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由安康市文化名人、新闻媒体记者30余人组成的采风团走进汉滨区关庙镇,开展“相约春天 聚焦关庙”文化旅游采风活动。
采风团一行深入在建的汉江四桥、西北最大货运编组站和安康中心港等关庙镇重点项目建设一线,并先后参观了龙王山旅游风景区、百福园养老中心和鼎兴休闲农业示范园,通过考察座谈,积极为关庙镇的文化旅游业发展建言献策。 文化旅游座谈会发言摘要
刘云(安康日报总编辑):第一次来关庙的时候,我是带着“关庙有啥可看的?”疑问来的,真正走近后,关庙的发展还是出乎了我的意料。首先关庙的发展思路很清晰,尤其是后片建林区、中片建园区、前片建社区的“三园合一”路子走得还是相当超前。关庙的新型社区定位不仅是做小区,而是做商区,这在未来是很有希望的,因此目前的关庙走文化和旅游结合,农业与旅游结合的路子是非常适合的。
具体就百福园生态养老中心来说,我认为要多思路、多路径,要进行资本运营,让社会资本注入,走众筹、吸引股份,以确保资金链不能断。当然我认为只要项目包装好,资金应该不是问题。因此思想可以再开放一些,视野再开阔一些,学会两条腿走路,一条腿跑政府要政策,一条腿要加强宣传。要有更大的胸怀,把项目推向市场,让更多的人了解关庙、了解百福园养老中心的理念。百福园作为养老产业来说,未来的前景是非常好的,但一定要做好规划,尽可能地减少开山拓土,减少人为建筑物。最后就是要把想法实实在在落在纸上。鼎兴生态园要做到以人为本、打造立体型的农业项目,比如,地上种什么树,树下种什么灌木、套种什么,坎边种什么?这都要有整体统筹和充分利用资源,在规划上减少人为痕迹,遵循生态建设的规律,尽可能地呈现原生态。从这个春天开始,关庙就要进行全方位布局,相信未来关庙一定会有一个令人震撼的发展。关庙之名来自关公的历史故事,这是关庙的重要文化留存。关公的忠义、诚信义薄云天。关庙的发展在于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开放要从心态开放做起。建议关庙镇组织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全面开展“诚信关庙”品牌建设,用新姿态迎接关庙新发展。
戴承元(安康学院中文系教授):关庙处在安康中心城市的东边,我认为把关庙定为安康中心城市的东会客厅比较合适。那么既然是会客厅,首先应该做到,环境应该是优雅的,这种优雅首先要体现在环境卫生的干净和整洁,让人来了之后神清气爽,来了觉得这里能够发展、适宜生产就业。其次,关庙要利用离城很近,安康中心港、阳安二线交通便捷,以及龙兴寺、万春寺等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打造动静相宜、山水相依的文化旅游格局。第三,要做好功能区的规划。比如,是否可以尝试把万春寺作为修身养性的地方,把龙王山作为健身养性的地方,把关帝庙修复好作为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基地。把原有的资源发掘出来。这就要求在规划上接地气,比如说垃圾的处理,污染企业的处理,该保留的保留,该移走的要移走。既然要体现生态旅游,那么当地政府就要有前瞻性,能发展的要发展,不能发展的坚决不能发展。
具体就百福园养老中心来说,养老是未来或者说整个“十三五”期间的一个大产业,但一定要转变观念,不能把老人放到无人的地方,造成老人心理上的难过孤独。刚听了介绍,觉得章进良总经理的想法和目前规划都很好,但如何建设好,仍需下功夫。生态园的盈利点应该是观光旅游,既然是观光,就要养眼,要有诗情画意,让人感受到处处美感。目前我们这个定位是没有错的,但要意识到一个园区没有十年建设很难看到效果。因此规划布局要先行,同时在具体打造旅游文化景点时,一定要聘请一些专家来设计把关,不能随性而为。一些标识要准确、要统一,不能闹笑话,出洋相,将有文化的事情做得没文化。应该说关庙的发展前景很好,潜力也很大。我们期待,我们也充满信心。
陈志越(市作协副主席、金扬宾馆董事长):头一回上关庙龙王山,体验最深的是路。我开车上山,“之”字形山道,石崖壁立,山风呼呼,步步惊心。不到山顶,我不敢开了,手机呼来朋友,请他送我上山。
我数了一下,已经是八上龙王山。近一个月,来过三次。江苏商会对口扶贫点,是山上的包湾村。三月初的一天,春寒料峭,山顶飘雪,烤着火,胡镇长杨支书和我们进行了交流。
江苏商会准备做四件事:一是准备流转400多亩核桃园,为群众树立发展林下经济的样板。二是利用会员企业宾馆的优势,培训农家乐人员,提升品位,促进营销。三是商会企业,在就业岗位方面,优先选择包湾村民就业。四是支援部分资金,专款专用扶贫。
关庙区位优势明显,特别是汉江四桥开通后,是水陆交通枢纽,历史文化积淀丰富,万春寺、龙王山,都是风水宝地,都是出故事的地方,都是撰写旅游大文章的好地方。
怎么做文章?如何念好关庙山水经?
