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新人的第一个春节
本报记者 张静远
结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也意味着一个新家庭的诞生。2014年,同不少新人一样,美娜和乐团也走进婚姻的殿堂,按照中国传统的习俗,结婚第一年,新媳妇要在婆家吃团圆饭,感受了别样的年味。
除夕晚上,家家户户灯火通明,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团圆饭,看着春节联欢晚会,守候农历新年的到来。可对美娜来说,这个大年三十有些不同,两人结婚后的第一个除夕,乐团却在工作岗位上值守到正月初一下午,美娜只能一个人带着礼物回到公婆家。一进门,红烧鱼、香酥鸡、卤鸡爪、皮冻、凉拌佛手瓜……各色美食摆满了大圆桌,婆婆笑着对美娜说,今年第一年,因为岗位特殊,乐团大年三十值班,可咱们这也是舍小家保大家的大情怀,以后会有更多机会团圆在一起的。“这是大儿媳的,这是二儿媳的,这是小孙子的。”吃着甜蜜幸福的年夜饭,公婆也开始发放红包。
初二是新夫妻给岳父岳母拜年的日子。初一晚上,小两口就为准备什么礼品而头疼。以前四样礼包括花馍、肉、酒、糕点等。不过现在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四样礼也有了变化。“岳父不喝酒,那就拿条好烟,岳母爱喝茶,带上一盒新茶叶。”再备上代表着节节高升的糕点和水果,这四样礼就备齐了。初二一大早,乐团专门擦了车,带上媳妇直奔丈母娘家,一进门丈母娘就迎了上来,赶忙接住女婿的礼品。“快,快进屋。”溏心荷包蛋、臊子面……各种预示着好彩头的食物接二连三地端出。
根据各家亲戚安排的年酒时间,美娜和老公一家家地赶,无论到哪家吃饭,都是一大桌菜肴和众人亲切的笑脸……
待到大年初六,娘家妈又专程买了莲花灯和富贵长命灯来送节,两盏莲花灯造型美观,富丽堂皇,像一朵盛开的莲花,“观音送子莲花灯”代表着父母对儿女美好的祝愿,祝福幸福安康,长命百岁,多子多福。(B)⑦
百亩旱田喜“喝”井水
本报记者 刘计划
“去年天一直比较旱,要不是苹果在膨大期浇上那二茬水,咱村北的那200亩地就没有什么收成,我家的苹果更卖不了这一万多元,这多亏那眼灌溉井……”大年初二一大早,和我家一个生产小组的三爷就同大家聊了起来。
说起村北的地在生产中的喜怒哀乐,渭城区北杜街道办事处西刘村一组的群众有讲不完的故事。几十年来,这片地一直灌溉不上,地里投入大产出小,有些人干脆不种,成了荒地。这几年由于产业调整,有好多人种上了果树,但还是要靠天吃饭,群众的收入也不大。如何能让这片地浇上水,也就成了大家多年的心病。
“看地荒着,就心疼,我也一直想打个井,把咱这片地的灌溉问题解决了,让旱地变成良田。后来听说有农发项目支持,我就到街道办把自己的想法说了说,没想到街道办很支持,就从区上协调了一个指标。”村里能人建林哥说,街道办还与电管站和供电局联系,很快架设了一台灌溉专用变压器。水利局还专门来技术人员,现场指导暗管铺设,保证技术上不出一点错,不多花一分冤枉钱。
“个人还投资了近10万元,暗管一下就埋了800多米,咱这一片地全部都能浇上水。这次帮工干活,群众没有一个有怨言,大家心特别齐。要不是你牵头打这个井,村北有地的户,去年收入不可能翻几倍……”大家你一言我一句,谈论着打井灌溉保丰收的事。
“去年,咱村南边地的灌溉渠也全部衬砌上了水泥,加上还有两眼井保障,不论什么时候浇地都方便,咱种啥都不怕,再也不会像以前,种地难浇地更难。”四哥说。
“过完年,我准备在村北的地里建大棚,借鉴周陵生态园产业建设经验,发展大棚蔬菜、草莓等,在群众中带个头,让大家走出传统粮食种植模式,慢慢走菜、果、畜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的路子,增加土地的价值,再说现在灌溉有保障,咱心里踏实,今年确定能丰收。”建林哥新年有他的想法和打算。(B)⑦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红)据市物价局对全市10家大型超市和集贸市场监测显示,2015年12月30日与12月23日相比,粮油价格平稳,生猪猪肉价格小幅上涨,蔬菜价格下降。秦力牌特一粉、东北产标一粳米、金龙鱼桶装一级压...
安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康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