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新闻 马尔康新闻 金川新闻 小金新闻 阿坝县新闻 若尔盖新闻 红原新闻 壤塘新闻 汶川新闻 理县新闻 茂县新闻 松潘新闻 九寨沟新闻 黑水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阿坝州 > 汶川新闻 > 正文

龙群霞和她的3个“汶川娃”

来源:泸州日报 2018-05-14 20:26   https://www.yybnet.net/

龙群霞和“女儿”王莹翻翻相册,相册里记录了她和孩子的点点滴滴。 本报记者 朱虹 摄

■本报记者朱虹

实习记者 黄秀玉

5月9日下午,龙群霞在朋友圈里发了儿子和女儿家大樱桃成熟和采摘的一组照片,配文写到:“儿子家的大樱桃,需要的请联系。女儿家的也成熟了……”不一会儿,好些朋友点赞留言要买大樱桃,还有人说要组团去汶川买。

龙群霞发朋友圈说的儿子和女儿,是她2008年汶川地震后结对认下的3个“汶川娃”——王莹和蒋佳俊、蒋佳敏兄妹。

汶川地震震裂了该县克枯、草坡2所小学的教学楼。当年8月12日,这2所小学的657名师生到江阳区黄舣镇的泸州十中异地复课。江阳区妇联、区总工会和共青团江阳区委共同发起了“江阳妈妈、江阳爸爸”活动,首批256名“江阳爸妈”与266名汶川灾区来泸学生结成了帮扶对子。龙群霞就是其中一个“江阳妈妈”。

要为汶川做点事

“既然认了,就是一辈子的亲人”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龙群霞一直想为汶川灾区做点事。地震第二天,她就到市中心血站献血。在献血之后,她还想为汶川灾区的人民做点事。知道江阳区在招募“江阳爸妈”,她毫不犹豫报名。

刚开始,龙群霞结对的只是10岁的王莹。在学校里的第一次见面,小姑娘就喜欢上了这个戴着眼镜、笑起来很温柔的龙阿姨。当“江阳爸妈”有要求,就是要经常与结对的孩子进行电话交流,还要抽出时间或利用节假日,与孩子同吃、同住、同乐,让孩子在异地享受到家庭的温暖。

那时,龙群霞没有车,自己经营的养老院也丢不开手,每个周末总是花几十元打车到学校接孩子。

一次,龙群霞听老师说,蒋佳俊、蒋佳敏的结对人很少来,两兄妹很可怜。从此,龙群霞给周末结束回学校的王莹准备水果零食时总是多捎上两份。记不得捎了几次吃的,一次龙群霞接王莹放学,蒋佳俊牵着妹妹蒋佳敏的手主动找了过来,扭捏半天才小声说出想认她当“江阳妈妈”。看着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希冀的眼神,龙群霞笑着点点头。后来,经过协调,蒋佳俊两兄妹也成了龙群霞帮扶的孩子。从此,龙群霞每周末接送孩子的出租车坐得满满当当的,一路笑声。

在泸州,3个“汶川娃”拥有了很多个第一次。在这些第一次的美好回忆里都有龙群霞陪伴:孩子们没看过飞机,她带着孩子们到蓝田机场看飞机;带着孩子们第一次坐在肯德基里吃汉堡;围坐在火锅面前,教第一次吃火锅的孩子们在涮毛肚烫鸭肠时数数计时……

3个孩子在泸州异地复课的一年时间里,龙群霞的大女儿在外读书,小女儿在奶奶家住,龙群霞无论到哪里“走人户”都带着三个孩子,有时候还主动给请客的人说,“你晓得请我就是好几个人哦”。亲戚朋友们也从起初的惊讶到后来的习以为常,要是有一个孩子不来,亲戚朋友还会主动问孩子的去向。

孩子们回汶川读书后,龙群霞也放不下他们,经常打电话问学习情况,每年都要去汶川探望孩子,给孩子送去学习用具、衣服。龙群霞还建了一个“江阳爸妈”QQ爱心群,组织了两次“江阳爸妈”到汶川看望“儿女”们的活动。