首先,高起点做好文旅规划。建议书记、镇长们出去考察,到长江三角洲看苏州的周庄、甪直,看黄山、千岛湖周边的旅游景点,考察人家旅游经济发展之路。
要深挖历史文化厚土下的宝藏。面对雄峙汉江气势如虹的龙王山,讲述万春寺与七祖禅宗怀让的故事。要把佛教文化与自然风光,与生态旅游,与农耕文明史结合起来打造。
旅游开发,是长线投资,应该有序推进,对资源要进行精细化管理,宁可慢点,也要做好,也要高大上,切不可浪费资源,做出四不像的产品,给后人留下包袱。
要发展,要开拓关庙经济腾飞之路,需要深刻理解政策,用足用活政策。企业是经济造血机器,是经济蓄水池,要扶持企业发展成长,干部要与企业家交朋友,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帮企业之所帮。同样,企业应该反哺关庙大地,应该反哺父老乡亲,应该为政府排忧解难。
今天上龙王山,山上桃花怒放,菜花金黄。最有意思的,是我在4月1日,竟听到了知了叫。而且不是一声两声,是交响乐一般。它们在呐喊,它们在催人奋进,它们在为关庙人鼓劲!
蒋典军(汉滨区文化馆馆长)关庙镇是汉滨大镇之一,区位优势独特,近年来变化很大,有幸参加这次采风活动,又实地参观了龙兴寺、鼎兴休闲现代农业园和安康市百福园生态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场面,对他们为建设美丽富裕关庙的创业精神和投入的资金很是感动。不论是发展现代经济、社会事业还是传承宗教文化等方面,关庙镇党委、政府一班人都有长规划,短安排,且井井有条。
不管怎么说,建设一个美丽富裕的关庙镇最终是关庙人民说了算,为此,就该镇镇情和参观的几个项目看,要走好文化旅游这盘棋,谈几点个人不成熟的建议:
一是吃透政策。重点研究领会今年《安康市政府工作报告》、《安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汉滨区政府工作报告》、《汉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这几个《报告》和《规划》清清楚楚指了路子,而且项目要迅速落地生根,恰好关庙镇已经准备好了“沃土”,人民的愿望很快会“结果”,正在实施的项目又赶上这班车。
二是发展定位。就关庙镇情而言,走发展生态经济之路是科学的。关庙地处汉江边,保护生态是一个永恒的任务,只有生态好了,才能给人们造福。比如:龙王山,从现在开始,镇、村、组三级应齐心协力植本地树种,可选择性植一些大树,先让这座山绿起来,同时,把包湾村的传统民居(石板房)保护好、利用好,把乡村游与宗教文化有机结合,五年后就是一张旅游牌。
三是规划先行。哪个村宜发展什么就发展什么,忌一刀切。要形成共识,留下当地的文化遗产,特别是乡风习俗、传统手工技艺、建造技艺、传统美食制作技艺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立即着手制定保护计划。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这是关庙的”品牌。
四是哪个项目成熟就建设哪个。不论项目大小,只要有利关庙的未来发展就行,特别是要尽快启动保护当地民间艺人的工作,在城镇建设、文化旅游项目的规划、论证、实施过程中,一定要邀请当地民俗专家参与,让文脉活着。
王涛(安康市发展研究中心干部):因少时在关庙生活过,对关庙的发展一直很关注。关庙镇是安康中心城市的东大门,已有襄渝、阳安、西康三条电气化铁路在此交汇,是西北最大铁路货运编组站安康站和汉江航运安康中心港码头所在地,316国道穿境而过,十天高速隔江守望,独特的区位优势将使关庙镇在“十三五”迎来大开发、大发展的黄金时代。
个人觉得,建设富强美丽文明新关庙,一定要念好“高”“新”“文”三字经。
首先是发展定位要高。发展规划一定要坚持高起点定位,大视野谋划,一定要跳出关庙放眼全市全省乃至更大区域来谋划关庙发展。只有坚持发展高起点定位,才能把关庙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因此,关庙的发展,不仅要和区里对接,还应积极与市里和省里对接,要认真研究省市区的规划和项目,积极争取大项目、新项目,尤其是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和秦巴物流中心等项目在关庙落地生根。
