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强化基层保障
健全经费保障。市委出台《认真落实村级组织办公经费规范村干部补贴进一步加强村干部管理考核工作的通知》,2015年,省市县增加投入近3亿元,村级组织办公经费每年达到2万元,农村(社区)干部补助标准比2012年增长了8倍以上。各县(区)普遍建立了农村(社区)干部养老、医疗保险代缴补偿、正常离任干部补贴发放机制。2016年市级财政又增加预算1500万元为基层党建专项经费。
建立激励制度。完善择优选拔工作办法,从优秀村干部中先后招录52名乡镇公务员,21名被选为省市“两代一委员”,陈分新、张明俊等先进典型还被树立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十面旗帜”。
建好基层阵地。各级党委把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作为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的前沿阵地,每年投入数千万元开展标准化建设。今年,全市扎实推进“清零行动”,对新建活动场所补助5万、改建场所补助2万,市县累计投入近亿元。目前,256个新建、改建项目全部动工。
推动农村发展
引领经济发展。实施“支部十协会十基地+党员示范户”的模式,探索在农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外出务工集中点建立576个党组织;坚持“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的办法带领农村致富,在每个镇树立一批“百千万示范带动工程”,积极开展“在农村党员中培养产业标兵、在产业标兵中培养党员、在优秀党员致富能手中培养村干部、在产业建设中培养先进基层组织”的四个培养工程,实现了“支部强起来、党员干起来、产业兴起来、村民富起来”的目标。
推动精准脱贫。充分发挥党建在脱贫攻坚的核心引领作用,制定脱贫考核办法,市对县区、县区对镇、镇对村建立年度脱贫指标考核制度;建立市级领导联县包村、县级领导联镇包村、各级部门联村干部包户“三联三包”机制,动员各级800个部门、3万余名干部,对全市1133个贫困村、12.47万贫困户分两批、全覆盖进行结对帮扶;2015年以来从市县镇各级精心选派1097名党员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为派驻村破难题、促发展、惠民生;以村级活动室为阵地,以农村远程教育平台为载体,开展农村党员创业培训10万余人次,多数农村党员掌握了1门以上致富技能。目前,全市累计投入各类脱贫资金41.59亿元,累计减贫80.7万人,脱贫绝对数居全省之首。
改善基础条件。自2012年起,安康首创连户路项目,采取动员群众“一事一议”、政府适当补助的办法,用三年时间,组织群众建成连户路9281公里,覆盖157个镇2270个村,近百万群众告别 “晴天一身灰,下雨两双鞋”的历史。
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在各级党组织和基层党员干部带领下,“十二五”期间安康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294.53亿元,较“十一五”末净增150.62亿元,增长204.67%;2015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历史新高的8196元,比五年前增长106.14%。
新闻推荐
纸样师1名,业务员10人,月薪3000-5000元;裁剪车间负责人1名,2500元以上;车间组长5名,1500元+本组月总产值5%;熟练流水车工200名,计件工资,2000-4000元;仓管文员1名,工资:1500元(特别优秀可面谈);车版工1名,工资1500...
安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康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