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喜从天降”的好事,可不止这一件。在规划移民安置点的同时,考虑到还有部分村民不符合搬迁条件却又存在房屋安全隐患,市人大扶贫工作队和县、镇扶贫办协调项目资金30多万元为40户村民完成了旧房改造。
安居才能乐业。扶贫干部为此更加尽心竭力,在安居工作上不漏掉一户。 2016年上半年,包联单位和镇扶贫办把目光转向最难啃的“硬骨头”——万泉沟。万泉沟地处新联村老山沟最深处,羊肠小道连摩托都骑不进去,新联村脱贫路“最后一公里”不打通,全村拔穷根也是空谈。
今年6月,市人大包联单位邀请县扶贫局、镇扶贫办共同协商万泉沟贫困户安置问题。最终确定排除一切阻力、整合所有资源和力量,在万泉沟口平坦处为9户村民修建安置房,九月初已顺利开工建设。“量身订做”的个性化措施出来后,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和镇村干部都轻舒了一口气。
路、桥、饮水、宽带工程奠定基础
“太长太远,没有水泥路的地方,一下雨就塌方出不了山,好比‘肠梗阻\’。”曾在交通部门工作过的市人大干部刘运发这样描述2014年之前新联村的路。
这一沟山水成了处处掣肘的屏障,怎么变成可利用资源?“借‘三五\’扶贫东风,捆绑一批项目。”市人大扶贫工作队和县扶贫局、镇扶贫办及村干部达成了这个共识。通过召开群众代表会评议,反复核算,一张关乎新联村上千群众生活条件改善的扶贫项目清单列了出来。
2014年8月,由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崔光华主持召开的新联村扶贫工作座谈会上,会同市发改委、民政局、财政局、交通局、水利局、扶贫局一起拿出了清单:
由市交通局负责落实85万项目资金,硬化新联村3.2公里村道,建便民桥一座;
由市水利局负责落实9万元项目资金,对新联村4处人饮工程进行维修改造;
由电信安康分公司负责确定新联村宽带接入方案,满足信息建设需要;
“项目清单也是任务清单,扶贫工作既是重要任务,也是积德行善!我们资金也紧张,但尽量争取!”一个单位表态了,其他单位和部门也纷纷承诺。
至今年初,市人大机关扶贫工作队协调各方投入新联村基础建设的资金超过290万元,先后完成3.2公里道路硬化、新修环形路1.6公里、建便民桥3座、人饮工程4个,完成河流治理600米、土地复垦50亩、建垃圾房1个、清运垃圾车1辆、垃圾桶80个、新建U形渠1.2公里,受益群众超过300户。
“肠梗阻”打通了,七组的贫困户张农宝买来农用车,专门往山外拉香菇、木耳、蚕茧、生猪,2015年,他的袋料香菇生产提高到8千多袋,一年时间就脱了贫。
盘活山林经济,增强发展后劲
在新联村六组山顶的一户农家小院,高高飘扬着一面红旗,让人眼前一亮,这是77岁的贫困户罗贤芳和老伴魏仁秀的老屋,老人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感激和对共产党的拥护。
罗贤芳早年当过村干部,人勤快,年纪大了才把一坡梯田荒芜了,依靠低保生活。新联村山林覆盖面积87%,为数不多的坡地像罗贤芳这样撂荒的占去一大半。
2015年 6月,在包联单位与新联村的第二次扶贫工作座谈会上,确定了发展“两园” (鲜果园,种良种青李子;干果园,种优质核桃)产业。“两园”建设将惠及全村110户420人,其中贫困户62户210人,挂果后每户可增收5000元以上——这实心事办得让群众致富信心倍增!罗贤芳就是在这好政策的激励下,一下子将老屋坡下16亩梯田全部栽上果树。一想到三四年后果香满坡的场景,罗贤芳就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经过镇扶贫办的努力,2015年11月,新联村七里沟覆盖一、二、三等六个小组的撂荒地全部机械作业开挖出来,新植李树苗437亩;八、九组共七个小组289亩山坡栽上了核桃苗。2016年2月,完成了对果苗、药材栽培管护技术的培训。
市人大等市县机关的帮扶,催生了新联村产业竞相发展的热潮。2015年,食用菌、养蚕、烤烟产量分别达到8万斤、4万斤、2万斤,脱贫80户 281人。2016年上半年,全村新增猪苓种植户10余户,下种3000余斤;新增天麻种植1000余平方米、烤烟种植120余亩、黄花菜种植60亩。
产业扶贫项目的落实,使村民依靠山林经济增收的美好愿望终于有了承载的航帆。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乔)10月15日上午,“秦巴明珠·生态安康”“体彩杯”“美丽汉江”女子5公里迷你马拉松赛在城区汉江边举行。来自全市各县区的150余名参赛者参加了本次比赛。上午9时,随着发令枪响,参赛者...
安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康这个家。