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韩秀全银琪
9月6日上午,雨过天晴的北京又迎来了炽热的阳光,同样迎来“炽热”的,还有设在北京民族文化宫的“美丽阿坝·相约北京”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成就展。
参观者:阿坝的变化真是太大了
当天正值假期后上班的第一天,上午9点过,北京市民就陆续前往北京民族文化宫参观。
“阿坝是我50多年前工作过的地方,那里至今让我魂牵梦绕。”记者见到71岁的孙冠群老人时,他正对着一幅幅照片,不停地按着相机的快门。
上世纪60年代,因为工作关系,孙冠群老人曾在阿坝州生活了半年之久。“当时阿坝州的山川、大河、草原和热情好客的阿坝人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在这个展览上看到阿坝州的图片、影像,觉得非常亲切;而今天阿坝州日新月异的发展,更让我惊叹。”
“你看,现在阿坝的群众生活多么幸福,”指着一幅“红原色地牧民新村”的照片,老人高兴地说,“刚才讲解员告诉我现在牧民们有了好房子、好日子、好身子,真正实现了物质富裕、精神富足,真的替他们高兴。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吸引更多的人关注阿坝,关注民族地区,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助力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大提升、大发展。”
“太精彩,太动听了,我还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领略阿坝州天簌之音的魅力。”在正厅,特色浓郁的民族歌舞表演激情上演。正在看演出的北京市民柳超不禁感叹。
作为一名80后,柳超非常热爱户外旅游。“今年的目标就是把中国西部走完。”他告诉记者,“阿坝肯定是第一站,因为阿坝实在太美了。”
参与者:为了让精彩继续上演
在辉煌成就厅,讲解员杨梅的声音都有些沙哑了,这是讲解时说话过多造成的。杨梅告诉记者,这是阿坝第一次在首都北京展示发展成果,为了让首都人民更多地了解阿坝,再累都要坚持。
作为此次活动的基本载体,生态农畜产品展示和非遗项目活态展示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北京的秋天略显闷热,各展区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在驻地与北京民族文化宫之间穿梭,一次又一次的重复讲解,让讲解人员口干舌燥、声音沙哑。在非遗项目展演区,羌族刺绣、银饰锻造、藏香、藏茶制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一登场,让参观者每天都能欣赏文化盛宴,项目传承人们每天都要重复相同的动作,工作一天下来,脚手都显得有些僵硬了。但正是有了他们的辛勤付出,才让活动充满精彩。
作为参与者,不得不说的还有另外一个群体——活动所有工作人员。顶着烈日和暴雨进行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带队领导们忙得不可开交。此外,总协调人、综合协调组、宣传组、成就展示和旅游推介组、文艺展演组、后勤保障组均各就各位,大家每天能见面的地方,就是在展区、在各自负责的岗位上,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辛勤劳动,才保证了各项活动顺利进行。
……
活动还在继续,精彩还在上演。相信有众多的参观者和参与者,本次活动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阿坝一定会走得更远。
新闻推荐
杨克宁在参加第五届成都国际非遗节阿坝州主题日活动时强调加强非遗项目传承弘扬加快文化旅游开放步伐
本报讯(记者韩秀全)9月12日下午,州委副书记、州长,要加强非遗项目传承弘扬,加快文化旅游开放步伐,以全新的视角展示阿坝优势资源和文化精品,真正让非遗文化成为世界了解阿坝的窗口和桥梁。州人大常委会...
阿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阿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