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一平作品《早春》 布面油画 80×60cm2011年
马一平作品《五四运动》 布面油画 120×100cm 2012年
马一平作品《乡村艺术家》 布面油画 122×140cm 1984年
叶永青
马一平先生教我们的素描课,他的课清新明朗,有着清晰的教学目的、教学程序和正确的教学方法,非常善于向学生传达自己的教学思想;他还在课堂上鼓励我们大胆质疑,大胆提问,在不断地讨论中得出更多有意义的结论,所以我总能在他的课上实现一次次大的飞跃。马先生在人格上是有着特殊魅力的,即敏锐性和严谨性——他能够敏锐地观察到每个不同个体的不同特征,并包容有加,开明引导;他对每一个阶段的教学都十分严谨,目标明确,要求严格。我想也正因这些难能可贵的特点,才共同构成了马先生充满魅力的教育人生。
马先生对四川美院的贡献,其实远远超过了一个普通教师,他其实是四川美院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之一,他不但是一个传承者,传承了老一辈传统的东西,而且他还是一个新事物的吸收者与开拓者,是四川美院新型教学的奠基人。他后来任职四川美院的美术研究所所长,实际上是负责四川美院的美术创作,当时我和马先生的很多接触都是因为他要组织创作了,要应付各种各样的领导审查。马先生还有一个使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就是他总能够站在创作者的角度,去接受一些新的甚至一些非常生涩的观念,而这些新奇生涩的观念,不论是从官方角度还是从整个社会对艺术评价氛围的角度出发,他们都会把一些新兴的艺术包括一些当代艺术视为一种不安和危险的艺术,所以像我和张晓刚还有王毅创作的作品,经常会在美术展览上,遭受到很大的质疑,但先生却总能够想到一些妥贴的办法,既能让我们的创作受到保护,又能使那些当权者在某种意义上给“新艺术”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马先生是一位现代美术教育的优秀倡导者。
后来马先生另辟蹊径,在成都四川音乐学院创办了成都美术学院,并提出“大艺术”这样一个概念,我觉得是非常重要且有意义的,是他多年以来不断思考所形成的重要观点。我对此的理解是先生想把生活、美学以及创新的思想和创新的艺术观念等多种东西结合起来,将艺术生活化与艺术教育相融合,这也是后来川音成都美院成为一个新的现代艺术教育温床的重要原因,当然这跟先生对教育的不断开拓也有着莫大的关系。不夸张地说,在整个四川艺术教育界里,先生的确是一个具有标杆性的人物。
马先生的艺术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和他平常的做派,以及外在表现出来的热情奔放的性格恰好相反。他的艺术很内敛,情感上,有着非常细腻和用情至深的特点,艺术表达也非常的严谨。早年的时候,我看到过先生很多在西藏、阿坝等地的写生作品,我当时非常喜欢,也很敬仰。他们那一代人处于一个承启的年代,既受到了当年的苏联绘画的影响,又受到了改革开放以后各种各样的新艺术观念的冲刷。在这样的情况下,先生他始终能够把传统和当代艺术放在四川这个很人文的环境中,包括乡村、土地这样的一些题材里面来做细微的表达,我觉得他是想综合传统和当代的艺术,并试图寻找一个新的艺术表达方式。
(本文根据叶永青的采访录音整理)
来源:《金融投资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51-0043 邮发代码 61-102征订:028-86968486
新闻推荐
李超实习记者李超公司目前仍深陷天威保变债务泥潭和2013年业绩亏损的处境,不得不让市场对其资金链的承压能力产生担忧。深陷天威保变新能源业务亏损泥潭的岷江水电(600131)终于感受到了资金链的瑟瑟...
阿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阿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