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依法治国、依法治省、依法治州的新形势下,省委书记王东明在省司法厅调研时强调:“推进依法治省,普法必须先行”。这一要求让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有了新定位。2016年,全州司法行政系统立足藏区实际,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扎实开展法律进机关(单位)、进学校、进乡村(社区)、进寺庙、进企业、进景区、进医院的“法律七进”活动,努力提高全民法律素质,营造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以“法律七进”为载体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制定“法律七进”新标准。在法律进机关(单位)中,开展“六个一”工程。即:每个机关(单位)设立一个法治宣传专栏(园地)、编印或购买一种普法读物、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和普法联络员、每季度进行一次集中学法、每年制定一个学法计划、每年举行一次学法考试;在法律进学校中,开展“四个一”工程。即:每所学校配备一名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每个县至少建立一个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学校设立一个校园法治宣传专栏或法治文化长廊、有一本青少年普法教材;在法律进乡村(社区)中,开展“六个一”工程。即:每个乡镇设立一个法治辅导站、每个乡镇设立一个法律援助工作站、每个乡组建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法治宣传队伍、每个村(社区)设立一个法治宣传栏、每个村(社区)建一个法律图书室(角)、每个村民小组(居民小区)培养一名“法律明白人”;在法律进寺庙中,全面推进阿坝州法律进寺庙“四进七有”工程。即:推进“法治宣讲进寺庙”“普法读物进寺庙”“法治宣传阵地进寺庙”“法律服务进寺庙”;在法律进企业、法律进景区、法律进医院中,推进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开展法律法规培训,建立法治宣传阵地,设立“法律图书角”等。
开展“法律七进”示范点创建工作。印发了《关于开展“法律七进”示范点创建工作的通知》,2016年在各县和州直部门开展“法律七进”示范点创建工作,通过每一“进”的示范标杆作用,达到以点带面,典型引路的效果。各县正在积极创建每一“进”的州级示范点,示范点必须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示范性,确保示范点创建单位切实发挥标杆作用。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目标考核。制定了《阿坝州普法依法治理年度目标考核内容》《阿坝州“法律七进”工作考核暂行办法》,每年对各县、州直各部门进行目标考核,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具体牵头单位和责任部门,明确每年度宣传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力促进法治宣传教育落到实处。
以法治文化建设为抓手积极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印发《阿坝州法治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文化墙建设标准。要求各县(市)至少要有“四个一”。即:一个法治文化广场或一个法治文化长廊、一面法治文化墙、一个法治教育基地、在主流媒体有1档定期的普法节目或专栏;各乡(镇)至少要有“三个一”。即:一面法治文化墙、一个固定的法治宣传栏、一个法律图书角;各村(社区)做到“三个一”。即:一面法治文化墙、一个固定的法治宣传栏、一个法律图书角;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至少要有“三个一”。即:一个固定的法治宣传栏、一个法律图书角、依托道德讲堂建一个法治文化活动室;各学校至少要有“四个一”。即:一个固定的法治宣传专栏、一个法律图书角,每学期开展1次法治实践活动和1次法律知识竞赛。
制定《法润天府·法治文艺进万家活动方案》,积极开展法治文艺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弘扬法治精神。截至目前,各县(市)建设法治公园(广场)9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13个,开设电视广播等媒体普法栏目25个,播出法治节目107期,法治宣传专栏电子显示屏339个,推送法治公益广告103次,开展法治文艺演出21场次,法治文艺作品38个,为依法治州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
以“法律进寺庙”为重点找准藏区法治宣传突破口
针对阿坝州实际,我们把“法律进寺庙”作为“法律七进”的重中之重,抓住开展藏区依法常态化治理工作的有利时机,在全州寺庙巡回开展法治宣讲活动。
建立机制,强化工作保障到位。各县(市)建立宣传、统战、民宗、司法、乡镇、寺管会等部门为成员的寺庙法治宣传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司法局),落实专门人员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各县及时召开专题工作会议,结合本县实际,拟定实施方案,明确牵头部门及实施步骤。对工作任务进行量化细化,倒排工期,确保各项工作按时启动、顺利推进、及时完成。
