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宏/题图
优秀美文暨绘画大赛
纪念世界水日·中国水周
优秀美文暨绘画大赛
安康日报社 汉滨区水利局 汉水,在荡气回肠的秦岭间迂回,好似坚硬的汉字笔画在崇山里变得柔顺起来。这让我想起书本中的典故,或者唐的绝句与宋的词令,有着千年历史的汤汤汉水,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走进线装书,化成潺潺不绝的历史余音,携裹着万千气势,在巴山的脚下孕育万亩沃土。可以说,汉水是有情的,甚至是至情至信的,她用她的一番柔情滋养着安康大地,使得安康鲜活起来,生动起来,立体起来。从《尚书》记载的年代算起,这颗“秦巴明珠”便闪耀着紫气芒光,从此开启了安康千年绵延的光辉模式。
安康,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城;汉水,一条流荡万载的河,这样的相遇必定产生传奇。一座城再坚固也会为柔曼的水所俘虏,恰如老话说的“英雄难过美人关”,雄关漫道,铁骨铮铮,只是没有遇到自己心爱的女人,遇到了,再坚硬的心也会软下来。我喜欢这样的修辞,用拟人的方式阐释他们之间的纠缠,用悲悯的爱为他们的结局画上圆圆的句号。但我想,还是用省略号更好,这一情愫缠绵不断,如水,浩浩荡荡,东流而去。
我以一个现代人的思维方式解读汉水,总是忐忑的,恰如给宏大的《史记》断章取义,唯恐误读了先哲的意思,成了千古罪人。
“蜀江固浩荡,中有蛟与鲸。汉水亦云广,欲涉安敢轻。”在大文学家苏轼的笔端,汉水亦如长江般浩瀚,是不可轻易涉足的。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中亦写道:“周徘徊兮汉渚,求女神兮灵女”。当我真的到来,瞬间就发现,我是真的爱上了她。
我是这样来的,乘着七月的南亚季风,以一枚风的因子为马,怀揣着《诗经》,跨越山河经纬,披星戴月,追着夸父的足迹,迈进汉水盘踞的河谷盆地。刹那,盈水的绿润泽我的双眸,一片叶拂去内心的急躁,使飘渺的汉水和安康陡然间那么现实地显现在我眼帘。
在天柱山脚下,我巧遇美丽的瀛湖。在幻想中,我似乎看到了微茫烟涛,似乎听到“海客谈瀛洲”。绚丽的晚霞皴染一幅写意水墨,中华的古韵,糅合在现代画派的法门里。风吹过,叮当叮当清脆的铃声摇曳在高高的塔顶上,天地间的金黄有了分明的层次,一叠叠荡去,荡化出悠久灿烂的大汉文明,衍生出巴蜀文化、荆楚文化、秦陇文化和中原文化,以包容的姿态,稀释兵戈,湮灭战火,创造更富瑰丽的一派风致。
三百四十公里,不是一成不变的长度,沿着古老的汉水河道,我遇见了黄牛驮着的日暮以及星点的渔灯,遇到了樵夫、农叟、书生……他们分别停下来和我攀谈,交流对这条河的看法,并把对未来的憧憬一一谋划。此时,汉水在安康留下的三百四十公里水道显得那么沉重,又那么鲜活,仿佛我所行走的不是泥土做的路,而是蜿蜒的炊烟,直飞苍穹。于是,汉水融进了安康,融进了汉调二黄,融进了清淡的茶香,并永远留守在这片神奇的大地上,成为一个时光雕刻的安康符号。
□ 祝宝玉(安徽颍上)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周健)春节期间,不断有回乡探亲的市民致电本刊反映:城区新更换的公交站牌有的把方向标反了,有的地方有站点却没有站牌,还有一些站牌信息标注不完善或者按照站名找不到地方,让人实在“找不到北...
安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