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魏银燕
3月至4月期间,在阿坝州林业中心医院大院至医院大门口一带,一位年轻的丈夫推着妻子在暮色里散步的恩爱画面打动着很多路人,成为春日里都江堰一幅美丽的风景!殊不知,这幅恩爱画面的背后,藏着的却是一个令人动容的故事——一边是无法丢下的病人,一边是生病的妻子,无法割舍的情和矛盾,面对于此,80后医生张震的选择是:带上病妻下基层!
2014年5月4日,两年前的这个日子,阿坝州林企改革史上和卫生史一个值得记载的拐点:这一日,成都市三医院全面托管阿坝州林业中心医院,增挂“成都三医院都江堰分院”。两年过去的日子里,市三医院前后派出近300名专家和医护人员长期驻扎于此。远离父母爱人、舍弃团圆时光,他们和张震一样,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对病人的这份坚守,形成了许许多多群众生命健康的保护网。
放不下病人带着病妻上班
张震,成都市三医院一名年轻的优秀内科医生,今年初被派至市三医院都江堰分院。被派驻分院之前,张震就对分院的整个情况做到了“胸中有数”,作为一名心内科专家,张震还身兼医院院长助理职务,一份特别的责任还在心里!年轻的心里充满斗志。
可是,张震没有想到接下来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就遭遇妻子重病2次住院、明礼的妻子却没有告知的愧疚纠结。在妻子意外流产重病住院、父母远在外省、手边却面对着眼前的病人、医院管理中许多具事也需要自己做好院助的矛盾中,张震年轻的心第一次体会了“工作与生活的纠结矛盾”的痛苦。但张震选择了将痛苦深埋在心,选择在岗位上没有赶回陪伴妻子。直到要家属签署病危通知书,需要与家属沟通手术方案时,才赶回成都回到妻子身边。本应该陪着妻子做完第二天的手术,但是林业中心医院已提前安排了重要的会议及值班带头人等工作,此时的他在异常无助下,向远在长沙的父母求助……
术后的妻子紧接着又因脚部疾患,再次入院手术,术后因无法行走,需要有人全程照顾。一边是放不下的病人,一边是离不开的亲人,如何平衡?纠结之下的张震想到一条万全之策——将妻子带到都江堰分院,“平时她在宿舍休息,下班后我再推着她去吃饭。”
强化细节开启心肺复苏“都江堰模式”
截至目前,阿坝州已有近15万退休人员长期居住在都江堰,他们当中大部分退休人员选择在林业中心医院就医,这是因为一份心理:阿坝州人来到阿坝州自己的医院,会更放心和舒心。这样一来,需要医院拥有更好的服务。
在对医院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张震积极建议提出让每一位来到医院的阿坝州病人就如进了“家门”的服务理念。让他们走进“家门”,就知道他的“家人”都有谁?都叫什么名字?都是做什么的?于是,就有了从办公护士、主管护士、主管医生、医疗组长向病人作自我介绍的环节,让每一位来院的病人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一名“80后”医者所倡导出来的“大爱”服务理念、细心和严谨,让许多群众由衷感动,一个个来自阿坝、若尔盖、壤塘等县的病人们自此也与年轻的张震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此前的林业中心医院作为阿坝州林业企业中的一个特例,长期以来,其医疗技术相对薄弱、医护人员理论知识不够丰富,这一切都被张震看在眼里,他一直思索着要怎样才能改变弊端。“暴露问题咱不怕,有问题了拿出来晒一晒,不逃避,不推诿;让每一个问题的发生得到及时解决,让每一个解决的方案成为工作要点,让下一个问题的发生被扼杀在摇篮。”
随后,在一次全院办公会议上,张震提议举办“全院医护人员心肺复苏培训”,全体医护人员参加培训和考核,考核成绩直接与年终评议挂钩,让每一位医护人员学做结合,理论和实践并行。经医院领导班子同意,由张震和来自市三医院、在都江堰分院担任急诊科主任的钟文共同担任培训班老师,开启了为期两个月的心肺复苏、电复律、抢救流程相关的培训考核。培训结束后,全院医护人员的危重病人抢救能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病人的安全更能得到保障,这是最大的收获。”。
这样的培训,已成为一种独有的模式,林业中心医院每一位医护人员为承担医院及周边的突发事件的急救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张震们”留下的不仅仅是感动
提升医疗机构的能力,张震仅是300名成都市三医院先后派出的医务人员中的一个缩影。
两年,弹指一挥间,对托管后的州林业中心医院来说却是一段不寻常的时间!张震已经是成都市三医院派驻都江堰分院的第三批专家。采访中,记者才知道,在此之前,在每一批派驻的专家里,都发生着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心内科专家李锦和丁寻实分别是第一批和第二批派驻的,他们有个共同点:家里都有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在成都市区上班,下了班还可以帮助家人带带孩子,减轻家里负担,但派驻都江堰分院后,彻底打乱了节奏,这一“乱”便是半年。但他们的困难从未向人说过,周末加班不能回成都,他们的爱人或者老人便将孩子带到都江堰,算是一种团聚。
