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常军
在去城东汽车站的路上,做了一次“低头族”。手机上阅览了《墙上的咖啡》,文章是这样写的:在洛杉矶的一家咖啡店里,一位顾客叫来服务生,来“两杯咖啡,一杯贴墙上。”服务生端一杯咖啡给他,顾客却付了两杯的钱。他喝完咖啡刚走,服务生就把一张纸贴在墙上,上面写着:一杯咖啡。之后又进来两个人,点了三杯咖啡,喝了两杯却付了三杯的钱。服务生又在墙上贴了张纸,上面写着:一杯咖啡。
“几天后,我们又有机会去这家咖啡店。当我们正在享受咖啡时,进来一个人,此人衣着与这家咖啡店的档次和氛围都极不协调,一看就是个穷人。他坐下来,看着墙上,然后说:‘墙上的一杯咖啡\’。服务生以惯有的姿态恭敬地给他端上咖啡。 那人喝完咖啡没结账就走了,我们惊奇地看着这一切,只见服务生从墙上揭下一张纸,扔进了纸篓。”读到这里,让人为之精神一振。原来这墙上贴的咖啡是有钱人给那些买不起咖啡的人奉存的。这种爱心行动,这种奉献精神,正如作者所述:“当地居民对穷人的尊敬让我们感动得热泪盈眶。”人都是情感的,谁看到都会激动。这又让人不得不联想我们这个几千年的文明大国的公民们,不也有在灾害之年“倡设粥店以赈饥者”的善举。现在丰衣足食了,有多少人不计名利,为需要帮助的人做好事?又有多少人贪欲难填,为何如此贪心而又奢侈成性?
我没去过美国,对美国的居民生活一点不了解,我宁愿相信洛杉矶咖啡店里发生的事情真实,更希望我们的咖啡店、饭店、茶座等高消费场所,也能发生比“墙上咖啡”更气魄感人的事情。
在这篇文章里,我读懂了施爱和尊重他人其实很简单。有爱心的人,能为他人着想。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咖啡不是生活的必需品,”,可是在享受咖啡时,能想到哪些无能力享用咖啡的人,有这种思想本身就是对别人的尊重,而能变这种思想为行动的人更值得人们尊敬。能主动奉献出一杯咖啡,贴在墙上,不需要知道享用者是谁,只知道这样做为了谁,做好事做尊重他人的事不留名,这就是爱的奉献,是本真的爱。
爱和被爱,尊重与被尊重是对应对等的。只有爱的付出,才能收到爱心回报;学会尊重他人,自然会被他人尊重。有钱人的施舍,本身就是对需要帮助的人的爱和尊重,这是富而贵的高尚品格,值得全社会尊敬。
处于社会底层,却还歧视社会底层的人,比比皆是。鄙视、指责只能是对其发泄,还是学习洛杉矶咖啡店里那位服务生,“他在为那些穷人服务时一直都是面带笑容。”别说微笑很简单。这是多么的了不起,他对那些有钱人、愿意为没钱喝咖啡的人奉献一杯贴墙咖啡,微笑服务,对那些进来要墙上咖啡的穷人一样微笑服务。在他的眼里只有服务,没有贫富贵贱之分;只有平等的人格,没有等级高低之分;这让那些势利眼、傍大款、依附权贵、见钱就放弃尊严、得势就欺负弱者的人,自惭形秽,无地自容。
不断回味这篇文章,沉浸在作者高深立意给我心灵慰藉的喜悦中,不觉间来到客运站售票大厅。买票的队列排成长龙,我自然要加入这长龙中等候买票。
在长队的最后面,站着一位眉目清秀帅气斯文的小伙子,他看到我进来排队,自己主动后退一步,于是与他面前站的人空出一个空间。我以为他是给我让路,让我从此通过,觉得他很礼貌,也就没太在意站在小伙的身边略靠后,算是开始了排队。
第二天晚,朋友相约在一家夜市消遣,恰遇儿子和他的同伴儿们,一群年轻小伙也在此把酒欢聚。出于礼貌,我礼节性地过去和他们举酒助兴。在我一一碰杯以示亲和时,一位小伙亲热地喊了一声叔。正想着这么面熟,他又说昨天在城东汽车站见过您,您站在我前面,买上一趟车最后一张票,我坐下一趟车回来的。这分明是有意礼让嘛!我恍然大悟。
这和“贴墙咖啡”有异曲同工之美。年轻小伙并不认识我,他是主动把我这个年龄大的人让在前面,偏偏因为让我前了一步,拿到了本次车最后一张车票,自己却只好等待乘下一趟车回家。
好在我知道了是他礼貌待我,才使我得以先回到家,而他自己却很晚才回家和家人团聚。我为自己的一时麻木而惭愧。如果我当时动动脑子思想一下小伙子为啥又站在我后面,在理解小伙对我的尊重后,哪怕是虚伪的说声感谢,就不至于那么心安理得庆幸自己买到最后一张票而沾沾自喜。年轻人,我记住你了。也记住了那杯贴在墙上的咖啡。
作者简介:杨常军,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汉江文艺》执行主编。《散文选刊·下半月》签约作家,《海外文摘》签约作家。曾获第五届冰心散文奖、首届徐霞客游记文学奖。已出版文集《宽容是一种美德》《秀色旬阳》《阳光的味道》三部。
新闻推荐
猴年本命,花甲迎春,才晓知“白驹过隙,时光荏苒”。人生岁月光阴匆,青春梦萦绕脑中。两鬓染霜知己时,晨彩西斜晚霞浓。蓦然回首,四十年工作,从乡下到城里,从教师到行政,该退休了,终于卸下了理应担当的沉重使...
安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康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