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口示范区总体规划鸟瞰图
记者 王拥
“十二五”圆满收官,“十三五”已经开局。在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恒口示范区如何做好“十三五“规划?如何立足自身优势、趋利避害、积极作为?本报记者采访了恒口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刘全生。
记者:大家都知道恒口示范区在“十二五”期间,经过四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恒口示范区的发展思路是什么?
刘全生:示范区成立时,市委、市政府就提出了“一年树形象、三年打基础、五年成规模、十年建新区”的要求。过去的四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恒口示范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超常规发展,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三五”期间,恒口示范区将紧紧抓住中省市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秦巴山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丹江口库区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重大机遇,准确把握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的发展要求,以全省小城市培育试点为契机,坚持“统筹城乡、循环发展”两大主题,加快实施“城市经济、园区经济、生态经济”三轮驱动,科学绘制未来五年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生态保护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引领“安康城市副中心、循环产业集中区、陕南移民聚集地”三大建设跨入新时期。将坚持生态优先、产城一体、城乡统筹、空间管控、多轨融合五条原则,力争实现率先突破、跨越发展。
记者:“十三五”期间,恒口示范区计划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发展目标?
刘全生:“十三五”期间,要把恒口建成功能齐备、商贸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宜居、体制创新的现代化城市。围绕“一心双脉六区多点”的总体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健全城市功能,拉大城市骨架,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加快工业产业园区、飞地经济园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高产业转移承接能力。具体地说,以2015年为基数,到2020年,实现生产总值、人均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工农业总产值、一般性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六个翻两番”;城市建成区面积、城市人口“两个翻一番”。“飞地经济”园区和工业园区实现“跨越式增长”目标(即产值分别达到50亿元和100亿元,培育2-3家产值过20亿元的支柱企业,发展一批产值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到2020年,恒口示范区城镇化水平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陕西先进水平、陕南领先水平。按照“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的要求,一是探索“市直管区、区直管村”的扁平化行政管理模式;二是实行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四是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
记者:实现这些目标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刘全生:主要从六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快人口集聚,建设示范新区。围绕“一心双脉六区多点”核心区总体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健全城市功能,拉大城市骨架,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力争到2020年,城市常住人口达到18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71%以上。完成移民搬迁10757户、40877人,建成保障性住房400万平方米,改造棚户区40万平方米。
二是培育特色产业,打造产业集群。加快飞地经济园区、工业产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和商贸聚集区建设,提高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力争到2020年,工业聚集区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5家,培育上市企业5家,第三产业产值达到60亿元。
三是完善民生保障,促进社会和谐。加大财力向环境保护、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倾斜力度,创新民生社会管理机制,基本形成与小城市规模相适应的社会事业网络。
四是建设生态文明,打造品位新城。坚持生态环保与城市建设并举,实施水资源、垃圾污水处理,人居环境和安全体系生态化,城市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五是加快三农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做大做强中心村,建设人口规模在5000人以上的中心村5个。规模化发展现代农业,新建现代农业示范园15个,发展农村电商15个。
六是推进体制创新,增强发展动力。为加快形成与恒口小城市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市上把行政管理、人事制度、经济体制、生态文明、农村体制、社会管理等六项改革的试点工作放在恒口示范区,力促其先行先试、取得成效。
新闻推荐
本报讯(安纪轩)2月3日,按照市委常委、纪委书记陈俊哲要求,市纪委监察局迅速召开全体干部职工会议,传达学习省纪委六次全会精神。会上,学习了省委书记赵正永在省纪委六次全会上的讲话和省纪委书记郭永...
安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康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