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桂林(涪城)
我是个念旧的人,有天手机烂坏了显示屏,连忙送到维修点,在等候维修的间隙,我便坐到长椅上翻看报纸。
这时,一个60来岁的大爷从外面闯了进来:“师傅,都黑屏了,电话打不出去也接不进来了。”30来岁的小师傅接过手机看了看,便皱起了眉头。我好奇地探过头去瞧瞧,那是一款老式的黑色诺基亚手机,表面都磨得掉漆了,有点破旧。我搭讪道:“大爷,你这手机该进博物馆了吧?现在手机都成白菜价了,换一个新的吧,最好是智能的。”大爷着急地说:“这手机不能换,虽然旧了点,但有意义,师傅你一定得帮我修好啊。”师傅把手机翻来覆去地看了看,点了点头。
大爷这才满意地接了一杯水,坐在椅子上和我讲起了手机的故事。
大爷姓刘,今年62岁,是一名退休教师。20年前到阿坝州支教,在一个非常偏远的小学当副校长,全校60多个学生,刘老师兼着两个年级的语文课。
学校里有个瘦小的同学叫阿里木,父母都不幸离开了人世,跟着年近70的爷爷生活,有的同学嘲笑他是“没人疼爱的野孩子”,他就跟别个打架。这个孩子爱学习、爱看书,就是不大喜欢和人交流。刘老师听得心里酸酸的,趁着到县城开会的空闲,给阿里木买了新衣服新书包带回来,到阿里木家进行了一次家访,那个家庭的贫寒让人落泪。刘老师决定尽自己的能力帮助这个孩子,和阿里木结上了帮扶对子,每学期都为他缴纳了学杂费,给他补贴生活费。阿里木也很争气,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上的初中,刘老师3年支教期满回了绵阳,这种结对帮扶却仍然继续进行着,他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对待阿里木,除了帮助支付必要的学习和生活费用,每月都会写一封信勉励阿里木好好学习,每年暑假还要带他到绵阳来住一段时间,让他开眼界。
高中毕业,阿里木考虑到家庭和刘老师的经济状况,考入一所师范大学,毕业后回当地县城成为一名老师,他说,要像刘老师一样,帮助藏区的穷孩子上学。这个手机,就是阿里木用自己第一个月的工资给刘老师买的生日礼物。这个手机刘老师已经用了5年多了,刘老师说,看见手机就像看见了当初那个稚气未脱、满脸纯朴的藏族小男孩。
见我听得入神,刘老师说:“是啊,没有特别经历,我能把旧手机当宝贝?这个手机注入了我的感情,这可是汉藏同胞一家亲的见证呢。”刘老师憨厚地笑着说,阿里木早说这个手机太旧了,要给他换个新手机,可他就是不愿意换。
这时,维修师傅把我的手机修好递了出来,我接过手机,跟刘老师告别走出维修部,阳光明晃晃的,暖暖的。
新闻推荐
●大学生在绵阳市创新创业是推动绵阳科技城建设突破发展的“加速器”●企业要合理引进人才,避免人才过度浪费、过度消费●大学生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观...
阿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阿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