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新闻 马尔康新闻 金川新闻 小金新闻 阿坝县新闻 若尔盖新闻 红原新闻 壤塘新闻 汶川新闻 理县新闻 茂县新闻 松潘新闻 九寨沟新闻 黑水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阿坝州 > 汶川新闻 > 正文

大禹的传说

来源:四川经济日报 2017-09-28 03:48   https://www.yybnet.net/

莫然/文 余耀明/图

大禹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共祖之一,自古以来,大禹的传说不但在汉族地区流传甚广,也一直受到羌族人民的崇拜。大禹所在的古羌部族,被帝尧征召治水,大禹接替治水失败的父亲鲧后,历时十三年,最终完成治水大业。自此以后,中原地区成为适合农耕的沃土,华夏文明从此进入繁荣发展的时期。

在羌族民间流传的“禹的传说”历史悠久,以“民间文学”入选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故事中可以看出,大禹出生在西羌,治水始于岷江,“岷山导江”既是传说,也是历史。故事由六个部分组成:石纽投胎,出世不凡,涂山联姻,背岭导江,化猪拱山,功德永垂。“禹的传说”歌颂和赞美了大禹不凡的成长,以及治水建功的成就。

如今在进入汶川县绵虒的213国道路口,一尊高达16米、重30吨的大禹像巍然挺立于群山和岷江之间,作为汶川县的文化地标之一,这里的大禹文化旅游区已成为宣传和弘扬大禹治水精神,传承羌族民间文化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纽带。

故事

千百年来,关于大禹的传说一直在民间口头流传,虽版本各异,但都反映出羌族人民对于远祖大禹的崇拜歌颂之情。汶川县境内的大禹传说流传地主要分布在岷江河谷的威州镇、龙溪乡、雁门乡、克枯乡、绵虒镇等地。从大禹带着天意出生、立志为民治水、恋爱成婚、夫妻治水、背岭导江、万事敬仰等方面,积极歌颂和赞美了大禹不凡的成长以及治水建功的成就,让后人受到鼓舞和教益。此外,在北川县、理县通化镇、什邡市等羌族聚居区,也有不少关于大禹传说的故事,情节大同小异。这些传说看似有些神话色彩,但却反映出羌族人民对大禹的民间记忆。

先秦时期,禹生石纽作为四川岷江上游羌人的神话传说,已在多种汉文典籍上有所记载。到了汉代,正统的文献多说“禹生西羌”或“禹兴西羌”,并在当时的碑铭中有这样的记载。扬雄《蜀王本纪》根据历史传说云:“禹本汶川郡广柔县人也,生于石纽。”并经司马迁写入《史记》,从而成为大禹诞生地最重要的文献依据。也就是说,关于大禹出生地最早的汉文献版本也来源于古羌人的历史传说。

大致在两汉时期,汉羌关于大禹的传说开始走向融合,但依然有各自不同的民族特点。也许是受“禹生广柔石纽”的影响,在现今的羌族地区多有大禹传说中的地方如汶川县绵池镇、理县通化镇、什邡市就联坪等地都有“石纽山”、“禹穴”这些古迹的存在。那时的广柔县地域很广,几乎包括了现在上述各地,这一带过去是羌人聚居区,羌人崇拜大禹,他的传说和遗迹就自然遍布于此了。

同时,北川县的禹里乡也被多数专家认定为大禹诞生地。从唐代开始,由于受汉文化影响,羌人对大禹的原始崇拜逐渐演变成建庙祭祀。当地人认为农历六月初六是大禹诞辰,遂于每年这天都举行大型祭祀活动,历时千年不绝,一直延续至今。中国民协根据这里有关大禹的传说遗迹与祭奠仪式,将北川命名为“大禹文化之乡”。北川的“大禹祭祀习俗”同样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汶川关于大禹的传说更多,留下的遗址也更为集中,而且盛传二牛抬杠的耕田方法、用羌活鱼(大凉疣螈)治疗风湿等都是大禹流传下来的,修建房屋的一种工具叫禹夹板,据说也是大禹发明的,命名则直接跟大禹有关了。这些传说固然有后世的牵强附会,但大禹生于这片高原的某地,却是自先秦以来就被确立的主流观点。

