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气蓬勃的高新学子
跆拳道训练
每人一项特长
畅游书海
有人认为大爱教育与考试成绩无关,其实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育的正能量被激发出来,成绩只是大爱教育水到渠成的一种结果。
2016年6月26日,高考成绩揭晓的第二天。安康高新中学总校长马新民,接到了一位家长的短信:“恭喜校长,辛勤劳动没有白费。渣渣生源,逆袭成功,可喜可贺!”
成绩摆在这里,一切已不用多说。666名考生,二本以上上线人数512人,上线率76.88%,超过去年高考安康成绩最优学校4个百分点,应届考生二本总上线率刷新安康历史记录。600分以上特优生34人,与入校成绩相比,平均增幅112.94分。
这是成立仅三年的安康高新中学,经历的第一次高考。取得这样的成绩,还有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就是学生极为薄弱的成绩基础,而且基本没有复读生,即上述家长口中的“渣渣生源”。
家长的认同让马新民满意,但他并不认可“渣渣生源”这一说。在他看来,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和潜力,只要有爱,只要用心,就一定能帮学生们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高新中学能够实现“低进高出”和“高进优出”,充分证明了学校大爱教育理念的成功。而成绩,只是水到渠成的附属品。
“学渣”的逆袭之旅
看到自己高考分数的那一刻,安康高新中学高三(5)班学生廖显冻呆住了。600分,居然是600分。与他中考392分的成绩相比,这个飞跃实在太大,大得连他自己几乎都不敢相信。
这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孩子。家住汉滨区新城办九里村,母亲患病生活不能自理,家里全靠父亲在工地上打工勉强维持。而廖显冻,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因为中考成绩太差,城里的几所高中都不收,他才在亲戚的介绍下,来到安康高新中学。
刚开始进的是一个普通班,高二时通过自己的努力他考进了重点班。没想到就在这一年,廖显冻产生了厌学情绪,从学校跑了。班主任陈敬贤跟家长一起找到他,鼓励他重新回到教室。在那个特殊的时间段,廖显冻放假离校和假满返校,都是班主任和家长在校门口亲自交接。一对一的辅导和心理上的积极疏导,终于让廖显冻顺利回归。
再次把心思放到学习上的廖显冻,在老师无数次的单独辅导和特殊关爱下,高三下学期实现了质的飞跃,最终在高考这个特殊的时刻破茧成蝶。廖显冻说,一直到初中毕业,他的学习成绩都不好。要不是在高新中学呆这三年,根本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绩。
除了分数,廖显冻在高新中学最大的收获还有朋友。他说:“我们班的同学很好,其他班的朋友也很多。一个跟我最要好的,进校成绩466,这次考了601分。一下子毕业了还真是舍不得,我们学校真的很不错。”
做梦都没想到还有今天的,还有高三(6)班的学生家长颜玉斌。他的女儿颜枫,以中考519分的成绩入校,在高考时考出了629分的好成绩。对一个文科生来说,这确实太难得了。
从汉阴县涧池中学初中毕业的颜枫,中考结束后在几所学校之间几经比较,又经过一番实地考察之后,最终选择了高新中学。她的入校成绩,在高新中学算高的。文理分科之后,擅长文科的颜枫很快脱颖而出,在全市的模考中甚至考过全市文科第一。而这次629分的成绩,让她位列全市文科第四名,并且入围了政府励志奖。
坐在高新中学招生办的接待室里,颜玉斌对学校有一肚子的话要说。他说他一直重视孩子的教育,为此还专门把家从深山搬到了镇上。当年女儿初中毕业时,有其他学校给出了极为优厚的条件,希望孩子前去就读,但他现在庆幸自己选择的是高新中学。对颜枫,他的期望值是能考个一般的一本,也就心满意足了,没想到能考这么高的分。颜玉斌始终显得很激动:“所以由衷地说,感谢高新中学,感谢老师对孩子们付出的心血。”
高三(12)班胡哲的妈妈,这两天光顾着傻乐了。胡哲366分的成绩进校,一直在普通班呆着,高考却考出了494分的成绩,比一本线多了不少。胡哲说,自己都没想到居然能够考上,而且还是一本。以前英语从来没及过格,这次却考了96分。
因为安康高新中学而喜出望外的家庭,远不止这几个。这两天,高新中学的校门口挂满了家长自发送来的横幅,不少家长把锦旗直接送到了马新民的手上。还有家长带着鞭炮,非要到学校来放。
