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本报通讯员)近年来,阿坝州坚持把农产品市场营销作为巩固和扩大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拉动农牧民增收脱贫的重要撬杆,针对突出问题对症下药,着力构建农产品多元复合营销模式。
针对小品牌培育难的问题,聚力打造“净土阿坝”区域大品牌。突出阿坝州农产品独特的地理环境特性、生态绿色特性和藏羌文化特性,研究确立了以“净土阿坝”为新的农产品区域品牌,在全州、全产业范围内主推,着力将其打造成全国生态农产品知名品牌,以此带动全州农产品优价畅销。
针对“大路货”突出的问题,加快农产品品牌包装。采取政府补助引导、企业跟进实施的方式,大力推进农产品标准采收、清洗冷链、分选分级、制式包装等商品化处理。目前,全州农产品初加工设施已增至2万余个,农业部认定的“三品一标”产品增至140个,农产品中州级以上知名商标已达19件,拥有自属加工设施和商标品牌的农民专合社增至40余家,水果、肉奶等品牌包装销售持续扩大,粮油、蔬菜等品牌包装销售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针对农户销售产品难的问题,积极引进培育规模龙头企业。加大农业项目包装推介和定向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州外知名龙头企业入驻,先后引进高原之宝、米老头、吉香居等知名龙头企业,仅2015年就招商引资3000万元以上农业重大项目21个、总投资45亿元,同比增长162%、114%。持续加大对州内龙头企业在政策项目上的扶持力度,引导其积极创新管理理念、加工技术、营销模式,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下总体保持了良性运营。目前,全州培育州级以上龙头企业达33家,覆盖到了阿坝州全部优势主导产业,并带动农民专合社增至2200余家、家庭农牧场近400家、10余个区域性行业协作联盟,有力延长了农牧产业链条、价值链。
针对产品销售半径窄的问题,主动“走出去”宣传促销。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为主要方式,借力农业区域合作、对口援建帮扶、“川货全国行”等常态平台,广泛组织龙头企业和专合社积极参加浙博会、广交会、绿博会等各级别综合性和专业性涉农展会,并同步开展不同规模的产销对接活动,主动在合作、援建地设立名优农产品专销窗口,使生态绿色品牌效应逐步得以累积释放,产品销售半径由成渝市场逐步拓展至北上广深等东部沿海市场。
针对产品销售模式单一的问题,大力发展农业电商。积极利用网站、QQ、微信等现代信息传播交流平台,大力开展优质农产品线上常态和动态形象展播,加快农业电商物流基础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动员各生产经营主体和农村知识青年、大学生创业青年积极开办各类网店、微店进行线上洽谈销售,农业电商呈“井喷式”发展。目前,全州已培育规模电商营销企业10家,在淘宝、京东等知名电商平台上均建立了阿坝州农产品主题馆,近百家生产经营主体试水开设各类网店、微店300家以上,2015年农业电商交易额在2亿元以上,同比增长30%以上,销售产品由加工产品逐步拓展至水果、牛羊肉等储运难度大但利润丰厚的生鲜产品,产品市场快速延伸至全国各地。
针对产品附加值不高的问题,大力发展特色休闲农业。充分借力丰富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和国际知名旅游品牌,广泛开展以“尝鲜果,赏山花,住寨子”等不同主题、不同规模的农旅互动活动,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使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据粗略统计,目前全州已建200余个农业观光休闲、采摘体验园,发展100余个精品旅游村寨和近2500家农家乐(牧家乐),2015年通过休闲农业就地销售和转化的农产品3万余吨,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以上,带动旅游及其他产业收入10倍以上,休闲农业已成为全州统筹“大农业”的主推器、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渠道和农业助农增收新的支撑极。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魏银燕)记者从州扶贫移民局获悉,浙江省对口支援阿坝州工作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对口帮扶阿坝州共计投入资金25340万元,共实施各类项目109个。其中,2012年投入资金800万元,实施危...
阿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阿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