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继坦
陈中华
朱宇
■本报记者李宗文
本报发起的“爱帮之家 情暖南宁”7月相约南宁晚报爱心助学慈善之夜预告引起了邕城艺术界的热切关注。南宁市美术家协会、南宁市书法家协会以及众多艺术家行动起来。在接受采访时,艺术家们表达了对学子的关心,透露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书画家表示,不仅要描绘出最美水墨丹青,更要传递人间爱心。
援助之手 回馈社会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广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宁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潘继坦同时也是南宁慈善总会理事。多年来,他一直热心参与慈善活动。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他和南宁书法家协会、南宁美术家协会的艺术家们一起参加了书画义卖活动,将艺术家的关怀第一时间送到灾区。他同时还是广西艺术学院和广西师范学院的外聘教授,对学子的生活非常熟悉,非常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因此,每当社会上出现有意义的帮助大学生的活动,他都会积极参与。
中国美协会员、广西北部湾书画院院长陈中华笔下的大海、荷花以及各种人物形象为人津津乐道。他的作品曾在全国美展、海峡两岸书画名家大展、中国美协会员作品展中获金、银、铜奖,版画《海韵》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
陈中华和《南宁晚报》有着很深的缘分。他一直都在关注《南宁晚报》的动态,除了通过报纸关心国内外消息,他自己也不时成为报纸上文化新闻的主角。比如,他作为广西北部湾书画院的领军人物,经常会有新闻出现在报纸上。这时候,他显得特别自豪,“我是南宁人,我和南宁的书画家用手中的笔去描绘家乡的美丽,北部湾的巨变,传达向上的正能量,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为此,他会不定期组织南宁的书画家进行各种形式的采风,将南宁日新月异的面貌通过丹青的方式呈现给大家,“看着南宁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就特别开心”。同时,他特别热衷公益事业,在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他立即创作出作品《生命在呼唤》,在《南宁日报》和《南宁晚报》上发表,他希望通过艺术宣传的形式,号召更多的中华儿女共同关注四川的亲人。除进行个人善款募捐及物资捐赠,陈中华还表示,可以采用更多的形式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以身作则 帮助他人
南宁市美术家协会的朱宇在法国学习生活十多年,有着特殊的人生经历。他3岁就入门学画,师从祖父母——著名画家朱培钧先生和著名雕塑家陈禾衣女士,艺术世家的熏陶给了他最好的艺术灌溉。他自小就拜读了齐白石、吴冠中、潘天寿等名家的画作,深谙于心。14岁的时候,朱宇就在南宁市少年儿童中心举办了人生中第一场画展,展出8岁到14岁创作的七八十幅花鸟画作品。据朱宇的父亲朱连理回忆,当年朱宇的技法已近乎成年画家,在南宁引起了不小的轰动。19岁到26岁,朱宇在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广西师范大学、广西艺术学院等院校,受诸多大家的指导,掌握了扎实的中国画技艺。而旅法十多年,朱宇接受到不一样的艺术教育,更多的是思想和想象力的开拓,审美观点的塑造。国外莫奈、毕加索、达·芬奇等大师的作品,让他领略到西方艺术的魅力,更让他开阔了思维。
现在已经回到南宁的朱宇告诉记者,他目前的工作就是和学生打交道,让孩子学到中国和国外美术的精髓。因此,一听到这是和学生有关的慈善活动,他立即答应下来。他也希望通过以身作则,让孩子们从小就有爱帮他人的善心。
新闻推荐
顺庆携手汶川,仅用9个月时间,在海拔2300多米高的木上村打通交通瓶颈、引来安全水源、建起奔康产业园、搭建电商平台———一个云端羌寨的脱贫路
●曾江林王煜桢“妈母,今天又赚了300块!”“呐咕勒(好得很)!”6月的汶川小雨纷纷,虽是仲夏,大山深处的克枯乡木上村却春意盎然。土木结构的平房里,刚从村电商站回来的大学毕业生应享会和坐在...
汶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汶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