有序推进,确保工作落地落实。一是组建藏汉双语巡回法治宣讲团。州司法局与13县(市)各组建一支联合巡回法治宣讲团。并建立法治宣讲团后备人才库,登记在册,台账完善。二是开展寺庙巡回法治宣讲。各县(市)法治宣讲团制定巡回宣讲计划,明确宣讲人员、宣讲主题、宣讲时间,开展集中宣讲。三是在对僧尼的各类培训中安排法治培训专题。各县(市)均梳理了对僧尼的各类培训,并按要求把法治培训纳入其中组织实施。四是编发“法律进寺庙”双语普法读物。州司法局组织律师编写了《阿坝州送法进寺庙法治宣传教育读本》,各县(市)也结合本地实际开展编写各类藏汉双语普法读物。五是积极建设寺庙法治宣传专栏和法律图书角。州司法局统一购买法律书籍共41种4000余册,用于协助各县充实寺庙法律图书角。六是培养寺庙“法律明白人”,做到名册规范,档案健全。七是建立寺庙法律服务联系点,
每座寺庙确定1—2名法律服务联系人,制定工作职责和制度。
督查有力,确保工作常态推进。制定督查方案,全面推开,做到任务不减、力度不减,分步有序强力推进。州司法局成立2个工作组每月不定期对维稳重点县(市)的寺庙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进行全面督查,督促各县(市)倒排工期,按时完成任务。
以“谁执法谁普法”为抓手
构建大普法格局
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和属地管理的要求,明确责任主体,推动形成“上下联动、部门联动、主动作为、跟踪落实”的良好格局。
一是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使案件审判、行政执法、纠纷调解和法律服务的过程成为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政策和弘扬法治精神的过程。二是建立普法责任清单制度。行政执法部门、司法部门、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残联等社会团体明确目标任务、宣传内容,重点宣传涉及本部门、本行业、本系统的程序法、实体法,以及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民事诉讼法和特殊群体权益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三是开展十项法治宣传教育主题活动。针对涉及本部门本行业管理中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主题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充分运用“互联网+法治宣传”模式,通过党政网、局域网,在部门门户网站设置普法专栏、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号,形成“谁执法谁普法”的长效机制,逐步构建大普法格局。
以法治创建为基层治理模式
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扎实推进基层法治示范创建活动,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根据省依法治省办文件要求,统筹开展依法治理工作,州司法局负责法治示范县、法治示范乡镇、学法用法示范机关(单位)的创建工作(简称“三项示范创建”)。相继出台了《关于开展法治示范县、法治示范乡镇、学法用法示范机关(单位)创建的通知》和创建标准。2015年依法治州办命名了5个州级法治示范县、162个学法用法示范机关(单位)、67个法治示范乡镇。2016年全州有3个县在积极创建州级法治示范县,90个乡镇在开展州级法治示范乡镇创建活动,290个机关(单位)在创建州级学法用法示范机关(单位)。
以法治宣传阵地为核心
创新法治宣传形式
一是开启“传统媒体+新兴媒体”的综合宣传模式。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主导作用,在《阿坝日报》设立“司法行政宣传专版”,刊登各级“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动态、成效和新颁布法律法规知识,同时每期刊登1—2个“以案说法”案例,增强了宣传的实效性和趣味性。二是利用阿坝藏文语音手机报平台开设“法律微知识”栏目,每周一期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三是认真办好“阿坝司法”微信公众号,及时刊登各地普法信息,开辟“以案说法”栏目,提升法治宣传质量。四是在“阿坝州司法行政网”宣传平台的基础上,开辟普法内容,共设置法治新闻、最新法律法规、以案释法等栏目,有力地推动了法律知识的普及和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信息交流。五是加强互联网+法治宣传。联合北京法研堂科技公司联合制作了《宪法》和《依法治国》两部公益法治沙画宣传片。在阿坝州电视台每天中午和晚间播出,进一步营造了法治宣传良好氛围。积极筹划“送法进寺庙”、“送法进牧区”法治宣传教育片,创新法治宣传形式。六是把民族文化元素融入法治宣传中,每年制作藏汉双语法制宣传挂历、年历,将法治精神以传统文化形式带进千家万户,掀起全民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热潮。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李庆峰)近日,笔者从中国电信阿坝分公司获悉,从7月起,游客进入黄龙景区、四姑娘山景区将享受到免费的WiFi服务。游客在景区游玩将不再担心手机流量爆表了,可以在第一时间将自己的兴奋和喜悦同步...
阿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阿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