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怀着一颗赤诚之心,离别故土,远离亲人,前往阿坝州若尔盖县,支援当地建设和发展。他们把藏区当做第二故乡,把藏族同胞当做亲人,与当地干部群众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架起了一座民族团结的友谊金桥。他们就是德阳“援藏干部”。
克服困难,迅速投身援建工作
援建若尔盖县人民医院的四位同志中,江逍来自绵竹市卫生局,王烈刚来自什邡市第二人民医院,张精来自中江县第二人民医院,刘朋来自绵竹市人民医院,他们在各自单位上均是骨干。到若尔盖后,面对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还有条件简陋、岗位陌生、生活不习惯等重重困难,他们牢记使命,坚决杜绝“过客思想”、“镀金思想”,坚持“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迅速投入到援建工作中。
求真务实,展现白衣天使风采
在若尔盖县医院,江逍分管党建工作,王烈刚协助分管外科业务,张精、刘朋协助负责外科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们均做出了实在的成绩,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江逍针对医院现状,经过走访和了解,于今年6月25日起草了《若尔盖县人民医院关于急需医疗技术及设施设备的报告》,并向德阳市卫生局、绵竹市卫生局报送。目前,部分设备正在启动招标采购程序,将按计划向若尔盖县医院捐赠。作为一名医政工作者,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他便起草了关于医院工作的一系列方案。这些方案的实施,对提高医院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规范廉洁行医行为、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减轻群众经济负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还及时编写了若干期的卫生简报,有力宣传了医院的工作动向和亮点。相关媒体报道称赞其“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降标准,海拔高追求更高”。
王烈刚积极深入临床,了解各科室工作情况;坚持每天查房,具体掌握病人情况,指导临床工作人员诊治患者,对危重、疑难病例进行妥善处置,深受临床一线人员好评。他还深入到乡镇开展送医送药下乡活动,多次在转送病人到上级医院途中采取积极、正确的处置方法,并与病人及家属做好思想沟通,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受到领导、同事和病人及家属的称赞。
在日常工作中,张精接诊任何一名病人都十分认真、尽责,还采取跟踪服务。结合院情,张精还积极推进新技术、新业务应用,开展了若尔盖县首例“无张力疝修补术”、“微创包皮环切术”等,丰富和拓展了医院外科手术的范围。同时积极介绍和引进德阳地区医院的科室管理制度,组织和督促科室同事加强学习、更新知识、提高水平,避免医疗纠纷及差错事故的发生。为此,张精被德阳市援建若尔盖县前线指挥部推选为“四川省委宣传部援藏先进典型”。
刘朋在工作上任劳任怨、一丝不苟,在若尔盖县医院工作近4个月,收治住院病人60人次,门诊病人近300人次,未发生一起医疗差错事故。此外他还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技术水平,率先在若尔盖地区开展了膝关节清理、置管引流冲洗术等。
严格自律,维护援藏干部形象
在若尔盖县医院,四位同志虚心向当地干部职工学习“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高原工作精神,工作中积极主动、踏踏实实,全心全意地为若尔盖县群众解除病痛。他们表示:“作为援藏干部,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谦虚谨慎、求真务实,珍惜在藏区工作的机会,兢兢业业干事、诚诚恳恳做人,坚决维护德阳援藏干部的良好形象,同时认真当好德若两地的友谊使者”。 刘辉
新闻推荐
(陈源记者邱洁)德阳对口支援若尔盖县项目——嫩哇至辖曼中桥工程引道工程日前进场施工,标志着该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若尔盖县嫩哇乡和辖曼乡被黑河隔开,两乡境内的黑河上近40公里无一座桥,仅有一处...
若尔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若尔盖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