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俊张欣
6月10日,利州区大石镇五一村800亩桃园里,红红的果实压弯了枝条。村里9家采摘农家乐都是人来人往,随处可见前来采摘的市民,挎着的篮子不一会儿就被装得满满当当。这可乐坏了五一村的村民。
“再过几天,沙红桃和迟油桃也要成熟了!”正在给客人装桃子的村支部书记董文银扭头对我们说。
“1990年种下第一棵桃树的时候,我才17岁。”董文银笑道。27年来,他前前后后已经种了不下2000棵桃树。
“5·12”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期间,五一村决定将桃树种植作为支柱产业。见董文银的桃子卖得好,村民都跃跃欲试,不到一年,家家户户都种起了董文银花了三年时间精心选育的“中油4号”和“中油5号”两个品种。
“以前从陕西杨林引进品种试种,还专程花钱去参加了那里的农博会,去年变成受邀参加了。”董文银告诉记者。
2012年村里成立利州区蜀利果树专业合作社时,董文银众望所归,成为了理事长。为了保证果实质量,合作社免费为农户提供树苗、技术支持和销售服务,还专门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果树专家王安柱前来进行现场教学。“当时70多个年轻的村民来学习,学了以后又教给年纪大的,每家每户都有个技术员!”董文银道:“现在,说起我们黎家坝的水果,经销商都要竖起大拇指!”
村民王志堂家里种了三亩水果。自合作社成立以来,妻子王晓清积极参与技术培训,如今家里的果园都由她打理。同时,一家人再也没有为销路发过愁。“多亏了村上和合作社联系媒体帮我宣传,水果一成熟,采购的人就直接来家里了,去年一共卖了两万多。”王志堂说。
得益于一届接着一届干的村干部的重视,在广元蜀利果树专业合作社带动下,五一村鲜桃作为脱贫增收的富民产业迅速发展。目前,该村共有桃园800亩,实现了全村农户100%种植,每亩可收入5000元左右。因发展产业带动能力强,董文银被评为区级“科技拔尖人才”。
品质好自然不愁销路,该村鲜桃就近销往城区超市,还通过合作社销往陕西,2015年销售额达380万元,去年销售额则超过了500万元。
为了方便游客尽情体验采摘乐趣又有地方吃喝娱乐,董文银和家人一合计,又在桃园附近新建了“桃花源”农庄,各种特色小吃、生态野菜、烟熏腊肉等农家饭菜颇受游客青睐,在他的带动下,村民新开办了6个农家乐。
与此同时,村里现在还种起了葡萄、枇杷、樱桃和西瓜。“三月、四月赏花,五月摘樱桃、枇杷,六到八月采桃子,八月、九月尝葡萄,我们村四季都飘起花果香!”董文银信心十足。
新闻推荐
货车“闯祸” 绕城高速府河大桥受损 绕城内侧双向通行 交警建议绕行
本报制图曹劲松绕城高速东段府河大桥一重型货车撞击桥梁,导致桥梁主要承载构件受损严重昨日记者从市交管局获悉,昨日凌晨3时左右,G4201成都绕城高速东段府河大桥发生一起重型货车(豫AW1057)撞击桥梁的...
汶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汶川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