两年后一次通话中,王莹在电话里主动改口叫龙群霞干妈。电话这一头,龙群霞应得顺口,仿佛彼此心中早已这样称呼。这一年,再次在汶川相见,蒋佳俊、蒋佳敏也改口叫干妈。

龙群霞说,自己家的亲戚少,“既然认了,就是一辈子的亲人。”

三个家庭“一家亲”

十年结下的亲情改变人生轨迹

王莹是3个孩子中在龙群霞身边待得时间最长的,对她来说,龙群霞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得以让她人生场景的主阵地从汶川大山转移到泸州这个城市。王莹说,“有时候,我父母没想到的,干妈为我想到了。”

读初中时,王莹的成绩一般,父母想让女儿不读书去打工。龙群霞得知后,劝阻了王莹父母,并帮王莹当“参谋”,让她集中攻读主科考护士。王莹也很努力,如愿考上了西南医科大学高护专业。

前年,龙群霞60岁生日,王莹做了一本手工相册当礼物。龙群霞很爱惜,每每翻看都会红了眼眶。这本手工相册中,有很多龙群霞和孩子们的照片,还有王莹写下的平时没有说出口的话。相册最后一页,王莹写道,地震让她认识了龙群霞,是龙群霞的出现让她走出了大山。如果不是龙群霞的帮助,自己有可能一辈子碌碌无为地活着。

十年时间,王莹由曾经皮肤略黑、性格害羞的小姑娘长成了皮肤白皙开朗的青春少女,但对龙群霞的信任和眷念却不曾变。王莹说,她要成为像干妈一样善良、帮助别人的人。

王莹喊龙群霞“干妈”,龙群霞则喊王莹“幺妹”。母女间的日常互动就和天下任何一对母女一样普通又有爱:做好早饭的妈妈一叠声喊醒赖床女儿的“叫床服务”,妈妈笑话轮休回家不睡自己卧房却与小姐姐挤一张床的调皮,肩并肩坐在沙发上翻看相册时妈妈抖出小时候的糗事惹得女儿连连“求放过”……

在泸州异地复课的这一年,也同样让蒋家兄妹见识了城市的斑斓世界,小小心灵萌发了走出汶川大山的念头。龙群霞逢人就喜欢说起很有出息的3个孩子,话语里有一种母亲夸奖自家孩子的自豪:20岁的王莹正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实习;在四川路桥公司上班的俊俊正在叙永参加叙毕铁路的建设;敏敏是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还在汶川读书,成绩也很好。龙群霞也像寻常母亲一样,抱怨忙工作的俊俊开车到泸州陪她吃完宵夜又连夜赶回叙永,嘴角却含着笑;会因为敏敏打电话向她“汇报”成绩进步了,高兴得眉飞色舞……

十年时间,不论是3个孩子在泸州读书的一年,还是远隔几百公里的九年,龙群霞一直与儿女们联系。因为,她和她的3个“汶川娃”,还有孩子所在的家庭早已亲如一家人。

这几年,蒋、王两家种了很多大樱桃。为了帮助他们家提高收入,从2011年起,龙群霞主动帮他们卖大樱桃。每到大樱桃成熟的时候,就在QQ空间、朋友圈发照片和视频,把他们两家的大樱桃介绍给泸州的朋友。

9日这一天,龙群霞接到了俊俊妈妈从汶川打来的电话。电话里,俊俊妈妈向龙群霞求证:“听俊俊说,18号要和干妈一起回汶川,这事定了没?大樱桃熟了,赶快回来吃。”

是的,樱桃红了,也正是敏敏期末考试的时候,马上要高考了,得回去看一看这个孩子。龙群霞的心一下子飞回了汶川的家,她拿起手机拨通了俊俊的电话,心里想着,得赶快把出发时间定下来,好久不曾回家,总还得准备准备呢。

新闻推荐

镜头:各界人士参观灾区发展振兴成就展

5月12日,国际友人参观《“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发展振兴成就展》。5月12日下午,成都一对夫妻带着孩子参观《“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发展振兴成就展》。5月1...

汶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汶川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今生只嫁橄榄绿2018-05-14 12:50
猜你喜欢:
评论:(龙群霞和她的3个“汶川娃”)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