年轻的舒英是成都市三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医师,她是第一批进驻都江堰分院的,孩子尚幼,没读幼儿园,为了照顾孩子。年轻的舒英没有声张,独自在都江堰悄悄租了间房,将母亲和孩子接来,建立了一个“临时根据地”,并瞒着医院的所有领导和同事,自己付房租没有向医院伸过手,没有半句怨言。这一切,直到她1年到期返回医院本部时,大家才得知这一情况。向记者回忆起这则故事时,成都市三医院都江堰分院执行院长张力哽咽着,晶莹的泪花涌上了这位两年前早已退休却被“临危受命”的三医院前业务副院长的眼眶:“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想我们的同志没有怨言也没有宣扬,也许就是一份当初托管时的一份承诺担当和责任心吧”。
采访时,三医院都江堰分院副院长孔斌讲起了这样一个故事:今年4月4日,林业中心医院的老员工、血透科副主任何华琴正在上班,突然接到家人电话,告诉她外婆去世,让她赶回重庆老家奔丧。从小由外婆带大的何华琴,一直和外婆感情非常好。接到电话,心痛的她想要赶紧请假,却又面临着一个问题:血透科刚刚建立不久,17名重病病人恰恰正好在接受血透治疗,5台机器一天轮流转,加上专业技术人员欠缺,可谓标准的“一个萝卜一个坑”。如果自己告假,病人的治疗就将会受到很大影响。所以当院领导将病人面临的治疗问题告诉她后,她默默地将请假条捏成一团拽在手心,擦掉眼角的泪水,重新回到岗位上,回到病人身边。回忆起这一幕,孔斌副院长一度哽咽,眼泪止不住地冲出眼眶:“医务人员为病人付出的,病人从来不知道,他们也从来不声张,只是默默地装在心里,默默地在岗位上努力工作着。”在孔斌还有医院200多名职工们的心里,也清清楚楚地明白:托管的两年多来,许许多多的三医院本部的医务人员之所以如此无私地奉献、三医院本部派遣来的医务人员和林业中心医院的老职工们心往一处聚、劲往一处使的忘我努力工作,跟“领头羊”张力院长的言传身教不无关系:“早在此前的很长时间以来,张力院长80多岁的老母亲身患癌症先后住院多次,受不了打击的老父亲也一下垮掉一同住进医院,即便如此,作了一辈子医生的张力却不能陪伴尽孝,他把自己的所有精力全部投入到了对托管后的医院的管理当中!”
两年合作旧貌换新颜
成都市三医院都江堰分院(阿坝林业中心医院)对阿坝人民来说,有着一种特殊的桥梁作用。
2014年3月30日,按照《成阿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成都市三医院全面托管阿坝州林业中心医院,增挂“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都江堰分院”牌子。5月4日,正式托管。面对阿坝州州委、州政府、成都市委市政府的信任与重托,海归博士、国内优秀的心内科专家、三医院院长赵聪博士郑重掷下承诺:拟用5年时间将阿坝州林业中心医院建成为三级医院,以帮助广大阿坝州及都江堰的人民真实享受到成阿战略合作中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带来的实惠。
两年里,医院开通全省医保异地联网结算。所有医院里最重要的两大科室急诊科、血透室也从无大有,相继建起。两大科室不论从规模、科学的严格标准化、设施设备的先进化程度,都领先于整个都江堰市及成都地区其他医院这两大科室的水平,门诊急诊人次增幅164.29%、体检人次较托管前上涨248.44%……一个个医疗变化提升、一组组数据急速上浮,刷新着林业中心医院的一个又一个历史。而与此同时,成都三医院在派驻专家团队实施“管理移植、专业指导、技术渗透、人才交流、流程规范”这五个重要方面的同时,也建立起了上转危重病人和下转康复病人的“绿色生命通道”,为阿坝州疑难危重病的救治提供了坚强的医疗保障。
大爱无言!两年来,成都市三医院以真实的行动及实质改变响应“分级诊疗”模式,无声地为阿坝州基层群众的健康逐渐筑起了基础保障,这个保障,越来越坚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袁娜)5月8日,记者从州教育局获悉,当前,阿坝州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91721人,其中留守儿童4442人,占全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人数的4.84%。为进一步加强全州留守儿童管理工作,切实为留守儿童营造...
阿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阿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