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新闻 马尔康新闻 金川新闻 小金新闻 阿坝县新闻 若尔盖新闻 红原新闻 壤塘新闻 汶川新闻 理县新闻 茂县新闻 松潘新闻 九寨沟新闻 黑水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阿坝州 > 若尔盖新闻 > 正文

“红利反哺”开启村民幸福密码——若尔盖求吉乡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村级发展、***纪实

来源:阿坝日报 2016-08-04 13:42   https://www.yybnet.net/

■记者杨刚蔡华秦远俊

夏日的若尔盖县,草原美景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来到求吉乡,干部群众正忙着悬挂建党95周年的横幅标语,老百姓与记者聊起从“帐篷新生活行动”到“9+3”免费教育计划、“卫生事业发展计划”,再到如今的***,细数着一项项民生工程带来的实惠,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道路全部硬化,户户有太阳能、村村通广播电视、移动通信全覆盖、家家通自来水……求吉乡上黄寨、甲吉、麻藏、嘎哇、德翁、下黄寨、苟哇7个村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党的惠民政策阳光雨露般滋润的结果,而村级经济红利反哺村民脱贫致富同样功不可没。

求吉乡距县城48公里,平均海拔2673米,7个行政村,21个自然寨,共632户3368人。201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短短的几年时间,全乡村集体经济可支配资金达到约700万元,而且以每年约15%的增速递增。集体资金“滚雪球”式地壮大了,空壳村不再是空壳了。

意外有保险、生日有祝福、过节有红包、困难有帮扶、发展有资金……村民们说,这都得益于村集体有钱了。有钱好办事,在当前奔小康***工作中,求吉乡探索出村集体经济助力村级发展和扶贫工作的新路子,推行的一系列“红利反哺”群众举措,开启了求吉乡农牧民群众幸福生活的密码,使他们沐浴在改革开放的阳光中。

壮大村集体经济

——找准方向激活村集体经济发展“一池春水”

“和我一样,每个村民的新农保都是村上买的。”

“家家户户门前的道路、水沟都是村上出钱维护的。”

“以前想发展没钱办事,现在有了集体经济‘撑腰\’大不一样了!”

……

如今,对于求吉乡的农牧民群众来说,村子的变化有目共睹。近年来,随着惠民政策资金的大力倾斜,幸福美丽家园建设让房子更美了、破除“七难”让道路宽阔了、大民生带动小民生让配套设施完备了……但种植青稞、放牧牛羊、采挖草药依旧是当地农牧民主要经济来源渠道,一年忙碌下来,除去开支,就没有多少闲钱。

为何腰包鼓不起来?“政府帮助帮得了你一时,帮不了你一世。我们必须探索出一条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路子,这样村里有钱才好办事。”若尔盖县委书记泽尔登一语中的。

记者探寻如今村寨变化为何这么大?究其关键正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壮大。为“谋变”,该乡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组织乡村干部先后去了红原、马尔康、金川、小金、松潘等县(市)集体经济发展很好的村寨“取经”。对大家启发更深,得出共识:“发展不能等靠要,自身必须具备‘造血\’功能,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关键,让村集体经济反哺村民脱贫致富是另辟蹊径。”

路子有了,“断穷根”、“摘穷帽”恰逢其时。求吉乡乡长达纳他在农村工作多年,对如何打破集体经济“空壳”的思索从未停止。对现状,求吉乡“两委”对“空壳村”收支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乡“两委”班子多次开会讨论,集体把脉会诊壮大村集体经济。

村集体无资金来源,如何积累“原始股”?2012年底,经过多次召开村民大会,村民举手表决,一致通过:“把国家支持藏区发展等政策精神‘吃透\’,筹措出了村集体的‘第一桶金\’”。“这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模式很适合我们一穷二白的藏区村寨。”村民们异口同声。

有了资金撬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立竿见影。这时,有村民只看眼前利益,于是有“还是把集体经济分给村民稳当”的声音从部分村民嘴里传出。“蛋可以吃,但是不能把鸡杀了。”原求吉乡党委书记张建荣在思索脱贫办法时这样认为。

