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茂松 王吉玲
近日,九寨沟县安乐乡大寨村年逾古稀的赵勇春老人,看到拔地而起的易地搬迁新房时高兴地合不拢嘴:“有生之年能搬下高半山住上新楼房,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就有盼头了。”
仲夏时节,笔者走进九寨沟县安乐乡大寨村、阳坡村易地搬迁项目工地,只见材料运输车来回穿梭,在卷扬机、吊塔的轰鸣声中,建筑工人正在有条不紊地忙着手中的工作……
“养女不给大寨人,黄泥巴汤汤淹死人”。这句谚语就是大寨、阳坡两村老寨子的最真实写照。位于高半山的大寨村、阳坡村,平均海拔2300米,两村均为半农半牧的高半山藏族村寨,村民大多在高山上耕作,条件十分艰苦。
“一袋50斤的米,150多元,我们从县城包车回去,就要120元,没钱包车,就只有自己背或者用骡子驮,上下山就要花4个小时。”,大寨村的支部委员赵春阳扳起指头给笔者算了一笔账。山高路险,基础设施落后,居住条件差,群众就医、就学不便,青壮年劳动力都拖家带口下山进城打工,只有少数留守老人住在老寨子,搬迁至交通便利的河坝地段一直是两村群众多年来的最大愿望。
如何全面改善阳坡村和大寨村村民居住条件?九寨沟县于2016年12月份启动易地搬迁工程,涉及到大寨村和阳坡村的181户575名农牧民群众。经多方勘察比选,最终确定的搬迁点位于九环沿线旁的中田山村牌坊坝,总用地面积19.65亩,总建筑面积17433.94㎡,海拔1520米,离县城仅5公里、离九寨沟口35公里,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大寨村100户村民选择了套房,阳坡村81户村民选择了单间(每户3间),除此之外还将为大寨村修建350㎡的活动室,为阳坡村修建596.65㎡的活动室,以及安置小区配套附属工程,项目总估算投资达3490万元,今年7月初完成主体建设。
“你不要看我以前给别人帮忙开车一个月能挣4000元,但是在城里房租、水电、生活费算下来,我手里也落不下几个钱。现在虽然挣得少,但是我有盼头,新房子修好了,我再也不用去租别人的房子了,住在自家的房子里才是真的安心。”大寨村村民杨代元告诉笔者。因为很早就下山打工,头脑灵活,见多识广,杨代元被建筑施工方聘请为群众监督员,每月有3100元的工资。他每天顶着烈日,在工地上穿梭不歇,检查水泥砂浆标号、钢筋的质量,不时接听村民对施工进度的电话询问……没和笔者说上两句,他就戴上安全帽走进了工地。
自从实施易地搬迁后,村里的年轻人对搬迁充满了憧憬。“我之前谈了几个对象,人家的父母一听说我是阳坡村的,立马回绝。这下好了,搬到了公路边上,我相信,就凭我的手艺,找个媳妇儿成家绝对没得问题了。”,阳坡村村民赵友代兴奋地告诉笔者。告别了高半山居住历史,大寨、阳坡老百姓的喜悦之情更是溢于言表:“出门不踩泥,车子跑得快,老人心敞亮,年轻人劲头足!”
“我们以前住在山上,山上的路不好走,各方面条件也很差,搬迁下来我都盼了差不多二十年了。”阳坡村村民叶友元告诉笔者。自从搬迁工程动工以来,叶友元一有空都会来工地看看施工情况,盼望着早一天能搬下高半山,住上楼房,过上好日子。
群众搬下了山,还要解决生产发展问题。搬下山只是第一步,还要充分考虑促进群众增收,让他们安心居住。于是,大寨、阳坡两村将易地搬迁和产业发展结合了起来。两村在原有的土地上做起了文章,积极发展绿色生态种养殖业。目前,已发展养殖基地1处,养殖藏香猪200头、跑山鸡280羽,种植羌活93亩、赤芍50亩。2017年3月还与九珍党参产业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拟在两村建设刀党种植基地。
如今,漫步在大寨村和阳坡村的易地搬迁新址工地上,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在这片承载着村民希望的土地上忙碌着。在不久的将来,大寨村、阳坡村的村民就能实现盼望多年的楼房梦。
新闻推荐
随着暑期的到来,暑假旅游开始升温,各大旅行社也开启暑假旅游总动员,无论是清凉酷暑的海滨之旅还是休闲山水之旅,或是寓教于乐的文化之旅,这个暑期旅游的主角是孩子,他们或参加夏令营去穿越体验、...
九寨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九寨沟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