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天羽航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无人机
□本报记者 文宇 文/图
因为相同爱好,他们走到一起;又因为共同梦想,他们踏上创业之路。一间房,几张桌,电脑旁放着航模飞机零件和泡面盒子,墙上挂着飞机模型,陈设简单。但是,在绵阳天羽航科技有限公司里,却装满12名大学生的智慧。24日,记者走进这群年轻的创业者,感受他们不一样的青春。
创业之初 公司乱成“一锅粥”
1991年出生的谢福林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是天羽航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年纪不大。作为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他在“天羽航”公司的发展中却付出了太多心血。
大学时代,谢福林加入了学校一个航空社团,在这里,他认识了彭秋生、胡浩等一批有着同样爱好的兄弟。相同的目标让这群年轻人走到了一起。图纸、材料、制作、实验……无数次挑灯夜战,无数次起飞降落,谢福林和兄弟们的航模制作技术越来越成熟。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油然而生:创立公司,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
2013年11月,绵阳天羽航科技有限公司在西科大国家大学科技园正式挂牌。公司致力于无人飞行器设计开发、控制系统研发、制造和销售,提供无人机空中拍摄、测绘、城市3D漫游等相关技术服务。
创业之初,一切都是新的。年轻的大学生们从头做起:用省下的零花钱买来模型飞机制作材料,从网上下载模型飞机制作图纸,请老师免费帮忙指导……常常通宵达旦,废寝忘食。
回想起公司成立当初,谢福林的感触就一个字:酸。由于不懂公司运作流程,他们的销售、推广、财务等方面全部乱成“一锅粥”,尤其是不懂如何“解放生产力”,经常是几个人辛辛苦苦制作出来一个产品,结果说好的订单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告吹,血本无归。
没有收入,公司光靠大家的零用钱无法维持正常运转。谢福林说:“其实有一段时间,我都想放弃了,但是,想到成立公司的不易和兄弟的情谊,我只能选择坚持。”抱着这样的想法,12名年轻人硬着头皮撑了下来。
厚积薄发 梦想在此“起航”
2014年2月,天羽航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第一部航拍作品——《航拍西科大》。尽管画面还不是很清晰稳定,但是,当他们将作品拿给一些影视公司观看时,对方都觉得很惊奇,希望他们能够改进,并表达出合作的意愿。
市场的反响让大学生们充满信心。返工、修改、完善……力争精益求精,尽善尽美。从那以后,众多单位和企业通过各种渠道向他们抛来“橄榄枝”。
2014年10月,三台一养殖育种基地请他们航拍制作宣传片;同年10月,绵阳外国语学校请他们航拍;绵阳国际车展也邀请他们用无人机帮忙拍摄整个车展情况;今年3月23日雎水踩桥,绵阳市公安机关就利用他们的无人机拍摄来调动布置警力。
不仅如此,省内外的一些单位和企业也主动找上门来。西昌华能风电站、阿坝里县也找他们拍摄宣传片。今年3月中旬,遵义公安部门专门找到天羽航科技有限公司,订制了一台空中监测无人机。
甜在心里。虽然没有产生太多的经济效益,但是,大学生们却感到了社会对他们的认可。谢福林说:“现在的我们正处在一个积累的过程,等待的是有朝一日的厚积薄发。”
今年6月,公司将推出TYH-NX11型农用无人机,用于农业药物喷洒,农业植物营养液喷洒和植被监察等。这款机型为公司自主研发,采用高效无刷电机作为动力,机身振动小,可以搭载精密仪器,喷洒农药等更加精准,而且环保无废气,符合国家节能环保和绿色有机农业发展要求。
对于未来,谢福林和同事们充满信心。他们希望做大做强公司,让现有的3个项目组形成生态链式的无缝化对接,真正让公司步入正轨。同时,他们也希望国家在无人机领域能早日出台明确的法律法规,让他们能踏踏实实创业,顺顺利利发展。
新闻推荐
十五载春秋无悔 铸就“城市美容师” ——转业军人张邦顺的环卫情结
■梁丽阙发刚“没啥条件讲,干一行就要爱一行。”说这话的人,就是东区环卫局道路冲洗班班长、市级劳模、共产党员张邦顺。1995年,张邦顺从市消防支队转业分配到市环卫局,从事汽车维修工作。那时候...
阿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阿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