于是,求吉乡鼓励各村寨盘活存量,走“资产经营型”发展模式。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依托地域特色及资源,走“产业带动型”发展模式,对集体现有资产进行盘活,壮大后进行第二次分配。鼓励有条件的村对集体资产采取合作、联营、入股等方式创办优势产业,领办种植养殖等实体项目,以滚雪球,“保鸡生蛋”的方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资金量大了,如何进行监管?通过召开村民大会,“集体智慧”定下了集体资金“三要三不要”的管理模式——要用于基础设施维护,要用于公益活动开展,要用于扶贫济困及慰问;不准用于村“两委”工作经费,不准用于公务接待,不准用于村干部公费旅游。

……

求吉乡找准发展村级经济的切入点,探索出多种强村发展新模式,若尔盖村级集体经济正逐步壮大。

村级经济蓬勃发展

——农牧民乐享集体经济带来的发展红利

从过去为了生计不谈集体,到现在不仅谈经济更讲集体。集体经济民生红利是促成上求吉乡村寨美丽嬗变的最好催化剂。

自2012年以来,苟哇村以村支部带头、采取集体产业资金出资30万元启动资金、群众自筹15万元、土地入股的方式成立了苟哇九兄山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选派专人管理,种植了200余亩羌活,预计实现每亩5000元的经济效益。求吉乡计划5年内在全乡达到千亩种植面积,估计实现经济效益800余万元。

上黄寨村创新走出了“党支部+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目前建成600亩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成立了上黄寨合作社,计划下一步建设牦牛短期养殖育肥基地。

麻藏村坐拥林地10余万亩、草场12万亩,禀赋绿色生态资源,计划将牦牛养殖业做大做强。

阿西茸乡团结村顺势而起,引入社会资金,有效解决发展资金难题,建立了团结合作社大黄、油菜种植基地。

……

“那是自家的‘银行\’,自家的钱,怎么花村民说了算,多么巴适的事!”走在求吉乡的村村寨寨,提起集体经济,农牧民群众老是晒着幸福。

“锅里满了,碗里就不缺”。村集体经济壮大后,最大的受益者是老百姓。

“就在去年,村上按照‘每人300斤,每户不低于600斤’的标准为每家每户发放了煤炭。”谈及这件事,上黄寨村村民波旦欣喜不已,经常看电视新闻的他,知道国家提倡生态环保、乱砍滥伐的不当行为是不可取的。

但当生存与环保产生矛盾的时候,他陷入了迷茫。如今,波旦再也没有这样的困惑了,一切故事源于上黄寨村村“两委”的切实考虑,为解决村民的燃料问题,自2015开始,初见成效的村集体经济,便“自掏腰包”为和波旦一样的村民解决了眼前的“燃眉之急”,不仅有了金山银山,还为子孙后代留下了绿水青山。

记者了解到,乐享集体经济红利的远不止黄寨村村民。甲吉、麻藏、嘎哇、德翁、下黄寨、苟哇等村集体经济的社会效益在朴实的村民眼中直观可见:老化破损的村道是集体经济收益维护的,道路涵洞、水渠、水沟是集体经济收益维护的,逢年过节的集体活动是村集体经济收益出资筹办的,寒冬数九天向每位年满60周岁的老人发放的保暖用品和卫生用具也是来自村集体经济收益……

“村里有了钱,我们也能给群众买新农合和新农保了,村上水、电、路和路灯的维修钱也有了,一些灾害应急也能支付了。”“村民们搞一些文体活动的器材、道具等也不用东找西凑了。”“奖励尊师重教的家长、品学兼优的学生、尊老爱幼的好媳妇也拿得出钱了。”……村干部细数着村集体经济带来的好处。