这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对高新中学师生和家长来说,6月25日中午确实是一个见证奇迹的时刻。
当年入学中考成绩在476分以上的孩子总共只有91人,不及安康传统名校的十分之一,但三年后一本上线人数85人,上线率93.4%;二本上线人数91人,上线率100%。
2013年中考成绩在410分至475分的330个孩子,因无法进入安康中心城区较好的高中而选择了高新中学。三年后,他们收获的同样是奇迹。一本上线175人,上线率53.03%;二本总上线280人,上线率84.85%。
而中考成绩在350分至409分,基础极为薄弱的125名学生,一本上线35人,二本上线共81人,二本以上上线率达到64.8%。
那些以低于350分的中考成绩入校的学生,48名文科生中上一本线7人,上二本线22人。72名理科生则上一本线22人,上二本线38人。当年处于升学基本无望的境地,但在高新中学“不抛弃不放弃”这一理念的指引下,他们最终实现了低进高出,创造了人生的奇迹。
这样的奇迹,在每个班都能找到例证。39岁的陈敬贤有着14年教龄,曾获得“陕西省教学先进个人”和安康市“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两年前他从白河一中跳槽到高新中学,现在是高三(5)班的班主任。
他带的这个文科班一共50名学生,今年一本上线35人,二本至一本之间15人,上线率100%,而且600分以上的还有两个。这批学生,当年入校的中考成绩平均只有420分左右,并不算好。
尽管如此,高考成绩却仍在陈敬贤的意料之中。他说:“天道酬勤,付出了这么多,怎么可能考不好呢?我经常说,我们老师没白没黑地辛劳,真的是在用生命呵护和浇灌这些孩子。”
颜枫所在的高三(6)班,只有17名学生。这些学生的总体水平,在高新中学较为突出,而学校也为他们专门配备了最优秀的老师。这次颇具决定意义的大考,17名同学600分以上的就有5人。全班最高分629,最低分551分,平均分达到了583分,比文科一本线高出72分。
胡哲的班主任赵瑞介绍,在高三(12)班的39名同学中,胡哲的成绩并不突出。实事求是地讲,全班的整体成绩在高三年级也不显眼。但这次上二本线的有30人,艺考生还有3个过线,全班过一本线的有14人。当年有个以330分的中考成绩入校的孩子,今年也考了442分,过了二本线。而学校给赵瑞的考核指标是:二本24个,一本不作要求。
一般说来,越是生源差的学校,上重点本科的几率就越小。所以高新中学确定的策略是:对优秀孩子的培养做到强化,对普通段的学生进行培优,对基础差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所谓分层教学,就是对那些中考分数极低的孩子专门开一个励志班,老师自己挑,差什么补什么。高三(1)班的存在,就是这种分层教学理念的体现。
张波是这个励志班的班主任,他坦诚,这是整个年级成绩最差的一个班,学生也是流动的。成绩好了,能考到普通班甚至重点班,其他班跟不上的学生,也有可能到励志班来。但就是这样的一个班级,学校培养起来不计成本,在师资配备上比普通班还要好。
励志班今年参加高考的38名学生中,有3个过了文科二本线,最高分488分,还有20名同学顺利通过艺考。艺术生本科线299分,励志班过线的20人平均分是399分。一个学音乐的孩子文化课484分,另一个学体育的同学文化课472分,不当艺术生也够线了。除此之外,这个班还有1人被提前录取,7名同学过了三本线。剩下的几个,也都过了专科线。
结果看似并不耀眼,但只有张波心里清楚,这是一群中考平均分低于250分的孩子。为了这些学生,他这个四川师范大学的研究生,专门被安排到这个班当班主任。学校对他的要求,也只是三本5个指标,二本以上为零。可以想见,学生和家长面对这样的成绩,该是如何的欣喜。
“我更在意极具个性的美好”
高新中学总校长马新民这几天很振奋,同时相当淡定。他用两句话来概括学校今年的高考,一是“低进高出、高进优出”,二是大面积、大幅度、跨越式提升。他解释说:“合起来也就一个意思,让每一个选择高新中学的孩子,都能在原有的学业基础上经过三年磨砺,实现质的飞跃。”
事实证明,高新中学真的做到了。没有复读生,而且绝大多数孩子的入学成绩都不理想,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实现了二本上线率76.88%。而且一本上线率接近50%,大部分孩子分数增长都在一百多分。