二要坚持创新发展。以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作风迎接发展新机遇新挑战。随着城东汉江上三座大桥和中心城市北环线的建成通车,关庙镇很大的区域由郊区变城区,发展格局将会有很大改观。不仅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还要积极撬动社会融资;不仅要在建设上大投入,更要在环境上下功夫;不仅江边、路边和房边要增绿,社区里和山坡上也要植绿;发展乡村旅游不仅要在景观上做文章,还要在文化留人上动脑筋,大力发展生态健康养老和医养结合产业。
三要推进人文建设。关庙人文积淀深厚,加快发展人文建设不可或缺,但要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关庙镇因关帝庙而得名,应以忠义化身关羽形象为依托,开展“忠义之乡、诚信关庙”人文建设。可在汉江中心港塑立关公夜读春秋塑像,结合“两学一做”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忠诚于党服务于民”好党员好干部评选活动,在家庭学校社会上开展评选诚信友善示范户和诚信友善标兵活动,让诚信友善成为关庙镇干群最鲜明的文化特质。
李小洛(安康日报编辑 著名诗人):一座城市无论多么繁华,如果读不到作家的作品,听不到诗人的吟唱,将会了无生机。一个好的作家、一篇好的作品,会赋予城市新的灵魂。城市塑造了作家,而作家又提炼了城市,所以有人说作家是城市最好的名片。如何利用生活在城市的作家们利用文学的力量,来参与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利用作家独特的文化创作力,融入当地文化建设产业格局,用文学来履行城市文化名片的职责和义务,这是我们近年来也一直在思考和致力做的事。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日益成为参与对外沟通的一个重要条件,成为增强地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和一个地方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方面。地方的经济要素可以趋同,而文化要素必须立异。一个地方只有在文化上形成独特的精神内涵和文化风格,才能成为它产生感召力的品牌。作为生活在这一方土地上的作家的使命,就是要发掘城市文明的精神坐标,创新传播典型精神。
近年来,《安康日报》作为一张地方党报,承载着参与地方文化发展的重要使命,开展和举办了一系列文学活动,走进关庙,这还是第一次。相信这也是一个美好的开端。本次采风活动我们邀请到的一些学者、专家,同时他们也是在文学创作上颇有建树的作家、诗人。通过这次采风活动,将产生一批优秀的文学作品,今后在大家的传播和引领下,也会有更多的文化名人、作家诗人、画家摄影家来到关庙,了解关庙,热爱和关注汉水之滨这块美丽的土地,我们报纸的文学副刊也将虚位以待,期待着更多更好更有影响力的关庙本土作家以及关庙相关的作品的诞生和呈现。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王曾萍)今年以来,全市农业工作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调结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提高农...
安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康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