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有过期盼,有过希冀,有过向往。看到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记住乡愁》之《德胜村——以德报怨》大型纪录片中的“用宽广的心胸来化解冲突,这是为人处事的道理和原则,也是最为崇高的道德标准”时,不由想共鸣一句——祛恶扬善,还想叫好一句——激浊扬清,更想呼吁一句——见贤思齐。
凝望那些难忘的镜头,内心涌出深深的敬佩。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四套、九套、一套播出,如果说这是德胜村的宣传价值,那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友善”相契合,则是阿坝州以美德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标本价值。
就像人生的价值在于奋斗一样,德胜的价值在于以德取胜,同样是胜,德胜强调的是以德服人。它蕴含于社会生活的细节里,体现在村民日常的行为中。正所谓“劈柴担水,无非妙道;行住坐卧,皆在道场”。如同“地上种了菜就不易长草,心中有了善就不易生恶”记录着德胜人的爱心,“把仇人当恩人待”熔铸着德胜人的胸怀,“舌头和牙齿再好,有时候也得咬着”涵养着德胜人的大度。这种具备人格化、形象化、具体化的价值观,强调用爱心去感化他人,用胸怀去感动他人,正因为它是美德,所以才让人肃然起敬。
今日之果皆有往日之因,或许是惊悚于300多年前乾隆皇帝平定大小金川土司叛乱战争的血腥,村名由“得胜”改为“德胜”,在赋予德胜人美好追求的同时,也赋予了德胜人“以德报怨”的坚持,战胜与德胜毕竟效果不一样。德胜人正是笃定了这样的价值选择,成就了人生的高度,绽放了生命的华彩。
有历史考量性,也有现实针对性。曾被这样的场景感触良久:生活中,如果我们多点宽容,少点狭隘,不知道要避免多少矛盾的发生;如果我们多点大度,少点小气,不知道要冷却多少过热的冲突;如果我们多点爱心,少点私心,不知道要溶解多少冷血的呈现。有宽容,无矛盾;有大度,无冲突:有爱心,无冷血;有和谐,无动荡。有鉴于此,我们要说,生在一个以德报怨的社会真好,德胜村的以德报怨真好。
是具有原创意义的道德风貌,是我们阿坝宝贵的道德财富。几百年来,从展现到再现,化大为小,奋力以求。从实践到升华,从薪火相传到历久弥新,“德胜村以德报怨”成为阿坝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总是在历史进步中不断得到丰富,在传承中不断得到升华,在弘扬中不断得到培育,在培育中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所蕴含的非凡力量一直在延续。这正是我们今天强调德胜价值的深意所在。
给希望以支撑,给堕落以救赎。任何一种美德,只有与现实良性互动,才会产生持久的生命力。在我们赞美德胜村“以德报怨”的感人、动人时,更重要的是付诸行动的催人。让我们于细处着眼,于小处着手,于实处着力,把“以德报怨”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每个人都积极做美德的生产者,在实际行动中践行那些我们推崇的美德和赞美的品质,让自己身处的这个社会、这个时代、这个地区变得更加美好。
新闻推荐
提档升级转型发展 校地合作共赢发展阿坝州与阿坝师范学院举行校地合作共赢 发展推进会暨教师教育实验区建设研讨会刘作明作重要讲话 涂文涛杨克宁王福耀出席
本报讯(记者韩秀全)6月9日上午,,共同庆祝学校成功升格为本科院校,深入探讨构建高校与地方合作发展的长效机制,努力开创校地合作新局面。州委书记刘作明出席并作重要讲话,州委副书记、州长杨克宁为阿坝...
阿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阿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