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保全 刘伟峰 本报记者 高贵富 李鹏飞 文/图
三月的川西北高原,开始迎来万物复苏。在海拔3000多米的四川若尔盖县占哇乡夏德村,处处展现着一种别样的生机与活力。村头,“自力更生,勤劳致富奔小康”、“感恩党、感恩德阳援建”的标语格外引人注目。“快看,车队来了!我们终于有拖拉机了,我们脱贫致富有希望了!”近日,看到德阳援若前方指挥部负责人一行送来6辆崭新的拖拉机,占哇乡夏德村村支书供波索郎带领着村里的农牧民,簇拥在德阳援建干部周围,紧紧握住指挥长黄琦的手,连声道谢:“感谢共产党!感谢德阳!”。
“多亏你们给我们买来了拖拉机,致富有了门路,生活有了希望,日子就更有奔头了。” 说着,特困户尕让泽里和哈么当周拿出了崭新的哈达,献给了德阳援建干部。
据了解,若尔盖县占哇乡夏德村地处川甘交界处,距离若尔盖县城160多公里,地理位置偏僻,是高原上典型的半农半牧地区,被四川省委、省政府作为***重点帮扶村,自全省***工作全面开展以来,联系该村的省上领导多次到该村实地调研,一对一走访,制定***帮扶措施。帮扶该村的省直相关部门和德阳援建若尔盖县前方指挥部,充分结合该村实际,“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搞好***发展规划,帮助该村形成主导产业,找到致富门路。
德阳援建干部在主动融入和结合若尔盖县***工作中,充分了解到交通运输是该村贫穷落后的一大瓶颈。为了壮大该村集体经济,帮助该村特贫困户找到致富门路,根据占哇乡夏德村实际需要,整合利用德阳援建“贫困户首扶工程”项目资金,帮助该村成立运输专合社,购买了6辆小四轮拖拉机,交由村上统一管理,租赁给有劳动力的特困户,发展运输业,提高经济收入,实现脱贫致富。
尕让泽里是占哇乡夏德村有名的特困户,去年在全村村民的帮助下完成了移民搬迁,新修了房子,欠了3万元债务。他家是***重点帮扶对象,也是德阳援建帮助村上成立运输专合社后,率先拿到拖拉机钥匙跑运输的受益户。尕让泽里一家有4口人,他自己患有智力障碍和慢性胃病,妻子扎波患有麻风病,家中只有儿子白玛足一个劳动力,正好儿子也学会了开拖拉机。“原来一家人脱贫致富的希望都在我身上,但是我是有劲无处使呀!现在好了,有了拖拉机,一家人的希望也都有了,我可得加把劲地勤劳苦干了。”说完这句话时,白玛足用力地挥了挥拳头。
同行的占哇乡乡长足巴甲说,由于道路条件差,小四轮拖拉机是我们这里最好也是最便捷的交通运输工具。这次多亏了德阳援若前方指挥部,这6辆拖拉机可是解决了全村运输这个大瓶颈问题啊!有了这些拖拉机,村里不仅壮大了集体经济,村民们脱贫致富的希望就不再遥远了。“我家有希望了,拉庄稼,跑运输,咱以后也能和大家一起奔小康啦!”一旁的哈么当周摸着新拖拉机,脸上洋溢着笑容,手里紧紧地拽着车钥匙,憧憬着自己一家未来美好的生活。
据介绍,小四轮拖拉机是夏德村相邻乡村最繁忙的运输工具,一辆小四轮拖拉机一年能挣两万多元,而这笔收入足以让贫困户的生活得到明显的改善。
记者从德阳援若前方指挥部了解到,德阳援建“贫困户首扶工程”项目从2012年开始启动实施,截止今年3月已全面完成。共投资200万元,帮扶500户贫困户建档立卡,为当地农牧民改善了住房条件,提升了产业发展,增加了家庭收入,有效推动了当地***工作向纵深发展。
新闻推荐
自驾游本是一种令人轻松愉悦、增进感情的休闲方式,然而,一次自驾旅行却给4家人造成了难以愈合的伤痕。1月3日,华西城市读本记者从宜宾市江安县法院获悉,该院民一庭审结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
若尔盖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若尔盖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