诞生

关于大禹的出生,在羌族各地的传说中有三个版本,内容各异。流传在羌族中的大禹传说都讲到大禹是羌族天神木比塔派来的治水英雄。如“石纽投胎”传说中讲到大禹是天上的神龙,他投胎那天,他的母亲看见蔚蓝的天空飘着如羊角花一样的彩云,当彩云飘到石纽山上空时,突然从云中掉下一块雪白的大石头,就在白石头触地的一瞬间,大禹的母亲感到肚子里被什么东西搅动了一下,就怀孕并后来生下了大禹。

“儿坪出世”讲的是大禹的母亲到清泗沟(北川境内)去寻食,觉得肚子痛,便靠在崖边休息,但是肚子一直痛了三天三夜,她的痛苦呻吟惊动了女神俄司巴西,慈善的女神见她很可怜,于是用神刀剖开她的肚子,生下了大禹。后来,大禹母亲休息的地方人们叫“儿坪”,意思是生儿的地方,现在祈求生儿子的妇女们都爱到儿坪坐一坐。

“石纽出世”这个传说讲天神手下的火神和水神打架,水神输了,被贬到人间,撒气发大水,淹没了田地、寨房和牛羊,给百姓带来灾难,于是天神派了一个治水英雄下凡,某天夜里,一位羌家妇女生下了怀胎十年的儿子(即大禹),母亲把儿子放进金锣岩边一个水池中洗,把一塘水都洗红了(传说后来那塘水每到八月十五晚上看上去便是红的);大禹被水一惊,哇哇大哭起来,惊动了天神木比塔,后者为大禹下了三天三夜的金雨,这些金雨落到地上变成了现在人们所说的铜这种物质。至今,汶川县境内仍然保存着历史典籍中所记载的“刳儿坪、涂禹山、禹王宫、禹王庙、洗儿池、禹迹石纹、禹碑岭、圣母塔”等众多遗迹。

北川的禹里羌族乡的清泗沟,两山峡峙,一条溪水流过此地,入清泗沟八里就是九龙山禹穴。清泗沟的大禹遗迹有血石、洗儿池、禹床、禹母池、大禹采药山、望崇山,还有石纽山下的岣嵝碑摩崖刻石等,羌人称为“禹穴沟”。据说血石的石皮如血染,以滚水洗之有腥气,取血石煎水可治难产。而所谓洗儿池是一小池,池水一年四季呈金赤色,相传禹母生禹后用池水给儿子洗澡。

岷江上游理县杂谷脑河南岸有座禹王山,传说大禹治水时曾走过那里,大禹因疲惫而躺在山坡上休息,头上戴的帽子变成了长长的北坡,身体上长出了茂密的森林,渐渐变成了一座山。在汶川还流行这样的民间传说,因这里是大禹的出生地,百里之内人不敢居,否则招祸。

而在北川,自古以来,人们即视石纽山为神圣之地。汉代时,石纽一带就是以羌族为主的少数民族管辖的地方,方圆百里之内不得人居并放牧,被视为神圣之地。甚至传说犯罪之人潜入此地朝廷不得入内追捕,三年后可获赦免。由于汶川、北川一带自古都是地震多发带,古羌人流传下来的禁忌,撇开神话色彩,其实对古羌人选择居住地有很现实的意义。

治水

当时中原地带洪水泛滥,人民流离失所。帝尧为消除水患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将治水的任务委派给大禹的父亲鲧,封为“崇伯”。鲧采用“堵”的办法,治水九年无功。帝舜继位后,鲧被革职处死。大禹是鲧的儿子,帝舜任命他为“夏伯”继续治水。面对滔滔洪水,他从父亲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

治理江河水患必须从源头开始,因此大禹数次前往江河源头,在岷江流域不断出现。传说中大禹治水是从岷江开始的,“岷山导江,东别为沱”,从此有了岷江和沱江,减轻了下游特别是成都平原的水患。

