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雪黎 黄里
10月12日,九寨沟游人如织。来自武汉的游客魏青在天堂口民俗风情街的祥巴艺术中心,花140元买了一对印有“祥巴”图案的车枕留作纪念。她的购买,正是阿坝“祥巴”产业的重要一环。如今,从祥巴创作、销售,到衍生品创意开发、销售,再到推广培训,阿坝的“祥巴”产业链已初步成型。“祥巴”,藏语音译,意为木刻版画。但是不同于藏族传统版画,它是阿坝当代画家10年来创作出的一种新型版画。“我们保留了藏族木刻版面线条的流畅和力度,借鉴唐卡亮丽的色彩,同时以藏族风情为创作题材。”映秀东村藏族祥巴艺术馆3楼,29岁的勒布顿珠每天都在工作室创作“祥巴”新作。他告诉记者,每个月底,签约公司都会来择优收画。依照成画数量,目前他的月收入3000-5000元不等。“成熟的作者基本是画多少,公司收多少。”勒布顿珠告诉记者,目前,祥巴创作团队中,13名成熟作者集中在若尔盖,12名“学徒”分布在映秀、小金、马尔康等地。
除了创作团队负责创作,“祥巴”在成都和九寨沟还各有一个创意团队,负责衍生品开发。“画作本身我们走中高端路线,一幅数千元不等。但连锁经营衍生品开拓大众旅游消费市场,才是未来几年的发展重点。”九寨沟祥巴艺术中心总经理刘宏宇随手指了一幅名为《慧根》的祥巴,记者看到,店内以该图案的创意产品就多达10余种,如T恤、水杯、笔记本等。“我们目前已开发生产35个种类,98件单品。”刘宏宇表示,如今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的规划已经出台,所以想在明年把九寨沟的4家连锁店扩充成10家,借这个红利让“祥巴”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
新闻推荐
整改落实中央第九巡视组反馈意见——□本报记者陈松自12月4日省纪委监察厅在新闻媒体上公布四川省红包礼金收缴账户后,短短数天时间,该账户收到党员干部上交的未能拒收“红包”礼金近百笔。这是记...
阿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阿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