村集体经济发展让百姓幸福指数节节攀升。求吉乡党委、政府鼓励支持贫困户按照拟定的增收致富方案,引导贫困户爬好“四把梯子”,即思想智力梯、产业发展梯、政策帮扶梯、扶贫巩固梯,村民们从中看到了未来的希望,祖祖辈辈的美好憧憬正在集体经济的引领下逐步实现。

集体经济助力脱贫

——***让农牧民致富奔小康信心更足

“手中没把米,唤鸡都不灵。前几年,村里开会之类,喊十几遍都组织不起来村民,这就尴尬了嘛。”上黄寨村党支部书记扎西泽仁谈及村子的前世今生,感慨不已。

随着村集体经济遍地开花,带给了每个上黄寨村民曾经无法想象的大变局。“现在可不同了,村子里每个村民在脱贫集体经济里都有股份,村民们还在基地上班,有分红有工资,村党组织重新找回了话语权,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

2015年,在精准识别贫困户工作中,求吉乡上黄寨和麻藏两个村因地处高半山、自然条件差、经济资源少、经济发展滞后而被确定为贫困村。

脱贫致富,关键靠产业带动。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第一年,也是若尔盖县立足优势集中打造村级经济、发展多种强村模式的一年。按照扶产业、重长效的宗旨,该县因地施策、量身定做,进一步探索精准识贫、***、精准脱贫,真正实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途径、增收致富斩穷根的富民惠民增收目标。

产业带动,贵在精准。在若尔盖,既有草原沃野,又有生态林地,自然生态资源禀赋;还有众多帮扶单位的鼎力支持;更有当地广大农牧民共同致富的强烈愿望。求吉乡通过2015年底精准识别“回头看”锁定贫困户118户共计585人。

求吉乡积极整合县、乡、村干部力量,对贫困户进行“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帮扶,实现“不脱贫不脱钩”诺言。由结对干部了解贫困户的详细情况,仔细分析致贫原因,拟定帮扶方案,指导产业发展,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做好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参谋助手。在***工作中,村集体经济更是为群众搭好了“致富梯”。

“2014年我从村上集体产业资金中借助到3万元免收益资金,买下30头牛放养,现在已发展到36头,按市场价每头2000元至4000元的价格估算也有2万左右的收益。”上黄寨村贫困户索郎泽仁一家五口人,由于母亲年事已高,加上两个孩子都在上学,这些年来家中往往“财政赤字”,家中的幸福巨变源于村里养殖合作社的成立,当他来到合作社成为养殖工人那一刻起,每月2000元的工资,加上家中养牛的收益,让这位勤劳的牧民对致富增收的信心倍增,他对能在约定的时间还上村里的钱信心十足。

技能扶贫,授人以渔,带动群众长远致富。目前,上黄寨村集体经济每年用工4500余工日,助民增收36万余元;苟哇村集体经济每年将用工2000个工日,助民增收16万余元,吸纳60多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增收23万多元。

同时,全乡发展村集体经济,每年不仅付给村民可观的土地租金,并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贫困户进园务工;组建经济薄弱村劳务输出公司,加强生产技能培训,利用农村闲置房屋引进建设“乡村车间”,让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提高经济效益……在今后几年里,当地农牧民群众再也不用背井离乡外出务工了,将真正实现“家门口上班”的美好愿望。

伴随着脱贫攻坚的“响雷大雨”,“绝对贫困”几将成为历史,但若尔盖扶贫的脚步没有停止,而是一张蓝图绘到底,集体经济助力脱贫攻坚将想得更为长远,做得更加细致,为农牧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筑起牢固的基石。

新闻推荐

德阳市80名援藏干部人才启程赴阿坝州

7月9日,德阳市援藏干部背负行囊,奔赴阿坝州开始为期2年的援藏工作。本报记者程果摄本报讯(记者文帅)7月9日上午,德阳市支援藏区建设的80名援藏干部人才启程奔赴阿坝州,开展为期两年的援藏工作,市委、市...

若尔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若尔盖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红利反哺”开启村民幸福密码——若尔盖求吉乡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村级发展、***纪实)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