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成的通往梯子岩村的水泥公路缠绕在山间。
本报记者张玉伟文/图
9月4日,阴转小雨。朝天区陈家乡深切的“v”字形山谷,笼罩在白茫茫的雾气中。
一大早,记者跟随朝天区政协办公室驻该乡梯子岩村第一书记权东乘着面包车,“咆哮”着向大山尖上爬去。3.5米宽的硬化公路,在悬崖峭壁间显得更加逼窄;一道连一道的急弯,把人忽而甩向左边、忽而甩向右边;陡急的地方,打滑的轮胎发出刺耳的摩擦声,令人胆战心惊。
下岗的骡子
爬行了近两公里,海拔高度一下上升了500多米。在一处悬崖边上,终于见到了人家。该村三组的余正兴和老伴刚刚吃过早饭,忙着招呼我们坐下。
今年已70岁的余正兴,以前是村里的医生,每家每户的具体情况他都一清二楚。
他向记者讲述,在汶川特大地震之前,村里连一米机耕道都没有。生活在这里的村民,祖祖辈辈的出行都要翻山越岭,手脚并用攀爬四百多米长、垂直高度300多米的一段悬崖方能进山出山。此路段形如梯子,故此称为梯子岩。
梯子岩村,共141户496人,其中贫困户37户126人。村内沟壑纵横,山高坡陡,自然条件非常艰苦。
“梯子岩那地方陡得很,祖辈们在石岩上凿出石窝窝,最宽的地方也只有一尺多宽,老老少少都是手脚并用的往上爬。”说起那段艰险的道路,老余用干枯的手不住的比划着。
他讲述,从他记事起就有三个人从梯子岩上掉下了悬崖,唯有一位年纪小的姑娘被崖上的枯树枝挂住了,才保住了性命。以前村里养头生猪要卖出去很困难,要么在村里找几个壮劳力往下背,要么就牵头牛、猪就跟着走。“有年我们喂的猪长得太胖了点,结果在路上就给累死了!”余正兴的老伴赵金莲忙插话道。
“2004年,村里有人从甘肃买回来几头骡子,组建了骡子队。”老余讲,自从有了骡子队,乡亲们的生产生活物资都靠这群牲口出力。但梯子岩太陡,骡子也没法过。每次都得在陡峭的密林中绕行5公里以上,才能进村。
“交通运输骡子队,商品盘缠靠人背;生猪出栏靠人抬,无路无桥梯子岩。”梯子岩村支部书记王庆如告诉记者,这几句顺口溜是梯子岩村以前的真实写照。当记者问及骡子队的情况时,王庆如打趣地说:“现在都还有几头,不过全都下岗了,过得很悠闲。”
自新一轮脱贫攻坚工作以来,朝天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帮扶部门区政协办一道,积极争取项目、筹措资金近500万元,新建并硬化通村通组公路12.6公里,修建便民桥1座。目前,通村通组硬化路已经达到95%以上,80%以上的农户入户路都通到了家门口。
老余的传家宝
制约梯子岩村发展的不仅是交通瓶颈,饮水也曾是乡亲们心里的一个痛点。
“以前吃水全靠背,清早天不亮,背着细颈坛子走3里多路才能到井上。”余正兴介绍,由于当地是喀斯特地貌,加之山高坡陡,水源奇缺。所谓的水井,也仅仅是一处出水量很小的泉眼,却要供全村人蓄饮用。“前一个人舀了,后一个人要等半个多小时又才能聚点水。”
每一滴水都像啥一样金贵。赵金莲说,以前一家人每天洗脸都只有少半盆水,大家轮流洗,最后还舍不得倒掉,用这水来喂猪。要洗衣服,都要攒一大堆,背到5里外山脚下的安乐河里去洗。
“在我们村里,最大的家产就是装水的缸和背水的坛子。”谈话间,余正兴从屋里抱出一个陶罐来。他告诉记者,他家背水的坛子已传了五六代人、100多年历史了。
赵金莲带着记者一一看了曾经装水的三口大缸,其中一口依然安置在厨房中央的柱子旁,只是大缸上方多了一个水龙头,赵金莲把水龙头一拧开,清亮的自来水欢快的流进缸里。“现在虽然不用它了,但一直要留到起,要让后人记得以前生活的艰苦,珍惜今天的好生活。”
“我活到这么大的岁数,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全都实现了。”该村一组的赵世清老人,正带领几位后生自发的用混凝土浇筑一口蓄水池。他用长满老茧的手在眼角边抹了抹,向记者介绍,村里的自来水是从3公里以外的朝天镇引过来的,政府建了集中供水池、安装了水管,让自来水通到了各家各户。
“国家对我们的扶持这么大,一定不能吃上了水忘了挖井人。”赵世清老人还不住的教育年轻人们要感恩,他介绍,由于他和其他4户居住的海拔相对较高,他们通过商议,决定不再给政府和帮扶部门添麻烦,自己集资建一口较小的蓄水池进行中转,这样就能完全保障他们几户的供水了。
在和大家的交谈中,大家的共同感受:梯子岩村彻彻底底地变了样。记者还了解到,近年来,梯子岩村在加快以道路、饮水、电力、农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靠山吃山、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增加群众“造血功能”。目前,该村已发展核桃、魔芋等特色产业1500多亩,种植柴胡、夏枯草等中药材近200亩,养殖跑山鸡1万多只、生猪2000余头,贫困户基本达到家家有1个主导产业。
新闻推荐
本报讯(赵瑾雯记者彭娟)9月5日上午,汶川县吉伟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周继平开着卡车,拉着母牛,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分别为绵虒镇白土坎村和板子沟村的两户贫困户送去了即将由其代养的母牛。来到白土坎村贫...
汶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汶川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