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四千余名农民通过技能培训成了当地企业的产业工人。村民称,在家门口打工,既能照顾家中老小,一年还有上万元的收入,比种庄稼要划算得多。
盛夏时节,一群村民在葡萄园内、在养殖场里、在瓜果基地里忙碌着,他们有一个时髦的称呼——产业工人。记者在汉阴县绿硒公司采访时了解到,该公司为了业务发展,常年固定雇当地农民工,每天日结算工资3000余元。这些工人干活很卖力,也能吃苦,成了公司发展不可或缺的人员。长期在该公司上班的当地农民张晓菊告诉记者,她家有5口人,除了自留地外,其余的1亩多地租给了公司,租赁期为20年,每年租金900多元。同时,她每天在公司上班8个小时,月工资1000元,每月还能拿到200元的生活补助。公司和他们统一签订用工合同,他们在家门口上班,不仅能照顾家中老小,一年下来还有上万元的收入。像张晓菊一样就近在当地涉农企业打工的农民在汉阴县还有很多。据了解,汉阴县统筹城乡现代农业园区和工业园区发展,通过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推进产业发展。仅去年就开展培训45期,培训6380人次,其中已有四千余人在县内的87家企业实现就业。 (西部网)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胡潇)2015年12月23日,安康市初中课改协作体英语学科中心教研组在市初级中学开展了赛教暨观摩研讨活动。协作体成员校紫阳县初中、汉阴县蒲溪中学、汉阴县月河初中、汉滨区民主中学和市...
汉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汉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