大禹接受治水任务后,认为只有找到水流的路线图才能治水成功,有老者告诉他要到石纽山对面的涂山上,才能看到水流的方向。大禹翻山越岭,到了涂山顶,似乎并没有看到水流的方向,却看到一个吹着羌笛的美丽的羌家女子,她眼睛像星星,脸色像桃花,身穿长衫,头顶花帕,她旁边的一块石头上放着一张羊皮图。羌家女子看见大禹,告诉他那张羊皮图是涂山祖传的三江九水的地图,送给他助他治水。大禹十分感激,两人情投意合并结成了夫妇。

大禹搞清了三江九水的流向后,认为只有疏通水路才能把洪水导入大海。他沿江而上,寻查是哪些大山挡住了水的出路,涂山氏用五彩金线在他的鞋帮上绣上了两朵彩云,让大禹行步如飞,这就是现在羌人穿的“云云鞋”。

传说鲧为舜所杀后化为神灵黄龙,住在弓杠岭下,暗中庇佑自己的独子,促成其治水成功。它让大禹骑在它身上并查清了水路,大禹不知黄龙是自己父亲的化身,为感激其帮助,求天神木比塔封黄龙为神。黄龙不愿受封,藏在大山脚下,后人则修了黄龙寺为纪念。。

大禹查清水路后决心移开几座阻挡水流向大海的大山,岷江水流到广柔这个地方时,被一座高大的山岭挡住了去路,在七八月份雨水多时,几百条山沟的水都流入岷江,岷江水却被大山堵住流不出去,于是暴发洪水;而大山后面的平原却因为水量不够而发生旱灾。于是,传说大禹甩开膀子,登起八字脚,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把挡住水路的大山背了起来,摔到一边去,这座山后来就叫“禹背岭”。

传说大禹治水期间,古茂州(现茂县)的大山里有一条乌龙,经常在发洪灾时出来祸害当地百姓。它的尾巴一甩能推平几座山,口一张能吞食千百牛羊,茂州百姓苦不堪言,于是在洪涝来之前,给它献上牛群羊群。也是大禹,从天神那里借来九钉神耙,同乌龙大战,妻子涂山氏亲自擂响岷江边上的一面石鼓,为大禹助威,最终大禹战胜了乌龙。大禹用钉耙钉住乌龙,钉耙化作了九顶山峰,使乌龙永世不能出来作孽。如今,茂县擂鼓镇据说就是当年涂山氏擂石鼓的地方。距汶川绵虒镇15公里的羊龙山腰,还有一个村落叫禹碑岭,村中有一通石碑被一棵大树包裹,相传那里就是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地方。

传说涂山氏在大禹治水过程中劳苦功高,从献羊皮图、做云云鞋到擂鼓助战,但为治水东奔西跑的大禹,却在九年中三次经过家门而不入。涂山氏祈求天神把自己变成了一头神猪,去帮助大禹开山导水。她每天黑夜悄悄来到大山下,用嘴拱山,给江水开路,天亮前变成人回到涂山。大禹发现挡水的大山被推平了许多,岩石上还有猪毛和血迹,于是晚上来到江边观看。只见挡住水路的那座大山正渐渐垮下去,水通过山口向东流去,大禹看到是一只如小山包一样的猪正用力拱山。他上前致谢,涂山氏见大禹来了要逃走,被大禹一把拉住,现出了原形。见大禹识破了自己,涂山氏觉得自己化成猪的样子太丑,于是又变回神猪沿江向西跑去,一口气跑到古西凉国去了。

大禹治水从岷江开始,以后又治理黄河流域,历时十三年,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淤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民间流传的大禹传说内容十分丰富,不但是羌族、也是整个华夏民族共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古的华夏大地远不如今天这样宜居,正是经过一代一代先民们治山治水,方使华夏大地成为农耕文明诞生的一块宝地。虽然一些学者认为大禹治水的故事属于神话传说,但其实它是文字发明前,我国先民从狩猎游牧文明发展到后来的农耕文明的一种集体记忆的体现。大禹的传说流传至今,传递着一个重要而可贵的信息,那就是大禹为民谋利、战天斗地的开拓进取精神,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进。

新闻推荐

藏寨羌乡描绘和谐画卷 汶川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侧记

■伍排勇杨超记者王望汶川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也是全国仅有的四大羌族聚居县之一。全县有藏、羌、回等13个少数民族5.8万余人,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59.5%。近年来,汶川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

汶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汶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大禹的传说)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