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阿坝 今日马尔康 今日金川 今日小金 今日阿坝县 今日若尔盖 今日红原 今日壤塘 今日汶川 今日理县 今日茂县 今日松潘 今日九寨沟 今日黑水
地方网 > 四川 > 阿坝州 > 今日壤塘 > 正文

刻石成金 技能增收产业兴——壤塘县牙格车村农牧民依靠文创产品脱贫增收小记

来源:阿坝日报 2020-09-08 09:10   https://www.yybnet.net/

■尼玛初 桑木周 记者 泽英

8月24日清晨,壤塘县棒托石刻公园内如往常一样传出“叮叮当当”的响亮声音。30余名学员在石刻传习所内,手握刻刀随着画好的线条在石刻板上灵活游走,教师班玛罗尔吾不时地指点、比划着……

棒托石刻公园位于壤塘县茸木达乡,公园里堆积着明朝正统年间镌刻的50多万块不规则石刻,引人注目。据介绍,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完整的石刻藏经,也是国内数量最多的石刻藏经堆,距今已经有近600年的历史。2001年,棒托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壤塘石刻藏经技艺入选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些石刻都是我们雕刻的。”班玛罗尔吾指着身边一片片栩栩如生的石刻自豪地说。土生土长的班玛罗尔吾传承了古老的石刻技艺,成为了省级非遗传承人。在政府的引导下,他成立了棒托石刻传习所,带动了一批热爱“壤巴拉”石刻艺术、有一定技艺基础的民间艺人,按照“统一组织、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运营方式带动周边农牧户靠着石刻技艺增收致富。

“现在我们都吃上‘手艺饭’了,不仅传承了石刻技艺,还靠着石刻脱贫致富了。”传习所学员牙班说,他家是茸木达乡牙格车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有8口人,年老的父母都患有大骨节病,家庭的重担都压在了他的身上,又没有一技之长,仅靠着挖药、种植获得的微薄收入养活着一家人,生活艰难。

随着壤塘县大力实施文化强县发展战略,壤塘石刻藏经技艺让牙班看到了希望。2016年,他主动加入石刻传习所,跟随班玛罗尔吾学习石刻技艺,很快吃上了“手艺饭”。2017年底,牙班家成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从“贫困户”转变成了“致富人”。

仅在牙格车村和牙班一样通过石刻技艺摘掉贫困帽的农牧民就有38名,在班玛罗尔吾的带领下,他们每天都到棒托石刻公园雕刻景观石像,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石刻传习所+公司+农户”已成为当地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新模式。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带给人们的不仅是视觉上的震撼和艺术上的享受,亦有追梦人自身物质层面的回馈。如今,从事“壤巴拉”石刻艺术制作的农牧户已达70余户,仅此一项,就可为他们带来不菲的收入,年均最高可达13万元,最低也能达到2万余元。

刻石成金,如今,石刻技艺已成为带动壤塘县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兴产业。

世界最大藏经石刻堆棒托石刻、中国藏族民居之王日斯满巴碉房……近年来,壤塘县依托厚重的文化底蕴,通过挖掘整合非遗资源,目前已成立非遗传习所47个,涉及藏戏、唐卡、石刻等不同领域和技艺,通过文创产品销售,走出了一条农牧民不离乡、不离村、不离土、不离牧的技能增收新路子。

新闻推荐

壤巴拉擦擦捧回2020“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赛银奖

(何永美记者庄媛)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12日结束的第55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上,由壤塘县壤巴拉擦擦传习所丹木真制作的泥塑&mdash...

壤塘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壤塘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刻石成金 技能增收产业兴——壤塘县牙格车村农牧民依靠文创产品脱贫增收小记)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