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舟炬
“救人肯定是最重要的,就算是在大街上,我也会这么做。”5月16日,回想起前一天在马鞍山市中心医院发生的一幕,谢舟炬的话语里仍然充满了坚定。
戴着眼镜,瘦高身材,今年42岁的谢舟炬是市首建建筑公司的一名工程师,也是市凡星公益协会的一名成员。5月15日上午,在他的帮助下,市中心医院成功挽救了一位患有心脏病的老人。
儿子等着打点滴他却忙着去救人
5月15日上午8点20分左右,因为5岁的儿子感冒发烧,谢舟炬带着他来到市中心医院输液。在护士备药的时候,谢舟炬来到洗手间上厕所。期间,一阵急促而又厚重的喘气声从洗手间内的一个小隔间传来,谢舟炬回头一看,有一只手搭在了隔间门板的上部,他没有多想便赶紧走上前去,门没有关紧,一个看上去70多岁的老人蹲在里面,虚弱地用尽力气挤出了一点微弱的声音:“我站不起来了!我站不起来了!”
见此状况,谢舟炬意识到情况不妙,他立刻扶起了老人并帮他简单整理好了衣裤。像抱孩子一样,一个“熊抱”把老人直接抱进了抢救室。
把老人交给了急救室的医生护士,并说明了情况后,谢舟炬这才想起来儿子还在等着挂水,这时候,距离他离开儿子已经十几分钟过去了,他赶紧一路小跑地赶到了输液室,还好,儿子没有哭闹。之后,他打电话叫来了孩子的爷爷奶奶,安顿好儿子后,谢舟炬还是不放心老人,就再次返回了抢救室。见老人已经挂上了水,度过了危险,他终于放下心来。
“当时的情况很紧急,老人情况很不好,没有时间去犹豫,救人要紧。”谢舟炬说,即便是这件事发生在大街上,自己也一定会出手相救。
让谢舟炬感动的还有市中心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们。“我把老人抱过去,没有办任何手续,他们二话没说就给治疗了,还对我说谢谢。”谢舟炬说,这一点不仅让自己印象非常深刻,也让他看到了医院救死扶伤、生命至上的大爱精神。
就医及时双方合力为老人生命“护航”
面色紫绀、神志不清、呼吸急促、满身大汗,血压也达到了210/110mmHg……一边翻着15日的抢救病人记录表,一边回忆着当时的情形。对于当天发生的一幕,市中心医院抢救厅护士长翟光维记忆非常深刻。
“多亏了那位先生,不然老人家就太危险了。”翟光维说,老人姓张,今年79岁,在没有家属陪同的情况下,一个人来到医院做身体复查。由于当时情况紧急,人送来后就直接启动了医院的绿色通道,对老人实施了供氧、心电监护、血糖监测和静脉输液等措施,并给他口服了降压药,等待老人身体好转了一些之后,医院又对他进行了CT检查,并通过老人身上的手机联系到了其家属。
翟光维说,经过医生的诊断,因老人有便秘史、高血压,在厕所蹲得时间过长才导致脑供血不足,从而发生了心源性昏厥。由于送医及时,加上医院开通的绿色通道,老人才得以转危为安。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老人本人及家属对谢舟炬和医院非常感激。听到老人一切都好,已经和家人平安回家以后,谢舟炬也放心了。回想起这件事,他也在内心默默地给自己点了个赞。
不仅如此,作为公益组织的一员,谢舟炬也经常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国家公祭日、无偿献血、义卖、关爱抗战老兵等等,只要有空,谢舟炬都会积极参加。早在2008年汶川地震时,他还给灾区人民捐了近3000元的善款。
“做公益是开放式的,只要你有一颗公益的心,无论你是什么身份,无论你在不在公益组织里,只要做了,就是公益大家庭的一员。”谢舟炬说,自从加入公益组织以来,自己的生活充实了许多,看到许多普通人的善心善举,自己也觉得做公益真的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对孩子、家庭和社会都是一种正能量的带动和传递。他说自己也会一路坚持下去,也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加入进来,让公益之路越走越宽。
文/本报记者黄莹(图片由谢舟炬本人提供)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禛祎通讯员栾晓慧摄影报道)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造成六万多同胞遇难,两万多人失踪、28万多人受伤。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九个防灾减灾日,区民政局在芝...
汶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汶川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