意像吹气球一样拉长文字与篇幅,使情节在草滩荒野上漫无边际地流淌。这其实是很不好的文学现象,对文字的韵致和意味伤害极大。峰兄的诗文在今天快成绝迹了吧?不管喜欢与否,我相信这样的诗文此后并不多见。

海峰兄去年秋季走一趟甘南,感触良多。在卓尼大峪沟捡回两块石头,初看是粗砺的丑石,绝非玩家手里所称赏的形圆色润且多所寓意的藏石。他把图片发给我,请我写两句。我细看这两块石头,果然有某种苍生与苦难象征的缩影,惊异于峰兄眼力迥异于常人。我就写了两句:“浑如剑舞交兵处,千载犹闻征战声。”“斯石如斯世,幻化似天苍。老面听风啸,纵横写苍茫。”峰兄深以为是,带图片发于微信朋友圈,并写两句:“同窗永波咏此石诗,深得此石精髓,读之拍案慨叹。当请名家镌之石背,传之后世。”我至今尚未亲眼目睹这两块石头,只是由这件事想起海峰的喜好,从中不难见出他的为人及崇尚,虽然距离经世致用远了点,还有悖于通行的标准,但正如借酒陶然一样,其意何必拘执于物事之本体,逍遥游的原意本来就在精神层面上。

我想李白当年写诗,也未必会想到有个冯永波会看,毕竟诗不是历史,文章只为娱情,能让自己写得神畅意足,甚至飘飘如饮,即使别人不知道,即使书飞纸散如雪花,又有什么关系呢?明乎此,深以峰兄的为人为文赞叹不已。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这一篇不是序,也不是跋,只当偷懒的青虫,想附在骐骥的颈项下,作万里云天的遥行远想吧,峰兄且看着办。

新闻推荐

山水有灵 心存感恩 敬山祭水2017年“日桑”文化节在九寨沟景区开幕

四川经济日报讯(王吉玲杨茂松记者庄媛文/图)祭祀祈福迎接圣火、观看传统歌舞表演、品尝特色藏家美食、体验体育劳动比赛……6月5日,为期五天的2017年“日桑”文化节在九寨沟景区芦苇海景点开幕,精彩...

九寨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九寨沟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我“读”汪海峰 □ 冯永波)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