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女师傅”走进芦山,带去蜀绣、插花、布艺制作等居家就业技术——
□本报记者 黄泽君 冉倩婷 祖明远
“你不着急,慢慢来,跟着格子的线路来缝。”芦山县体育馆内,都江堰绣娘雷晓虹正手把手地将蜀绣的技术教给芦山当地妇女骆玉芬。
与此同时,200多名来自省内德阳、阿坝、广元等地的“女师傅”走进芦山,为当地妇女带去蜀绣、插花、布艺制作等居家就业技术。曾经受过同样灾难的她们,带去的不仅是技术,还有自强不息的支持与鼓励。
5月20日,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培训在芦山启动,技术、物资、捐款和居家就业的设备在同一时间送进芦山,为当地妇女带去重建美好家园的新希望。
重建家园,要靠自己的双手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省妇联根据住在板房、帐篷里的妇女既要照顾家人、重建家园,又要恢复生产、增加收入的特殊情况,创新出一项灵活就业模式,目前已在全省建立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基地1223个,培育龙头企业1133个,带动了154万余名妇女实现就业。
都江堰绣娘雷晓虹就是其中之一。“地震前,我在外务工,每个月有1000多元工资,地震让我失去了2名亲人,家里有老人和小孩要照顾,外出务工很不现实。”回忆起当年的艰难,雷晓虹依然记忆犹新。
在最艰难的时刻,通过学习蜀绣技术,雷晓虹很快找到了新的生计,还在第一批板房培训班里成为了骨干人员。“通过一年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这个技术,开始接订单,每月能赚到1000多元。”雷晓虹说,现在她已经成为手艺熟练的绣娘,每个月能赚4000多元,如今还在都江堰开了一家蜀绣店,既销售蜀绣作品,又为当地妇女派发工单,成了当地绣娘的“领头羊”。“大家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失去信心,要相信靠自己的双手,一定能重建我们美好的新家园!”现场,雷晓虹不断鼓励着在座的每一位芦山妇女。
多方支持,建培训长效机制
雷晓虹的话,让骆玉芬不住点头。“前些日子正在愁,家里有人要照顾,又需要钱,到底该咋个办,现在有出路了!”骆玉芬认真听了雷晓虹的故事,多了信心,更多了要努力学习的决心。
穿梭在现场的“对接会”里,四处可见大家积极学习的身影。有的妇女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穿针引线,有的妇女认真地练习裁纸折花,还有的妇女跟着老师学习制作布艺制品……
“雷老师,我能不能留下你的电话号码,以后不懂的及时跟你沟通!”骆玉芬有些羞涩地问道。“没问题,以后多联系!”雷晓虹笑着说。
在体育场一角的小桌上,摆放着七八个“袖珍”的绵竹木版年画,样式很传统。“这种小的木版年画主要是拿来展示的。”来自绵竹年画传习所的严莉莉说,如果灾区的妇女有兴趣学,绵竹年画传习所可以举办一个专门的培训。“我们也是从地震中走过来的,现在整个绵竹年画不仅从废墟中崛起,还发展壮大了很多倍。”严莉莉表示,这次来芦山,就是以感恩的心情来回馈社会。“我们要在雅安和芦山建立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培训基地。”省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决定在雅安建立“雅安灾区妇女技能培训基地”“芦山地震灾区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培训基地”“芦山地震灾区妇女手工编织培训基地”,下一步,还将引入青神竹编、遂宁观音绣等企业到雅安发展生产基地,省妇联也将争取资金项目在雅安举办种养业和家政、农家游、缝纫等技能培训,争取帮助灾区妇女掌握1-2门实用技术。
目前,此项计划得到了全国妇联、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以及各省市妇联的大力支持,共捐赠资金375.3万、缝纫机50台,定向用于灾区妇女技能培训。未来,还将选派技术最好的蜀绣大师、羌绣非遗传承人等各类技术人才80多人到雅安培训灾区妇女。
新闻推荐
本报讯(徐中成记者松涛)近日,阿坝州13县的农村房屋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正有序进行。州政协委员三郎头、路明凤很欣慰,因为今年州“两会”上,他俩共同提交的《关于解决农村房产证的提案》这么快就“落...
阿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阿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