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镇安乐村一组,地处白河县大山深处,海拔800米左右,三面环山,日照较短,水源充沛,土地肥沃。在这里,大自然为各类绿色生命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这里也是魔芋种植的首选之地。当地村民素有种植魔芋的传统,以前都是房前屋后,随手种几颗,待到成熟时用传统的工艺将其加工食用。劳作多年的人们或许从未想过魔芋终有一天可以像玉米、小麦一样大面积、规模化种植,没想过它的经济价值或许远超传统作物,更没想到在他们身边,就有一个将魔芋种植当成事业来发展的人。这个人就是宋家镇安乐村一组村民卫支光。
2013年,卫支光从外面打工回来,看到村上大部分土地都闲置撂荒,无人管理,觉得甚是可惜,便对妻子说:“这些年也跑了不少地方,凭良心说咱老家的土地还真不比别的地方差,你看这撂荒后长的野草都又肥又大的,咱为啥不能流转过来种点啥呢。”
卫支光开始思索如何向家乡的土地要效益。想发展一项事业,好项目是关键,对农业种植比较熟悉的他,经常向县“农业110”咨询,并四处考察收集资料,先后多次奔赴四川、云南等省。综合市场前景,结合本地气候特性,他最终选中了魔芋产业。卫支光说,“为啥选魔芋呢,因为魔芋适宜中高山种植,产量高,又具有天然的膳食纤维,保健价值高,符合当今社会人们对食材绿色纯天然的要求。”
2014年,卫支光流转土地500余亩、林地1500余亩,进行魔芋林下和间套种植。在当地农业部门的技术指导下,当年便完成300亩的种植量。夏天伊始,整片碧绿绵延至天际,苍翠欲滴的魔芋苗或间套在玉米地,或挺立在林木下面,整整齐齐,郁郁葱葱,让人心生喜悦。卫支光又联合周边群众成立了宋家镇林下种植专业合作社,以种植基地为依托,发动社员小面积种植,合作社统一供应魔芋种、技术、农药等,集中防虫治病,实行标准化管理,并以合同价格收购社员魔芋,不仅解决了当地农民就业问题,也增加了农民收入。目前已有50余名贫困户加入了合作社。
魔芋成了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一大主业。玉米茶叶等间套种植和林下种植的魔芋,在安乐村随处可见,房前屋后比比皆是,大的已有半人高了。“我们这么大年龄,出不了远门,种地也挣不来什么钱。今年在合作社干活,就这几个月我们老两口就挣了七千多呢。”今年65岁的张隆厚正在地里忙活,他说村里每家都种植了几亩魔芋,好的话今年年底就能有过万的收入,平时还能在门口地里干活挣钱。今年,在合作社务工的贫困户户均增收七千多元。
该合作社已发展魔芋林下种植400余亩,玉米间套种植100余亩,预计总产值将达一千万元。对于今后发展,卫支光信心满满:“计划两年内,累计发展连片种植一千亩,严格标准化生产,加大病害的统一防控,并实施魔芋产品的粗加工,让魔芋成为群众致富的潜力股和生态股,助力当地群众早日实现致富梦。” 通讯员刘师嘉 刘小虎 严威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赵功来王琛)中国科协、财政部近日联合下发通知,白河县卡子镇仓房茶叶种植协会、天宝现代农业科普示范基地荣获“全国科普惠农先进单位”称号,这将有力地促进该县产业协会发展和科普示范...
白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白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