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阿坝 今日马尔康 今日金川 今日小金 今日阿坝县 今日若尔盖 今日红原 今日壤塘 今日汶川 今日理县 今日茂县 今日松潘 今日九寨沟 今日黑水
地方网 > 四川 > 阿坝州 > 今日小金 > 正文

杨华珍:让藏羌绣走向世界舞台

来源:成都日报 2019-07-08 01:37   https://www.yybnet.net/

吴志维(青羊区)

“我问星巴克的人:你们卖什么的?对方说卖咖啡。我说:藏羌绣图案里面没有咖啡,我就用茶树来代表吧!欧莱雅的人说,他们的化妆品是8种植物提取的,我就用藏羌绣的风格把8种植物的图案连缀起来。他们一点都没有改我的设计,直接用在了他们面向世界的产品上!”杨华珍指着她邛窑遗址公园工作室里陈列的几幅设计图案自豪地说。

回想起10年前,她刚带着十几位藏族阿妈来成都闯荡的时候,如今的一切,犹若幻梦!

从刺绣能手到摄影记者

1957年出生于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的杨华珍,做针线活的历史要从一个布娃娃说起。七八岁时,父母带她到县城玩,亲戚家小孩有个布娃娃,让她爱不释手。可是没玩一会儿,父母就强行带她离开了。回到家,她念念不忘那个布娃娃,于是大起胆子把妈妈收藏的一块布剪开做起娃娃来。当然,这次大胆尝试的结果是她被痛打了一顿。可她对针线活的热爱却并没有被打灭。既然已经用会了针线,稍大点,她就跟阿妈学习挑花刺绣了。阿妈是跟外婆学的。外公家当年是贵族,外婆得以在家虔诚地绣制唐卡,长年潜心研究针法,绣工精湛。很快,心灵手巧的杨华珍就熟练地掌握了藏族毛、麻、棉编织及挑花、刺绣技艺,成为远近小有名气的织绣能手。

高中毕业后,杨华珍在当地做了民办教师,教语文和美术,后来她却对摄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小金县,要学习摄影和暗房技术谈何容易。但杨华珍是个执着的人,在丈夫的支持下,她买来相机、胶卷和有关摄影的书籍开始自学,没有人指导,她将遇到的疑问记在本子上,带到成都向专业人士求教,回来后再反复操练。功夫不负有心人,1985年,她的相馆在小金县城开业了,生意火爆。一个女人,从零开始,单枪匹马在县城里撑起一家相馆,让不少当地人赞叹不已。

1991年,阿坝日报社招聘摄影记者,杨华珍觉得这是个更广阔的天地,试着报了名。开相馆的考摄影,技术当然没问题,可她的文凭却成了拦路虎。可杨华珍不服输,她报了成人自考班,刻苦学习,最后居然拿下了大专文凭,成为自己向往的摄影记者。由于在美学方面有很高的领悟力,很快,她就成了包揽头版头条图片的“专业户”。

如果没有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杨华珍此后的人生可能就没有什么波澜了。可是,地震改变了她的后半生。当天,杨华珍正挎着相机在汶川县采访,劫后余生的她伤痛地看到,身边会刺绣的十几位藏族姐妹都失去了昔日的家园,一下子没了生活的来源,有的还带着未成年的孩子。同时她也感动地看到,来自全世界的爱涌向地震灾区,那么多素不相识的人,捐钱捐物,以各种方式帮助灾区群众。那么作为本地人,自己能做些什么呢?杨华珍觉得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目标。她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凭着刺绣技艺,带这些有手艺的藏族姐妹到成都去闯荡,帮助她们建立新的生活!

藏族阿妈闯成都

拿出多年的积蓄,杨华珍注册了阿坝州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协会,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藏族编织挑花刺绣技艺”和“羌绣”的保护机构。她在成都的文殊坊租下一套房子,领着十几位藏族阿妈来到成都。

杨华珍多年走南闯北见识广博,可她从阿坝高原山村带出来的不识字的阿妈们是第一次到大都市。电影中才能看到的画面出现了:十字路口的红灯亮时,一群身着藏族服装的阿妈在路边等待,绿灯一亮,杨华珍一声令下,一排阿妈迅速手挽手地冲过斑马线。这在当时,几乎成了文殊院周围的一道风景线。

