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刚 袁娜 子琦
灾难降临时,他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沉着冷静,指挥有序,把灾难的伤害减到最小甚至为零;面对发展难题,他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科学谋划,吃苦在前,让村里经济驶上了“快车道”。蔡继友,一名普通的村党支部书记,用他勤劳顽强的优秀品质和一心为民的坚定信念,带领漩口镇蔡家杠村群众过上了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日子,成为了村上群众的“贴心官”、“暖心人”。
安置重建“排头兵”
“书记是个好人,为了大家,他太辛苦了”,提起蔡继友,蔡家杠村的村民们无不称赞敬佩。“5·12”汶川特大地震之后,蔡继友便开始挨家挨户一一落实过渡安置和灾后重建工作。
安置地点选址、所需物资、文件政策……每一个细节蔡继友都要亲自把关,特别是对一些困难户、低保户在过渡安置还有哪些困难,他都特别照顾、倾力解决问题。
“过渡安置和灾后重建涉及到国家、省、州、县许多政策的落实。我希望自己掌握好政策,才能通过自己把政策宣传到每个村民家中。”从蔡继友口中记者得知,村民安置好后,他便开始着手灾后重建,他及时与镇政府联系,多方筹措20余万元,并租用挖掘机,动员村民750人次砌保坎2000余立方米,炸石800余立方米,开挖土方35000余立方米,于2008年10月全线抢通了蔡家杠村临时机耕道。
工作中,蔡继友事无巨细认真工作。电网瘫痪了,他及时与振冲电力公司联系,组织村民运回电杆9根,架线材料40吨,并协助振冲电力公司,新架设10KV高压线5公里,恢复原有线路3.5公里,解决了蔡家杠村村民的用电问题;为了解决群众的饮水问题,蔡继友又积极与县水利局联系,先期启动了全村的人畜饮水工程,铺设管道3000米,支管1500米,建成一个50立方米和两个20立方米的蓄水池;为了群众安全度汛,他组织村干部提前谋划,明确分工,在“8·14”、“7·03”泥石流中有力保障了群众的安全。
勇担职责,牢记使命。蔡继友用一名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担当起了蔡家杠村挺过灾难,浴火重生的“排头兵”。让党的关爱浸润着村民的心田。
增收致富“领路人”
灾后重建让蔡家杠村获得新生,如何使蔡家杠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让群众增收致富成为了蔡继友心中的一件大事。
思路决定出路。蔡继友和村“两委”班子以及其他党员干部结合该村实际,共同探讨,科学谋划,厘清了蔡家杠村的发展思路,制定了“第一年打基础,站稳脚,第二年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第三年增强发展后劲”的三年奋斗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蔡继友带头养猪、养鸡,拓宽致富门路,并为蔡家杠村找到了以小规模特色种养殖为基础的产业结构思路。
一开始,很多村民都半信半疑,不敢参与其中。作为土生土长在蔡家杠村的蔡继友心里明白,很多村民还是单纯以种植为主要经济来源,生活还比较贫困。
“如果我不带领我的父老乡亲致富,我就不配做这个支部书记,也不配做蔡家杠村人。”带着这份责任、这份诚心,蔡继友一面通过走村访户,耐心给每户宣讲例证,鼓励他们开展小规模的养殖尝试;另一方面通过自身实践,率先开始养殖,以实际收益来说服身边的群众走上养殖的致富路。目前,蔡家杠村很多村民都通过小规模养殖获得了丰厚收益。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好口碑。蔡继友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间。不管是村民邻里之间“鸡毛蒜皮”的小事,还是村民搞建设找资金的大事,总是喜欢找蔡继友,请他出谋划策,他已俨然成了村上的“主心骨”。如今的蔡家杠村,蔡继友成了所有群众的知心朋友,大家有困难、有委屈、有喜悦都愿意找他倾诉,和他分享,大家都说:“蔡书记是我们的好书记。”
新闻推荐
连日来的高温天气,让汶川县三江镇景区的休闲避暑游火爆。虽因友谊隧道实行交通管制,但每天都有数千游客自映秀绕道涌入景区,景区周边的农家乐生意火爆。众多自驾游一家老小或在三江水边嬉戏,享受着漂...
汶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汶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