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永锋 通讯员 王永贵 杨宗发 李清泉
伴着冬日暖阳,记者行走于秦楚边城白河,赏心悦目的乡村美景,让人感受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带来的巨变。近年来,白河县按照生态立县战略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推进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大力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打造美丽富裕新白河。
生态立县 美丽征程
西营镇蔓营社区掩映在绿树丛中,清澈的小河欢快地从村边流过,干净整洁的院落,怡然自乐的老人、儿童,一派恬静的田园风光。
从社区建设之初,蔓营就立足生态优先的发展共识,依地势建造自然村落,以绿色种植打造田园风光。白河坚持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制定了“”城乡建设规划,提出打造1个山水园林县城,个规模宜居集镇,个新型农村社区,让每一个居住在新村的人都能享受城市的居住条件,享受最自然的田园风光。
营造优越的生态环境,是建设美丽富裕新白河的首要前提,也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在“环保一盘棋”理念下,白河成功通过了国家卫生县城、省级生态县、省级园林县城考核验收,打造了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可持续发展的美丽村庄。去年,白河又跻身全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县推进试点县,围绕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历史遗留的农村工矿污染治理及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进行综合治理,着力打造“村容整洁、生态优美、空气清新、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农村人居新面貌。
综合整治 生态家园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立足点和提升新农村建设品味、人民幸福宜居的重要标志。白河县在财力有限、发展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打出了一套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组合拳”。
投资余万元的县城污水处理厂在安康市率先建成运行,投资余万元的县城垃圾填埋场投入试运行。完成污水管网建设多公里,实施集镇和新村标准公厕座,新建四个垃圾中转站,座垃圾收集房,配备分类垃圾箱个,可装卸式垃圾斗个。还创新实施“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解决了农村垃圾处理“最后一公里”难题。
白河县有效整合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了一批独具特色的生态新村。截至目前,全县有个村创建为县级以上生态村,其中茅坪镇彭家村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村;9个镇被命名为市级生态镇,已达到或基本达到省级生态镇建设标准。
经营绿色 生态惠民
“坐拥绿色好致富”。白河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达.%,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得天独厚。白河以生态文明理念激发后发优势,走出了一条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协调同步的新路子,绿水青山变成了人们身边的“绿色银行”,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享受了绿色带来的“生态福利”。
围绕“森林城市”创建,白河深入实施长江防护林、天然林保护、汉江绿化治理工程,不断扩大森林资源,推进城市周边山地森林化,建立全民义务植树造林常态化机制,累计绿化造林余万亩、退耕还林8.9万亩、封山育林5.万亩,新建特色经济林万亩。
一组数据印证着绿色为白河人民带来的“生态福利”: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比重达到了%以上;县城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天以上;县境河流水质达到二级标准以上;城镇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3%;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平方米,农村生活用能中清洁能源占比达到.3%以上……
新闻推荐
——记白河县茅坪中心卫生院副院长李海涛
白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白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