她们在荷花池买来布和针线,开始创业。十几位阿妈每天埋头苦绣,作品出了不少,却不知道怎么去推销自己的产品。半年了,一件绣品也没有卖出去,这个团队就靠杨华珍的积蓄度日。3万元很快就花得所剩无几了,大家都不知道下一步怎么办,于是商量散伙,把积累的绣品拿回九寨沟或四姑娘山等旅游地卖了,然后各自回家。可是其中两人坚决反对,说我们出来的时候是给家人保证要在成都闯一番天地的,怎么好意思就这样灰溜溜地回去?于是,大家只有在迷茫中坚持。

努力者必有好运。终于有一天,第一个大单来敲门了。一个法国人在文殊院看到阿妈们的绣品,眼前一亮,请她们绣制一批桌布、桌旗、床罩等家具用品。这份总价30万元的产品让她们欣喜若狂,简直不敢相信。藏族阿妈们赚到了第一桶金,除了留下基本生活费,她们商定将资金用于继续发展。随后,在一次活动中,一位外省的房地产老总打算捐赠60万元给工作室。杨华珍一夜辗转反侧,最终决定“要订单不要赞助”。最终,对方尊重杨华珍的决定,订了60多万元的绣品。

从此,藏羌织绣成为杨华珍的事业。她经常到汶川、理县、小金、红原、九寨沟县等农村、社区、寺庙举办流动培训班,传习藏羌织绣技艺。2008年至今,先后培训3000余人,使部分农村妇女、残疾人士实现了“居家就业、在家致富”。同时,她还在成都市金牛区花照社区、成都市龙泉驿洛带镇开办传习班和讲座,积极向社会各界传播藏羌织绣文化。

保护、传承、发扬

为了使藏族织绣与羌绣技艺可以同时得到保护和发展,杨华珍长期深入到藏羌民族中收集藏羌织绣传统技法制作的作品,并进一步整理、修复、融合、创新,对藏羌织绣技艺进行抢救性保护。至今为止,她的团队已收集藏羌织绣服饰图案600种以上;藏羌织绣挑花刺绣绣片920余件;藏族毛编织、麻编织、布编织(各种编织腰带、鞋带、呷乌带)样品260余件。她们还对藏族挑花和刺绣的基本技法和针法进行了较为系统地整理和归纳,编辑了多本图文并茂的《藏羌织绣培训教材》,在各地培训班广泛使用。

如今的杨华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族编织挑花刺绣代表性传承人、四川工艺美术大师、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组织会员、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杨华珍大师工作室学术带头人。她多次作为四川非遗代表前往世界各地特别是高校举行文化交流,纽约大学、耶鲁大学、东北大学等国内外高校都留下了她的身影。她认为,年轻人的热爱,有助于祖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更大的舞台

2015年,杨华珍为世界著名化妆艺术大师植村秀最具人气的两种明星产品瓶身上,分别设计了寓意着“source of life生命之源(不息)”和“external youth青春不朽(生发)”的图案。当得知瓶中是8种植物成分后,杨华珍将这8种植物的花叶以藏羌绣的元素组合成图,完成了设计。同时,五月天乐队主唱阿信和艺术家设计师不二良将“生发”和“不息”两组羌绣图案融入了服装设计的元素中。

2016年,杨华珍受托为星巴克进行会员卡羌绣图样创作,其花纹的设计灵感来自于自己的作品《十二月花》钩绣长卷。该图案为“万灵载溢”山茶花,向四周延伸的线条象征着生命与成长。如同一颗种子埋入地下,自由生根,发芽开花。她用羌人自然崇拜的思想,传递积极乐观的正能量,使用团花的构图以表达愿望能够圆满实现。

2017年10月,杨华珍与中国香港美发品牌Hair Coner合作,杨华珍担任包装图案主创设计师,为旗下“陶丝”系列洗发水设计了作品《五十六朵花》,并用藏羌织绣传统技法绣制成形。杨华珍说:“作品以56朵花象征着56个民族,以团花的形式展现出一种传统典雅的东方美。”

前不久,杨华珍的成都华珍藏羌文化博物馆在邛崃南河畔的邛窑遗址公园内向游人开放。她还时常前往邛崃南宝山,将藏羌绣精湛的工艺传授给10年前移民到此的羌族同胞,帮助她们脱贫致富。

如今,杨华珍带领着她的团队,用智慧和辛劳,将藏羌绣艺术植根在巴蜀大地,让民族艺术的花朵绽放在国际舞台。

新闻推荐

浙江上虞区向小金县定向捐赠50万元

本报讯(贺陶记者姜国春)近日,浙江省上虞区副区长一行到小金县考察,就进一步推进两地教育、卫生对接协作等事项作了交流。考察...

小金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小金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杨华珍:让藏羌绣走向世界舞台)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