“成绩一出来,我们整个团队都很欣慰,家长们也很认同。这两天家长络绎不绝地到学校来,送锦旗放鞭炮。我们说了城区禁鞭,请他们不要放,但有些家长说哪怕罚款也要放,因为心里太高兴了。特别是那些以200多分进校的孩子,家长都没想过他们还能考上大学,还能有这么好的表现。”马新民说。
能做到这个程度,马新民也认真分析了原因。最主要的一点,他认为这是大爱教育的成功。有人认为大爱教育与考试成绩无关,但在马新民看来两者之间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年很多孩子因为成绩不好,无校可去才选择了高新中学,心里肯定是自卑的。高新中学提倡大爱,老师用一种充满爱和关怀的心态对待学生,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有了爱和呵护,孩子们的自尊得以重塑,接下来一定会自立自强。教育的正能量被激发出来,成绩只是大爱教育水到渠成的一种结果。
另一方面,高新中学封闭式的规范管理和有秩序的生活,也是创造奇迹的原因之一。他说:“孩子们来了之后,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包括学习、作业等,我们都管理得井井有条。这种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秩序,慢慢地让学生们形成了良好的习惯。习惯好了,学习能不好吗?”学校丰富多彩的活动,也是因素之一。按照马新民的理解,现在高考改革越来越强调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们在学校听听北大专家的讲座,收看北京四中的教学视频,再参加自己感兴趣的社团活动,既锻炼了思维,也开阔了视野,慢慢地找到兴趣和自信,这才为高考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优秀的教师队伍,则是高考一鸣惊人最重要的保障。马新民介绍,高新中学的教师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来自北大的专家学者。针对高考的9个学科,北京的专家教授每个月都会来学校授课,为教师把脉导航,确保教学不走偏;二是一批有着丰富经验的省市教学能手。这些骨干教师既有一线的实战经验,又有热爱教育的情怀,确实为学校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三是来自教育部六所直属师范大学的年轻教师。他们虽然经验不足,但肯学肯干,一点就通,一学就会。既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又有地区知名教师,还有知名师范大学毕业的年轻教师,老中青三代相结合的强势队伍来教学生,确实没有理由不成功。
其实在马新民的潜意识里,分数只是教育的副产品,高一点低一点并没有很大的关系。在这个毕业季,最让马新民感慨的,不是源源不断的超过一本二本线的分数,而是孩子们综合素养的提升。
“今天早上看到一个毕业生,他专门跑过来跟我拥抱,告诉我他们都考得很好。我看他穿着校服,就问他毕业了怎么还这么穿。这个学生说,他能取得这么大的成绩,都是因为高新中学。所以他们几个同学约好了,专门穿校服到学校来。”马新民说。
这种身为高新中学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让马新民发自内心地动容。同为毕业生的王宏煜,用自己拍摄的高新中学照片,精心DIY成原创明信片作品,专门拿到学校来卖。所得的收入,全部捐给高新中学。马新民对此惊叹不已,专门跟这个学生合影留念,拿着她的明信片四处给人介绍,还在朋友圈里广为传播。
马新民对这个孩子的评价,或许最能说明他的教育理念,也是高新中学的教育理念。在微信圈里他留言说:“她的高考分数很高,她的创意和情怀比她的分数更高!不敢说我不在意学生的分数,但我更在意的,是每一个孩子身上这种极具个性的美好!”
□ 记者 谭西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李坤利周桂友)7月29日,汉阴县城关镇月河村卫生室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来自汉阴县中医院、汉阴县城关镇中心卫生院的12名医务志愿者,在这里搭建起义诊宣传咨询服务台,为现场的群众送健康...
汉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汉阴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