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忠义
参加为期4天的全省灾后重建现场会后,我只能用“震惊、震撼、振奋”六个字概括我的心情。震惊的是:在北川的老县城,在去阿坝的路上,自己亲身体会到“5·12”地震灾难带来的毁灭性破坏;震撼的是:仅仅两年时间,中华民族发扬大爱无疆的民族美德,在灾区人民不屈不挠的努力下,在对口援建省市的全力支持下,灾区旧貌换新颜,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振奋的是:重建不仅仅是原地起立,还通过融汇世界和中国发达地区先进的规划理念、建设理念、发展理念和生活理念,使之具备了发展起跳的基础。在振奋之余,我一直在思考、在感悟,仁和区如何引进和借鉴灾区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理念,加快经济发展。
一、奋力做大经济总量
仁和1972年建区,当时的定位是郊区,长期以来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以农村、农业为主。2005年,全区的GDP总量仅为31亿元,财政收入仅有1亿多元,发展速度不快、经济总量偏小成为制约仁和区加快发展的瓶颈。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仁和区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优于多数“5·12”地震灾区的区县,为此,我们必须发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坚定不移地按照省委“两个加快”的要求,带领全区20万人民通过不懈的努力,尽快做大做强仁和的经济总量。围绕奋斗目标,区委确定:2010年,仁和区GDP增速按33%安排,力争使全区经济总量达到100亿元;固定资产投入按40%来安排,达到103亿元;招商引资达到34亿元。
二、科学推进城镇建设
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学习灾区城镇重建中先进的、开放式的规划理念、设计理念、建设理念,高起点、大手笔地推进仁和城镇经济发展。一是按照川滇区域性中心城市、两高两铁枢纽中心和阳光旅游度假基地、最宜人居中心来定位和规划仁和城区。二是按照连片推进新村建设、努力培育产业支撑、加快建设基础设施、跟进完善公共服务的要求,对仁和区的新农村建设进行重新规划,对14个乡镇,争取2—3年实现连片打造、5—10年全部完成新农村建设。三是强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学习灾区集镇建设的理念和经验,着力在“三提高、三打破”,“四注重、四提升”以及“治五乱”和开展“七进”活动上下功夫,力争用1—2年使仁和的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有根本性的改变。
三、务实抓好重点工作
要把灾区先进的重建理念、科学务实的规划、开拓创新的发展思路和百折不挠的重建精神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
要把敢爬坡、真破难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标准,在全区上下形成“让吃苦者吃香、让有为者有位”的浓厚干部创业氛围,使仁和的经济发展能够再现灾区“原地起立、发展起跳”的气势。
要把执行力、落实力作为检查工作的重要标准。区级领导要带领实干、带头实干,亲自抓指导、亲自挂项目,对所有重点工作、重点项目都要按时间节点、完成质量倒排工程,倒排时间,严格实行工作问责。
要把敢于突破、敢于创新作为仁和加快发展的灵魂和核心。今年,仁和区要实现百亿GDP、两百亿工业产值、103亿固定资产投资的任务十分艰巨,必须把突破和创新放在首位,力争实现观念理念上的突破,体制机制上的突破,手段措施上的突破。
新闻推荐
十五载春秋无悔 铸就“城市美容师” ——转业军人张邦顺的环卫情结
■梁丽阙发刚“没啥条件讲,干一行就要爱一行。”说这话的人,就是东区环卫局道路冲洗班班长、市级劳模、共产党员张邦顺。1995年,张邦顺从市消防支队转业分配到市环卫局,从事汽车维修工作。那时候...
阿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阿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