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已日益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全社会对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高食品安全监管能力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然而,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商品流通的日趋活跃,各级政府、部门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问题食品”却时常在结合部出现,这一地区成了当前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薄弱环节。
一、当前城乡结合部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1、家庭小作坊多,食品生产存在严重隐患。主要表现在:一是证照不齐,逃避监管。二是产品质量和卫生条件难以保障。三是销售环节把关不严。
2、商品准入落实难,在索证索票制度建立上存在差距。
3、群众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存在偏差。
二、城乡结合部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1、城乡结合部具备产生和生存假冒伪劣食品的“温床”和“土壤”的条件。这首先是由城乡结合部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城乡结合部顾名思义,城乡两交界,地理位置独特,一般具有两交界、两难管的特征。一些不法分子就是钻了这个“空子”。
2、监管部门不同程度存在“重城市、轻农村”意识。长期以来社会上形成了一个认识习惯,城市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社会反响强烈,影响大。而城乡结合部地处偏僻,影响小,“重城市、轻农村”的监管意识由此存在于某些监管部门和监管人员的思想中。
3、隐蔽性强,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城乡结合部的经营者大多数素质较低,法律意识淡薄,群众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防范意识弱。
三、加强城乡结合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建议及对策:
1、加强部门间的协作,开展综合治理,铲除产生假劣食品的“温床”和“土壤”。城乡结合部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监管薄弱。要解决这些问题,单靠某个部门、机构和工作人员是远远不够的。要不断创新监管理念和方式,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城乡结合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氛围。政府牵头组织,各有关职能部门依职责各司其职,互相协作配合,开展综合治理,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应将城乡结合部治理工作纳入部门目标责任考核,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抓落实。
2、紧抓食品安全宣传工作,提高城乡结合部群众的“免疫力”。要认真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工作下基层,在大的集市设立宣传、咨询台,举办假冒伪劣商品巡回展览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使群众能够辨别善、恶、丑,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自觉抵制来到本地从事违法经营的不法行为,使违法经营者无立足之地。
3、因地制宜,扩大维权网络,畅通举报渠道,发动群众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来。健全消费者维权网络,整合群众监督资源。一方面加大培训力度,充分调动群众监督的积极性,以弥补执法部门监管力量不足的难题;另一方面聘请食品安全监督员、协管员、信息员,使之成为我们监管城乡结合部地区食品安全的“千里眼”和“瞭望台”。
4、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建设,以开展专项整治为重点,强化日常监管。把食品安全监管重心下移,将监管任务和责任层层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具体监管的街道、镇办、村社。在管理中,对凡经营食品的经营户不论规模大小、品种多少,要求必须证照齐全,严格建立和落实食品经营者进货检验、索证索票等自律制度,做到经营的食品来路正、销路明。(C)④
新闻推荐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胡锦涛同志向十八大作的报告摘登
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介绍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胡锦涛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
安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