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日报讯(记者 庄媛)7月24日,藏羌彝文化走廊专家咨询会在阿坝州马尔康市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编审孙宏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光坤,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潘蛟,四川省文化厅产业处副处长、文化产业博士方维等专家学者和相关领导出席了咨询会。
阿坝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星在会上表示,阿坝州作为四川省第二大藏区和我国羌族主要聚居区,境内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独特的藏羌文化、悲壮的红色文化、多样的生态文化、国际的熊猫文化、丰厚的历史文化、神秘的宗教文化精彩纷呈、交相辉映,被誉为“藏羌彝走廊核心地带”。目前,全州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9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9名、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国家级传统村落36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藏、羌碉楼与村寨”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羌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急需保护的非遗名录”。
会上,专家学者分别以《藏羌彝走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挖掘丝路茶道底蕴推进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等主题报告,就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对策及展望,藏羌彝文化走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等方向进行了深入研讨。
会议印发了《“藏羌彝走廊”阿坝州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按照规划,阿坝州将完善“一线一廊两道六带”区域布局,坚持生态、文态、业态深度融合,进一步推进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着力打造以汶川大禹祭坛为起点、以中壤塘觉囊文化中心为终点的藏羌文化走廊。建设以地震重建区为依托、“三基地一窗口”为支点的震中文化产业带;以九寨沟、黄龙为主体的自然与人文精品文化产业带;以大草原为主体的安多藏族文化产业带;以茂县为核心的羌族文化产业带;以卧龙—四姑娘山为核心的大熊猫文化产业带;以马尔康为核心的嘉绒藏族文化产业带。
据悉,“十三五”期间,阿坝州文化产业结构将优化升级、产业布局更趋合理。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可达到6.5亿元;到202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州GDP比重达到5%以上,文化产业将成为该州经济支柱性产业。
新闻推荐
本报讯(陈东)对口帮扶是四川省促进藏区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全省实现同步发展的重要推手。在全省诸多帮扶对子中,崇州市与马尔康市勇于拓荒,独辟蹊径,日渐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帮扶之路。通过多年帮...
马尔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马尔康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